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新公園遲遲不挖地下停車場,原來是因為有人要開設停車場來賺錢?

也 ok 呀 ..

如果投票通過就做呀 .. 反正公園我自己是很少用到 ..

覺得這樣花自己的稅金可以讓自己的生活環境變好我也沒意見 ..

高興就好 ..

sunyearhuang wrote:
要蓋大型商場,有其條件。不是隨便蓋就會有人潮,商人也不會在沒條件的地方蓋巨城。
夜市形成通常是,天時地利人和漸漸形成的。私人或政府想要從零短期內建一個夜市,十個九個失敗。
關長或光埔是否天時地利人和,將來人潮鼎盛,日後可以觀察。
唯一可確定的是,若它們條件優於其它地區,就不會被其它區的商場取代。


我突然想到師大夜市 ..

師大夜市就是一個過度發展導致附近住戶抗爭的例子 ..

那已經不光是停車問題了 ..

就算最後解決了停車問題那吵鬧髒亂問題呢?

這些問題最後也會說不是店家能解決得但這就是影響到了居住環境不是嗎?

所以我是覺得慢慢把群聚效應往商業區移動之後這裡是否還需要這麼多停車位可以再討論!
今天有一些人覺得要建停車場,犧牲了一些綠地,然後有一些要建公廁犧牲了一些綠地,最好在再把道路拓寬這樣開車比較不會塞車
最後公園搞得四不像,然後就說這個地方好爛唷,我們不要再來了,留下來的是什嘛?????
人要學的適應環境,這邊有新莊車站,有免費的公車,將來還有U-BIKE,多利用一些大眾運輸工具是否比你開車還要好呢????
不久將來你會覺得有綠地的公園,對都市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
創造雙贏,才是最好的目標。
所謂的公園= 就是公共空間的園地
不是專屬小團體獨享。

除非你把公園買回家。變成你個人的私人領域。
期待雙贏局面。

axaxaccc wrote:
今天有一些人覺得要建停車場,犧牲了一些綠地

那要不要遣譴責,為了蓋大樓,把原本一大片的綠地變成水泥叢?
尤其公園週邊圍了一群水泥怪獸!壞了公園視覺,遮了公園的藍天...
都市開發就是這樣,要住人就要蓋房子,有人就要有基礎建設例如道路,水電管路,綠地等都是。
在土地有限下,求取平衡點!沒有只要道路停車場不要綠地,也不應只管綠地不要道路停車場的。
有更佳的停車位方案可以不動公園,那是共識,但若沒其它好方法,公園和地下停車場共生,沒什麼偉大的環保理由說不可以的。
不是天下只有公園好,停車位不足,商店遷走會更好的極端想法。
要這樣,這裡住戶遷走,商店自然遷走,停車位需求自然下降,是不是比較合理?
有人的地區自然就會有各樣的活動,商業,上班,辦事等等。
沒人住的地方,自然活動就會少。
不是一直強調光埔是商業區,才是人潮洶湧的地方嗎?
那到現在為什麼商店只有小貓兩三隻?
就是遷進的住戶還少,養不起店家,這是簡單的道理。
要內銷養外銷,簡單的生意經。沒有在地的人的基礎支持,不會有商家笨到想靠外地人賺錢的。

axaxaccc wrote:
然後有一些要建公廁犧牲了一些綠地,

喔原來你也反對公厠的?
三千多坪公園沒公厠的,是很少見。現已有人在運作關新公園要蓋公厠。要不要去反對一下?

axaxaccc wrote:
最後公園搞得四不像,然後就說這個地方好爛唷,我們不要再來了,留下來的是什嘛?????
人要學的適應環境,這邊有新莊車站,有免費的公車,將來還有U-BIKE,多利用一些大眾運輸工具是否比你開車還要好呢????
不久將來你會覺得有綠地的公園,對都市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

這裡沒人不要公園,好嗎?從一樓看到尾,有那一個人說不要公園的?
人要學習適應環境,說得好啊!
都適應了住水泥叢,何彷再適應一下,公園和停車場的共生環境?
台北一大堆公園都有地下停車場,有那一座因而人罵它爛說不去了的嗎?
永和4號公園底下有停車場,捷運站還有圖書館。上面有那一點不像公園的?
在圖書館外面,說話太大聲還會被警衞糾正:這裡不能大聲講話!

