之前因為縣府被檢舉蘆竹光明國小(下南崁)超收學生的新聞, 讓我想起上南崁那座縣長承諾102年招生的五福國小, 去年底還被議員質詢設校牛步化縣長支票跳票, 最近聽到的消息竟說那塊文高用地縣府打算一半變更為商業用地以籌錢. 也就是說到現在五福國小連土地徵收都還沒搞定, 真是讓人覺得無言.
整個南崁的交通當然更是完全趕不上“開發“的速度. 搞得 Costco 開幕南崁人是既期待又怕受傷害.
不過這麼多年來我覺得南崁越來越有意思了. 下南崁的水岸, 上南崁的山坡綠地我都喜歡.
下南崁在中正北路交流道好了後, 交通應該會有很大的改善, 加上未來的蘆竹行政園區, 應該會更熱鬧活絡. 上南崁吉林路長春路口將會有國民運動中心, 遊二公園以及中山路尾的山坡森林公園, 也很讓人期待.
國民運動中心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2/new/aug/15/today-north1.htm?Slots=TPhoto
ray0808_pilot wrote:
台北人會去吵你住敦化北路我住光復北路哪邊比較高級嗎?
...(恕刪)
不會,不過多數人應該傾向敦化北
話說一個地方發展起來,偶會有些爭論爭議,攀地名的,搶正統的
像天母這個名稱涵蓋的範圍不斷擴大,德行福國芝山,有些連福林橋前甚至跨區的石牌都被稱為天母,有些老天母人為了強調自己正統地位,也出現了正天母這名詞
我高中時有個同學,住在"正石牌"明德路,但他都說他也是天母人

南崁有點像是桃園的天母
藉由外來客形成不同於週邊的生活圈而發展,或多或少
確實也和桃園其他地方有些不同的感覺
如桃園市的百貨賣場應該更多,但其感覺和客層取向,就跟南崁的特力屋和台茂不大相似,個人有去過桃園中壢市區兩三次,而後都不會想再去了(任何硬體都是死的,人才是決定硬體以及環境價值的唯一關鍵)
但南崁需要進步的地方還不少,車輛對行人頗不友善,街頭上的飆風台客兄,佔用人行道,交通好像越來越惡化等
這些對於再發展以及蛻變,都會有不小的限制
整體看來,如果交通上能在做長遠和宏觀的規劃,整合成一個獨立有特色的"航空村"(城只是口號,不切實際),或是台北市民的後苑,兩種特色共存
南崁的發展潛力是頗為驚人的
南崁是以中正路與南崁老街為核心向外發展,因為南崁老街沒有大面積建地可開發,近幾年的建案其實都在南崁的邊陲地帶,才會出現了上下南崁之說,其實都是建商與仲介搞出來的名詞,主要是為了強化各區建案的優勢,於是出現上下南崁有定義,中南崁沒定義的奇怪現象,因此坊間才有對於上下南崁劃分有了各自解讀空間.
但是若看其歷史背景,其實南崁老街人早些年的生活圈都在上南崁,且大多是"南崁國小畢業"(遷校前),而下南崁是近年才興起的新市鎮,所以南崁老街人的情感其實多半只與上南崁有聯結而與下南崁幾無多少牽連,因此南崁老街歸屬上南崁應該是目前爭議最少的潛共識,因此才有了以中正路為界之說~
不管如何,其實上下南崁的名詞本身並沒有意義,他不是認可的正式地名,即便連"南崁"都不是.南崁只是一條路,不能代表一整個區,大家都隸屬蘆竹鄉. ~~所以討論上下南崁定義,其實還真的滿無聊的.
emerson_shih wrote:
近年遷入的多數外來人口可能不是很了解的是南崁發展之前的樣貌,所以上下南崁之分認知也不一樣.
南崁是以中正路與南崁老街為核心向外發展,因為南崁老街沒有大面積建地可開發,近幾年的建案其實都在南崁的邊陲地帶,才會出現了上下南崁之說,其實都是建商與仲介搞出來的名詞,主要是為了強化各區建案的優勢,於是出現上下南崁有定義,中南崁沒定義的奇怪現象,因此坊間才有對於上下南崁劃分有了各自解讀空間.
但是若看其歷史背景,其實南崁老街人早些年的生活圈都在上南崁,且大多是"南崁國小畢業"(遷校前),而下南崁是近年才興起的新市鎮,所以南崁老街人的情感其實多半只與上南崁有聯結而與下南崁幾無多少牽連,因此南崁老街歸屬上南崁應該是目前爭議最少的潛共識,因此才有了以中正路為界之說~
不管如何,其實上下南崁的名詞本身並沒有意義,他不是認可的正式地名,即便連"南崁"都不是.南崁只是一條路,不能代表一整個區,大家都隸屬蘆竹鄉. ~~所以討論上下南崁定義,其實還真的滿無聊的....(恕刪)
這一篇寫的厚道不偏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