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整秒數是零和遊戲慈雲路秒數變長,相對的光復路秒數就會變短其實只要把變電所旁那超寬的人行道縮一半天橋入口改到橋下停車場那邊,就能增加一車道了跟慈雲陸橋基礎根本沒關係,這些人儘是找簡單的事情解決去年議會就有提到要縮人行道的事,但沒下文多一車道往光復路不塞才不會回堵到龍山西路,埔頂二路口竹市4百公尺路段竟等「5次紅綠燈」 市府將調整秒數
HHL428 wrote:園區高乘載專用道,3...(恕刪) 高乘載執法問題很多 感熱相機不能當作事證 只能通知警察在前面攔車 需要大量人力才能執法所以連國道五楊高架橋高乘載都沒在執法了還想在園區搞高乘載?到時候一定一堆守法的笨蛋看著一人汽車違規行駛高乘載車道呼嘯而過(我就是那個在五楊高架橋的笨蛋)應該限制高乘載只能讓公車經過 其他車行駛高乘載車道直接拍車牌逕行舉發開罰才對
mobile3803 wrote:調整秒數是零和遊戲慈雲路秒數變長,相對的光復路秒數就會變短其實只要把變電所旁那超寬的人行道縮一半天橋入口改到橋下停車場那邊,就能增加一車道了跟慈雲陸橋基礎根本沒關係,這些人儘是找簡單的事情解決去年議會就有提到要縮人行道的事,但沒下文多一車道往光復路不塞才不會回堵到龍山西路,埔頂二路口 路口處的天橋橋墩沒有拆,到了路口,車道一樣要縮減。全世界的先進國家都是想辦法把車流減量來解決塞車問題,沒有人是靠拓寬車道解決塞車問題的。拓寬車道,短期來看好像會比較順,但長期來看是在鼓勵大家更依賴車子,塞車問題會變得更嚴重。有興趣可以去內政部統計往查查看,何以過去幾年台灣人口數在下降,但機動車輛數在屢創新高?真正有效減量車子的方式,可以參考歐洲許多大城,包含增設:公車專用道、地面電車、擴大人行道、腳踏車道、縮減車道等等方式來鼓勵大家少用私人汽車。
這些歐洲大城面積有新竹市這麼小?開發的這麼密集?很多人喜歡拿歐洲,日本的經驗來參考但國土風情不同,怎麼能類比呢?不蓋道路,車子就不會增加?社會發逹了賺了錢,為何不能買車?買了車不就是要開上路有些事理想很美好,現實很慘酷就像用愛發電回到那路口改變天橋樓梯位置,縮減部份人行道,就有2車道一個直行園區,一個右轉車道,一勞用逸,也不用縮短光復路秒數只要小小改變,就有大大改善Adeee wrote:真正有效減量車子的方式,可以參考歐洲許多大城,包含增設:公車專用道、地面電車、擴大人行道、腳踏車道、縮減車道等等方式來鼓勵大家少用私人汽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