至於大眾運輸工具,可以降底道路的負擔,轉移停車位罝。但都不能因此沒有起碼的停車位規劃。
那是基礎建設,不是大眾運輸工具可以取代的!何況關新路還有火車站,若大眾運輸夠發達,這裡反而會是
停車位因移轉而增加的地方,不是減少。
uBike?會有人用啦!但不可能減少停車位需求。
台北也沒因捷運和uBike的建設而降低公眾停車位(20%)的計算。
(你如果理解這20%的原理就會理解大眾運輸工具不是用來降低基礎公眾停車位需求的)

另外回覆前面有網友提到建地下停車場,其上方覆土只能2m,所以不能種大樹只能披覆草皮。
這是錯的!工程技術,要覆土多深都可以設計,只是成本問題而已。
公園不是森林,不是要密集的種樹。要種樹的地方一般設計是以樹穴來處理(局部加強結構覆較深的土),比較符成本效益。
除了很特殊的樹種不宜外,大部份的樹都可以的。(缺點種樹的位置要事先規劃好,日後不能變動)
全台一大堆的公園建有地下設施(包括停車場),公園裡都種有大樹,應該可以破除這個謠言吧!


sunyearhuang wrote:
不是天下只有公園好,停車位不足,商店遷走會更好的極端想法。
要這樣,這裡住戶遷走,商店自然遷走,停車位需求自然下降,是不是比較合理?
有人的地區自然就會有各樣的活動,商業,上班,辦事等等。(恕刪)


意思就是這裡的住戶活該,早早搬進來把這區填滿 ..

引來了一堆商業活動開始賺周遭住戶的錢還吸引了外圍更多的人 ..

造成其他人沒停車位該死,所以就要開始想辦法找地方開工做停車位 ..

商店會不會遷走可能跟他自己經營能力比較有關 ..

做的好吃再難停車排隊在長都會有人去吃 ..

我看清大夜市或者段純貞從來沒再煩惱停車位夠不夠好不好停的問題 ..

sunyearhuang wrote:
沒人住的地方,自然活動就會少。
不是一直強調光埔是商業區,才是人潮洶湧的地方嗎?
那到現在為什麼商店只有小貓兩三隻?
就是遷進的住戶還少,養不起店家,這是簡單的道理。(恕刪)


我六年前就搬進來還不是商店小貓兩三隻 ....

一個區要起來本來就要時間 ....

萬一之後光埔區人潮起來關長這邊不需要這麼多停車位呢?

那已經施工的硬體建設要怎麼維護?


sunyearhuang wrote:
我來推估一下好了,依計劃區人口約6000人計算(依每公頃400人乘上重劃區積)加上未劃入重劃的區域保守估計應有8000人口。
停車位需求總數約為8000X0.28=2240輀,公共停車位需求一般以提供至少需求數的20%計算,那麼關長至少應該要有448個公共停車位。
20%是最低需求,若是不足這個數,意味的是將來這區會有嚴重停車問題。(恕刪)


你要科學算法那就來討論好了 ...

人口 8000 人請問 8000 人自己都沒停車位?

光北歐三小國當初就限定一戶一車位更別提後來有的建案一戶還規定兩個車位 ...

你這 8000 人大概至少就少掉一半 ...

一直說為這區著想那請問你有調查過這區住戶需要外面車位的有多少?

再來提到基礎建設 ..

這邊唯一就一個車站可能是真的比較需要供應大量停車位的 ..

但火車站前面就有個大空地也沒滿過 ....

台北很多公園有地下停車場那是因為台北很少路邊停車格 ...

再加上台北很多老舊公寓是真的本身沒有停車場的 ..

要建設請先把論述思考過 ..

為了一天不到五小時的尖峰時間還要花大錢弄的美輪美奐的停車場?






ssoos wrote:
意思就是這裡的住戶活該,早早搬進來把這區填滿 ..
引來了一堆商業活動開始賺周遭住戶的錢還吸引了外圍更多的人 ..

這個重劃區本來就被規劃成高密度住宅區,有車站,離園區近。
你要搬進來沒這認知嗎?
要把住宅區誤認為,沒有商店的住家專區,你覺得是誰的錯?

ssoos wrote:
我六年前就搬進來還不是商店小貓兩三隻 ....
一個區要起來本來就要時間 ....

