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朱縣長說桃園的創稅能力是全台之冠
所以應該中央要有更多比例的錢撥給地方(桃園)
我在想...是不是因為工廠多...老闆付的稅比較多所致
並不是那些員工....薪資不高的員工創的稅呢?
那....最後...哪裡有用呢?
不過交流道附近的路面真的有比之前好多了....但是...就只有感覺那裏有改變
其它????應該有吧...我再想一下了
iepmis wrote:
這是政治人物的虎爛
桃園縣政府自己所做的統計
97年縣(市)創稅能力最高的是新竹市 (不含北高兩市)
桃園縣排第五
若含北高兩市, 則新竹市第二, 桃園縣第七
...(恕刪)
其實也不見得是虎爛
就看如何解讀數據
排第五是指97年度每位縣民的創稅能力(實徵總額/縣民人數)
排名前四名是新竹市,基隆市,雲林縣,新竹縣
但97年度全縣的實徵總額則僅次於台北縣名列第二(不含北高兩市)
可能朱縣長說這句話的時機是指95年度,當年度全縣的創稅能力為全台第一(全國則僅次於北高兩市),達1975億
比97年還多了592億
所以,事實是
桃園縣的整體創稅能力近幾年下降了,從95年度的全國第三(僅次於北高兩市,可以號稱全台第一),如今下降到全國第四(次於北市,北縣,高市,還是可以號稱全台第二)
為提供您更優質的服務,本網站使用cookies。若您繼續瀏覽網頁,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s政策。 了解隱私權條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