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新竹輕軌路網計畫 預算三百億

小客5509 wrote:
機捷從全額收費後一天就是五萬多人付費搭乘開始爬,
:::::::::::::::::::::::::::::::::::::::::::::
新竹未來輕軌只有竹北加新竹市在地人口了不起七十萬, 好啦把竹縣全縣納進來就一百萬, 用保守運量也能算到每日五萬人搭乘?! .....(恕刪)

你用初始運量去比規劃運量
機捷是長途型捷運,一般捷運是都市區域(包括新竹)短距型捷運。
平均每旅人搭乘公里數機捷會大一般捷運很多,但區域型捷運相對同一個人同一天搭乘多次機率比長距機捷高很多。
總之,機捷的5萬旅人次和新竹的5萬旅人次,財務的意義是不等量的。

sunyearhuang wrote:
你用初始運量去比規...(恕刪)


你要證明什麼?

不就是澎風運量只為了搶錢?

沒那屁股硬吃然後再來喊中央要補貼營運? 講過啦就算要搶, 中央又不是全額出資總經費,留了四成以上自籌款自己想辦法, 這樣搶來比較偉大?

還有新竹縣要是理都不想理, 你竹市自己運量還要再下修啦

xqpw21zk wrote:
自己唯一能肯定的是...(恕刪)


印象看過向中央爭取養公車運量補助款時多點金額就路線多開或增加班次樣子, 一旦補助款降低還是怎來著, 那就是看著辦了, 一種三天打魚五天曬網的心態, 業者取不到相關活水, 當然將本求利砍減班, 惡性循環下可預測性愈來愈低

市民等在此狀況下也會影響搭乘意願, 一環扣一環, 運量成長有限, 然後竹市公車每月運量人市從104年第一季後就沒有任何公開資訊

其他可以參考104年交通部的問卷調查[當然問卷還是有誤差性]統計如下, 竹市公車利用2.9, 以設籍人口來說大約快一萬三千人, 如把公路客運(走較偏僻偏鄉非市中心)合計約3.5剛好符合以設籍人口中的一萬五千多人利用, 至於竹市在表內提到的"捷運"應該指的是六家線

基本上竹市公共輸具利用率很勉強


公車這問題也不是現在才有,更不是市區公車會面臨,定時照表發車的國道客運也會麻煩。我幾次招呼站那邊等半天,也不曉得車子還要多久才會來。雖然客運取得路權被要求的發車義務是離峰時段半小時到四十分鐘一班次還算頻繁了,可是網路上公路總局的即時動態查詢系統已經可靠度大打折扣,根本無法掌握自己的旅行時間。

尤其大多數時候是往高速公路端搭車比較順路,進市區道起點站發車好掌握也不遠可是就是比較不順路。結果不常划手機的也慢慢變成抬起手機邊直視手機螢幕,邊斜視看來往車子看客運哪時候到達。這種時候車子只會開一半滿,甚至可能全車才十來人,所以也不方便抱怨太多。但是他們大概還在用過時的GPRS系統建置客運即時動態吧,明明坐在車上就會常常聽到"GPS卡站",根本是收訊不良無法正常定位公車定位。

當前這種瘋軌的風氣,去拿什麼說帖跟民眾要錢升級這些過時的老舊的公車的軟體硬體?總之,現在就是變相地鼓勵大家多利用私家車。要搭火車?開車過去。要開發輕軌?先準備停車場。有聽過公車站周圍設立停車場的?原先分散的公車站牌的特性就是讓車子散落在各地,現在可好了,公路客運不行乾脆就自個兒一路開到外縣市去吧。預期公車服務會越來越萎縮,好做為瘋軌的本錢,再來才有能力建置綿密的接駁快捷車。打不贏,就加入。
要學台北
至少也先把公車站牌電子化吧
車子多久會到,手機也能查的到
科技城連這都作不到就太
現在幾乎全部的公車都可以用IBUS_公路局 app查到,
也可以知道多久會到,沒那麼糟了.
新竹縣市也有各推各的app有一些自己推的公車路線可以查路況.
提到這個很鳥,台北有「台北等公車」,一個APP查遍大台北的公車動態,管你是什麼系統(包含國道客運、市區公車和公路客運),一手掌握。那新竹呢?N個APP又各自為政,累不累?

hayato567 wrote:
現在幾乎全部的公車...(恕刪)
xqpw21zk wrote:
提到這個很鳥,台北...(恕刪)

交通部有補助各縣市政府,當然不花白不花瞜.
就只是這樣而已.
新竹縣市合併之後就省很多了
在說台北等公車app不是政府的,是民間業者開發,看中的也是廣大的搭車族.
新竹搭車都被搞爛了,怎麼會有民間業者想要幫忙開發app.
大家都知道,新竹市最大通勤族是竹科上班族
與其蓋輕軌
不如加速X計劃,鼓勵竹科內廠商搬到X計劃
未來光埔二期蓋商辨
做好六家線接駁(千甲及北新竹和新莊站)
分散竹科車流
比蓋一條只有上下班時間才有人坐的貴森森賠錢輕軌好多了
mobile3803 wrote:
大家都知道,新竹市最(恕刪)

新竹市的塞車時段也就是上下班各一次,
假日塞在巨城週圍,
其它時段路面順暢得很,
竹北更是如此.
為大車站而大車站,為輕軌而輕軌,
實不可取........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7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