我沒說光埔不會店一家一家開啊!
我重點在說明,人(住家)沒來,店就不會來,越多人住,店就會越多。
反過來說,因某種原因,住戶一家一家搬走了,店也會一家一家關。
我的重點是,不要期望,人越住越多,商店越開越少。
到底是那一點沒看懂?

ssoos wrote:
你要科學算法那就來討論好了 ...
人口 8000 人請問 8000 人自己都沒停車位?
光北歐三小國當初就限定一戶一車位更別提後來有的建案一戶還規定兩個車位 ...
你這 8000 人大概至少就少掉一半 ...

你這根本亂算。
8000人,以0.28車位/人計算,總需求約要有2248個車位。
公眾車位(建設)現在的算法就是總需求的20%的意思就是自備車位要達到80%。
所以大樓建案都要有法定車位,大中型建商場,都審都會嚴格審查其應有自備車位。
就是避免衝搫公眾車位需求(20%)的壓力(意味政府要蓋更多的公眾車位,甚至有錢蓋也找不到地方蓋停車場)。
北歐三小國住戶自己的車位是算在那80%車位啦!(96樓已有解釋,麻煩回頭看)

ssoos wrote:
關埔二期要動了,那裏有停車場規劃,靠近車站. 未來店家不是去Costco那,
就是往車站哪靠了,現在公園蓋停車場,也許10年後就過剩了!

又來了!我再解釋相同的東西,又有人要罵我洗版。
但回過的東西,若有錯,針對我回的指正。不要一再的跳回答過的問題。
ssoos wrote:
這邊唯一就一個車站可能是真的比較需要供應大量停車位的 ..
但火車站前面就有個大空地也沒滿過 ....

真的嗎?

ssoos wrote:
台北很多公園有地下停車場那是因為台北很少路邊停車格 ...
再加上台北很多老舊公寓是真的本身沒有停車場的 ..
要建設請先把論述思考過 ..

我提台北公園地下停車場,是舉實例,地下停車場不會吃掉1/3公園,上面依然可以有美美的綠地,大樹,遊樂設施。
你想到那兒了?
至於老舊社區,那20%計算是不太準的(自備車位達不到80%)。要準確,就要實際調查估算。
重劃區會比較準,因為建物都依相同的法定車位在走,自然公眾車位的需求會比較好算。
光埔這邊也是用20%去評估公眾車位的需求的。
(資料來原:擬 定 高 速 公 路 新 竹 交 流 道 附 近 地 區 特 定 區 計 畫
(新竹市部分)(埔頂路以南、新莊車站以西附近地區)
細部計畫(第一階段)書 )
sunyearhuang wrote:
這個重劃區本來就被規劃成高密度住宅區,有車站,離園區近。
你要搬進來沒這認知嗎?
要把住宅區誤認為,沒有商店的住家專區,你覺得是誰的錯?(恕刪)


所以我剛不是說了嗎 .. 住這區的居民因為沒有讓大家都有位置停所以該死 ...

所有的住宅區最後都應該以商店做為考量 .. 沒有停車位這個社區發展就會死掉 ..

居民反對就是那擋住社區發展的罪人 ...

政府的都市計畫分區都是假的 .. 是我們自己眼睛業障重 ...

若我沒記錯的話住宅區的環保法規跟商業區是不一樣的 ..

連便利商店叮咚太大聲都是會被告的 ..

sunyearhuang wrote:
我的重點是,不要期望,人越住越多,商店越開越少。
到底是那一點沒看懂?(恕刪)


我的重點是不應該因為商店越來越多就要增加停車位你是哪裡沒看懂?

反正你的重點就是要有理論值 20% 的車位 .. 雖然我不知道理論值哪來的 ..

因為你是以重劃區人口來算 20% 的車位 ..

所以我只是要反應實際狀況來看這個區域停車位若只供附近居民都是夠的 ..

若是真的要應付尖峰時間萬一 20% 都不夠那要蓋到多少?50% 100%?

這不就跟塞車馬路多拓寬一點高速公路多蓋一點到何時才能解決?

而且照你這樣的算法光復路不就整條都要有停車位了 ...
人住得那麼多應該檢討的是為什麼大建商可以蓋那麼高的大樓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4)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