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積分:2804分
文章編號:83961561
總補助占稅捐比率 (%) = 總補助/稅捐實徵淨額
2020 縣市財政與繳稅指標--總補助占稅捐比率 新竹市只能拿回8.65% 全國倒數第二

新竹市的總補助占稅捐比率只有8.65%,全國倒數第二,這表示新竹市上繳100元的稅只能拿到8.65元的補助。
有些直轄市在喊統籌分配款太少,其實中央已經在 "補助及協助收入" 的補助款中增加,尤其是高雄、台南、新北與台中,特別是台南市的總補助已經和台北市差不多了,而高雄市總補助則是全國第一。
台南市的總補助占稅捐比率高達46.19%,這表示台南市上繳100元的稅可以拿到46.15元的補助。
而一般人所謂的窮縣的總補助占稅捐比率大都超過100%,表示他們上繳100元的稅可以拿到超過100元的補助。
如果新竹與其他縣市一樣可以拿回至少 20%的補助,那就應該有 260 億以上的補助,如果是直轄市,應該可以更多。
修財畫法渴以讓新竹市拿回至少 20%的補助嗎 ? 不用想也知道不可能,但升格直轄市就可以。
那些檔新竹升格的政黨與民意代表,要自己補助新竹市每年少拿的一百多億補助款嗎?
今年拒投拖延反對竹竹合併升格的參選人才能讓那些人知道民意的反彈!
1.竹科在新竹市東南邊,鄰寶山和竹東,城市的擴展會和竹科密不可分,離竹科愈近人口會愈密集。
2.實中,竹中,竹女均在新竹市,升學較佳的國中,新竹市也多於竹北,多數人以學區考量會選擇新竹市居住。
3.竹北鐵路以東有縣一、縣二、縣三、台科大及高鐵這幾個重畫區,現在已經沒什麼大型腹地可以開發了,竹北的腹地現在以縱貫路西側為主,那塊地應該會比新竹市的千甲、關埔二期、竹東的竹中、二重埔一帶還更晚開發,新竹市有什麼好擔心竹北的?
4.就算合併後的市政府遷往竹北或其他地點,現在市府所在的是古蹟新竹州廳,市府本來遲早就會遷走的,新竹州廳應該會變成博物館,這個用途會比當市府辦公室更有商業效益。
5.就算合併後的市府遷到竹北現在的縣府所在地,也離新竹市區不遠,和台中縣市及台南縣市完全不同。更合況,新市府所在地也可以選香山或千甲或竹中,也非竹北不可。
6.台中縣市和台南縣市合併後是原縣治沒落,新竹縣市的縣治是竹北,和新竹市僅隔一條頭前溪,而且新竹市的人口是竹北市的兩倍,再怎麼人口流動也不至於新竹市沒落。
7.會說新竹的土地已開發殆盡沒有土地開發,這還真的對新竹市不了解!新竹還有千甲、溪埔、南勢、西濱、香山丘陵、香山三姓橋以南等地可以開發,只需都市計畫重畫就足夠開發。
新竹縣市合併升格反而有助大新竹整體及偏鄉的發展!
新竹縣市合併升格,鄉鎮區可以大建設
http://fongthinger.blogspot.com/2021/09/blog-post_16.html?m=1
目前中華民國共有六個直轄市:
臺北市(1967年改制)
高雄市(1979年改制,2010年與高雄縣合併),原高雄縣的國立高中職企今尚未改制。
新北市(2010年改制),新北市的國立高中職是2013年改制。
臺中市(2010年改制),台中市的國立高中職是2017年改制。
臺南市(2010年改制),台南市的國立高中職企今尚未改制。
桃園市(2014年改制),桃園市的九所國立高中職是2018年改制。
新竹市的民意代表一再指稱升格直轄市的支出會變多,所以升格不見得是好事,並舉台南與桃園為例,但是他們卻沒有提到升格直轄市的補助也會相對變多,這種好處卻硬要拿支出變多來反對。
以下統計資料來源:《中華民國統計資訊網》縣市重要統計指標查詢系統
https://statdb.dgbas.gov.tw/pxweb/Dialog/statfile9.asp
觀看升格前後的財政變化,2010 是升格前的財政,當年年底選舉直轄市長,所以隔年之後甚至隔兩年之後的預算會比較準確。
下表是六個直轄市與新竹縣市及彰化縣從 2010~2020間的財政狀況表(單位為百萬元與%),觀看的重點為以下幾點:
歲入與歲出及融資需求:這是一般人常知的,也是縣市政府編列科目中每年的總收入與總支出,融資需求是歲出減歲入,所以負值表示收入大於支出,正值表示支出大餘收入。
經常收入與支出及經常收支賸餘:因為歲出有可能因為某項大型建設編列預算而增加造成歲出變高,經常收支則是一般行政運作的日常收入與支出,可以視為維持縣市政府正常運作的收支,經常收支賸餘為正表示收入大餘支出,運作正常。
自籌財源比率:自籌財源比率越高表示表示該縣市自己的財政狀況越好。
補助及協助收入依存度:補助及協助收入依存度比率越高表示表示該縣市自己的財政狀況越不好,越需要靠中央的補助。
從以下的表中,可以看到升格直轄市前後,各縣市的歲入與歲出情況也沒多大改變,因為中央的補助也會增加,而經常門的收支都是正值,表示日常支出包含應付的退休金與市立學校這類的支出都可以應付。



高雄市的歲出只有2017年是少於歲入的,其他時間都是歲出大於歲入,而且高雄市還負債近三千億,還不是運作的好好的,有影響到高雄市民嗎?
