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久一班不是重點, 重點是接駁車次中間實際的等待時間...前面有網友po了班次表,看得出是有設計過要跟高鐵班次互相搭配的...我查了我往返南部常搭的幾個高鐵車次...跟六家線等車間隔約11~23分鐘,算算高鐵下車出站走到台鐵買個票上月台, 或是台鐵出站走到高鐵車站買個票上月台, 我相信實際站在月台上等車的時間不會太久的~反而11分鐘的那個case(台鐵1762車次轉搭高鐵1735車次)我還擔心太趕咧...嚴禁唬濫 wrote:父母難得來,怎麼可以...(恕刪)
去台南的時候 , 在台南站月台上總會聽到有人討論沙崙線對於公車不健全離高鐵站又遠的台南來說沙崙線是個十分好用的交通工具半小時一班其實轉乘高鐵接上時間就好 , 高鐵也不是像捷運五分鐘十分鐘一班車的鐵道王國日本也是有這樣的電車支線 , 而且 30 分鐘一班也不是很離譜的數字這條鐵路本來就是作為接駁高鐵的聯外軌道運輸解決方案 , 沿線新設車站只是附帶上下客站若將來運量上升有明顯需求 , 那台鐵再增班成 20 分鐘一班或 15 分鐘一班就好 , 前題是列車數足夠等 EMU800 進來後原先四節一組的 EMU500 跟 EMU600 就可以擴充六家線跟沙崙線班次了
winfred2000 wrote:也許不是對所有新竹市民都方便...但至少我住車站附近我覺的我的使用率還算蠻高的...會變成蚊子線我是不太相信啦...總之一通車大家不就知道到底有沒有人搭了...現在吵那麼兇也沒用... ^^ 内灣線本身的使用率就不低(比集集線跟平溪線)而且還有貨運的功能在只是台鐵本身不知在想什麼為了一條盲腸線把整條內灣線最重要的一段給停駛
台北捷運也沒通到每個人"家門口"...距離多近算家門口不同人又有不同的定義...照你這麼說台北捷運沒開到家門口的人都不該坐捷運..而該坐計程車囉??當然每個人有不同選擇啦...如果以"年邁的父母"來談是可以有不同想法..只是我不是發起這個話題的人...我只是提倡走一小段路有益健康(是以我的Case來看..走5分到車站 ^^)嚴禁唬濫 wrote:既然是年邁的父母難得...(恕刪)
本人我非常讚同 winfred2000 所說的,我本身也是購屋在關埔區,離竹科站大約步行只要十分鐘以內,我就可以座上車去火車站剪頭髮、購物、以及吃一些小吃,然後在散步回來座車,去高鐵或出國,我也只要步行到竹科站,就可以出發了,不用在去找停車位,還有很貴的停車費,光是高鐵一天的停車費就要180元,大遠百那邊更貴,而且假日有錢也不一定停的到,所以這條路線我也不管捷運或台鐵,它只要是一塊會跑的鐵就行了。~~
我覺得,這條路線的本質是甚麼組成的,其對一般人的重要性,遠不如它能解決甚麼問題,台鐵內灣支線改建之原初動機(決策對不對見仁見智不須爭論),高鐵接駁應該是最主要的目的無庸置疑(由新增六家線+沿線高架(竹中往內灣仍維持平面)可見端倪),其次促進內灣觀光(增加由高鐵間接轉乘內灣的意願)最後才是接駁沿線居民,提供另一種交通工具的選擇,(特別是高鐵區往返新竹市區沿線,這是附帶出來的效應),要說沒有功效,很顯然是昧於事實,但要說他的功效會等同於捷運,同樣是過渡抬舉,(真正捷運沒有網狀或環狀,可以四通八達的話,功效會打很大折扣)不過可以想見的,加上公道五向東延伸,光復路商圈應該會往北慢慢轉移(僅個人見解),(50m的公道五+台鐵內灣六家支線+最北為68號快速道路這區間)雖然時間或許要10~20年(或許更久),不過未來發展應該是可以預期的,畢竟40m光復路(車流量及商家)早已飽和,要等兩旁新建案往後各退縮5m,恐怕再過30年,都無法拓寬(光復路大約25年前曾經拓寬一次,變成現在的樣子),叫好或看衰的其實都有道理,問題其實只在大家的時間點設定不同而已,現在的建案是否就值這個價碼?還是目前賣的只是未來夢想價(屆時會利多出盡)?得看每個人口袋深度(要跑短線還是長期持有)以及未來地方(政商人物)的重點發展方向(利益?經費?炒作?)了
stanlyc178 wrote:所以這條路線我也不管捷運或台鐵,它只要是一塊會跑的鐵就行了(恕刪) +1管它叫什麼名字,可以讓住在關埔的我去到我想去的地方,又不用開車找停車位就可以了叫什麼名字很重要嗎?
stanlyc178 wrote:本人我非常讚同 wi...(恕刪) 只去火車站剪頭髮、購物,說實在的撘公車不也可以 不過這條線本來就有需要,因為本來就有竹東內灣往來需求,這也是將來最主要的客層。其次的客層,搭火車再搭高鐵,或搭高鐵再搭火車,有這種需求應該也不多,況且停的站比接駁公車少。最後的客層,就是各站到火車站與高鐵站,這也只限於各站附近的人,而且會集中在週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