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po的問題:「這些動輒七、八百萬到一千萬的房子,到底是誰買的?!」
我也許無法提供正解,但是我可以提供我知道的資訊。
首先這些超過七百萬的房子,在新竹市總共有多少物件?我不知道數字,但我每次打開房屋仲介網,我想應該沒有一萬個吧(光看新竹市就好)。
台灣理工科的四大學校:台成清交,有一半在新竹。清大交大理工碩士畢業的有超過一半留在這裡繼續工作。你知道光清大交大每年工科畢業的學生有多少嗎?我隨便算算:清大電機、清大資工、交大電子、交大電控、交大資工。粗略算起來碩士畢業生就有500人。
這幾個系的學生都去哪裡上班?台積電、聯發科。我這一級光聯發科就有三十人,都可以在那裡開同學會了。我跟清大電機所的比較熟,前後差十年不同年級的全都是這樣。
這些人年收入多少?我不清楚(因為我不在那裏上班)。但提供各位一些我實際知道的數字:
1. 十多年前找這些畢業生找第一份工作的時候,年薪100萬以上是基本的
2. 五年前那些聯發科的同學一年賺三、五百萬算少的
3. 同學們很多都結婚了,有1/4的人娶/嫁的對象,都是這麼會賺錢的(所以你把年薪x2倍)
4. 同學們住的都是以七、八百萬為起跳單位,一千多萬比比皆是。四十歲不到買兩千萬以上的也很多。
5. 清大電機所畢業五年,我聽到的全都至少超過120萬(當然現在跟十多年前發股票是不能比的,但我是強調目前最少的也都有如此。請注意,120萬是「至少」喔)
以上這些人都是介於30-40歲,正好是買房自住的主要對象。平均家庭年收入是200萬以上的,買一千萬以內的房子根本是小case。
新竹市700-1500萬的房子能有多少間?但清大交大的學生可是年年生產出來。所以房子不怕沒人買,只怕沒有土地蓋了。
喔,還沒有加上那些從台北來,一看竟然兩千萬就有大四房含兩個停車位的,全都覺得怎麼這麼便宜就買下手的。
也沒有加上每年清大交大畢業,就有爸媽幫忙付頭期款的那些年輕人(能唸到清大交大,很多是因為家庭背景夠好,才有辦法讓孩子一路念上去。貧困之家的孩子能唸到清大交大的少之又少。光補習就比人家少了,更別提其他社會階級造成的損失。)
原po家庭能有150-200萬,在台灣真的已經算是很棒的小康之家了。不過如果要跟我上面說的那些人去搶新竹市精華地段的房子,恐怕還是徒增傷心。建議還是往比較遠的二手屋下手。新竹縣市有個好處,就是你只要多花15分鐘通勤,房子差價有可能超過一半!建議不要等房價下跌了,因為新竹科學園區只會越來越大。再拖延下去,連多花15分鐘通勤的地方也要變貴了(因為園區的從業人員數年年增加啊)
bb573 wrote:
新竹市這麼小,關埔這...(恕刪)
大大只有算清交
其他學校再算下去就更可觀
根據這兩年左右的統計資料,新竹縣市家庭年收入超過200萬的,是前20%分位點
雖然聽起來是前20%,似乎很前面
但就是1/5,每五戶就一戶是這樣
可能單單我家巷子,就至少有三戶人家
新竹市查資料應該有將近15萬'戶'(查資料是這樣)
其實這1/5中大部分的應該這陣子還是沒有買(也是覺得貴,或早已經買沒需要)
不確定租屋而戶籍設在新竹市的比例
但如果這些戶裡頭1/100要從租改買,或換房,單單新竹市(不算新竹市)就已經有一千五百戶了
更不論這20%中有些是一家庭可以買多房的 以及可能買屋的比例有可能高於1/100,和再加上來自其他縣市的要成立新家庭和投資戶
1.年薪越少…..分紅 改發現金(差很多)…..+股價大跌外…+ 競爭…產業不如以往..
2.房價…增幅過高…..
兩個反方向進行……
---------------------------------------------------------------------
十年前,
公學新城(世博館附近) 3房+車位 29X萬 (有一段時間, 因一千多戶,窒銷,不限國宅資格,及鼓勵開放企業承租為宿舍,) ,光復國宅 3房+車位 34X萬 ,
當時 民間建商昌益/坤山等 3房+車位 約42X~47X萬(四房含車位 才破500萬)
當時園區收入: 大學畢 3年年資or 研究所1~2年
分紅(未費用化 ,皆領股票)…台積 32職等 約 2XX~3XX萬
同時間一般沒名氣上市櫃的小公司 …平均也破百(主要是股票分紅的市價)..-而這樣工程師 50%以上是平均值喔,
以上的不少喔
不過那時,大家談的 氣份是 分紅/股票/炒股/跳曹 ,炒房不多
十年後今天…..
同樣 大學畢 3年年資or 研究所1~2年...要買房
現在 台積 32職等 總年薪預估110~140 (縮水 一半)
一般沒名氣上市櫃的小公司..年薪..???不知道
房價已 1.6~2.X倍
現在 , 偶爾談的氣份是 房價過高/居住正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