台南市沒有承接國立高中,從 2015年到2020年的歲出都少於歲入,有因為升格直轄市導致財政變差嗎?
新北市的歲出一直都大於歲入,還不是運作的好好的,有影響到新北市民嗎?
台中市的歲出只有2020年是少於歲入的,其他時間都是歲出大於歲入,還不是運作的好好的,有影響到台中市民嗎?
中央給地方的補助不是只有統籌分配款,還有 "補助及協助收入" 的補助款。
中央會利用其他 "補助及協助收入" 的補助款來讓地方政府可以正常運行,一般民眾根本不會感覺到縣市政府的財政有甚麼問題,事實上,就算縣市政府的歲出高於歲入,且負債很高,有影響到一般人民的生活嗎?
有些直轄市在喊統籌分配款太少,其實中央已經在 "補助及協助收入" 的補助款中增加,尤其是高雄、台南、新北與台中,特別是台南市的總補助已經和台北市差不多了,而高雄市總補助則是全國第一。
2020 縣市財政與繳稅指標--總補助 新竹市只占1.71% 全國倒數第五
http://fongthinger.blogspot.com/2022/01/2020-171.html
由這些資料可以知道:
1. 中央給地方的補助不是只有統籌分配款,還有 "補助及協助收入" 的補助款。
2. 升格後根本不需要擔心支出變多,因為補助也會相對變多,一些直轄市甚至還歲出少餘歲入。
3. 人事支出屬於經常門,所有升格後的直轄市的經常門都收支為正。
4. 升格後也不需要將國立高中職馬上改制,就算改制,中央也會補助。
5. 升格後,要爭取特定建設的專案補助更為容易,看看那些直轄市的鐵路立體化、捷運建設、美術館博物館音樂廳等等,就是專案補助。
很明顯,拿升格後的歲出與歲入來質疑升格的好處,根本是假議題,數字會說話,從以上的統計表,有哪個縣市因為升格而讓財政惡化的嗎?
連自籌財源比率只有二十幾%的彰化縣都要爭取升格直轄市了,財政狀況更好的新竹市還在擔心甚麼?
很簡單的邏輯,如果現在那幾個直轄市有因為升格後讓該直轄市的財政變不好,那請他們降格他們會願意嗎?
iepmis wrote:
【質疑升格直轄市的財(恕刪)
^^ 1. 中央給地方的補助不是只有統籌分配款,還有 "補助及協助收入" 的補助款。
這樣講不就跟有沒有升格無關,只要中央多偏愛新竹一點,"補助及協助收入" 的補助款多拿一點就好。
^^ 2. 升格後根本不需要擔心支出變多,因為補助也會相對變多,一些直轄市甚至還歲出少餘歲入。
不升格也可以吧,「而一般人所謂的窮縣的總補助占稅捐比率大都超過100%,表示他們上繳100元的稅可以拿到超過100元的補助。如果新竹與其他縣市一樣可以拿回至少 20%的補助,那就應該有 260 億以上的補助,如果是直轄市,應該可以更多。」
不用跟直轄市比,現在堅哥政黨可是執政黨耶,至少跟其他一般縣一樣比例就好。
^^ 3. 人事支出屬於經常門,所有升格後的直轄市的經常門都收支為正。
倒底有沒有試算表可以看一下,新竹升格收入增加多少,支出增加多少?
^^ 4. 升格後也不需要將國立高中職馬上改制,就算改制,中央也會補助。
^^ 5. 升格後,要爭取特定建設的專案補助更為容易,看看那些直轄市的鐵路立體化、捷運建設、美術館博物館音樂廳等等,就是專案補助。
為什麼直轄市比較容易?那是不是表示現在國土規劃出了問題?還是住在嘉義縣屏東縣的人不是中華民國人民?
另外「高雄市的歲出只有2017年是少於歲入的,其他時間都是歲出大於歲入,而且高雄市還負債近三千億,還不是運作的好好的,有影響到高雄市民嗎?」
對了,如果負債不會影響市民生活,那跟大家嫌棄到死的苗栗合併應該也不是什麼問題囉?
乾脆不要這麼小家子氣,全部合併成台灣市好了,這樣什麼建設什麼補助什麼活動都蓋到爽辦到爽,然後全台灣市負債幾兆應該也不會影響到「台灣市民」囉?
皮皮爸 wrote:
^^ 1. 中央給地(恕刪)
1.要爭取中央的補助款,也是需要自籌款,不會全額補助.自籌款當然就要靠分配到更多統籌款才會有,
不然就得舉債.
2.除了統籌分配款外,很多窮縣能維持下去是靠一般性補助款.大新竹的發展已經可以達到直轄市等級,只是差在人口數而已.也因為這樣大新竹的一般性補助款也無法跟其他窮縣相比.
3.依地制法的規定就是要把國立高中改制成市立,有的假的直轄市就是沒能力升格卻要硬升格,結果就是偏鄉更偏僻.
4.負債很高不影響市民?!每天繳的利息就已經壓垮財政了,高雄如果不是靠人多跟面積大,早就破產了.最後變成像苗栗之前一樣很多公務人員薪水都延後發放.負債高怎麼不會影響財政,人民生活呢?
為提供您更優質的服務,本網站使用cookies。若您繼續瀏覽網頁,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s政策。 了解隱私權條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