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海灘因風大. 積沙越來越高. 海水線越來越遠. 是有目共睹的事實.
廣大外傘洲圍成的內窪地. 因風飛沙/沉澱而年年墊高. 更是事實.
頭前溪每次豪雨時. 沖刷到溪口的土石流. 不但墊高溪床. 還擴散沉積到南寮/新豐海岸.
提供了源源不斷的飛沙來緣.
商港計劃中. 北堤延伸800公尺. 港內/南堤挖深. 可阻斷土石流南下. 減少飛沙來源.
數十公頃填平建港區/鋪水泥建港務機關. 也減少了數十公頃飛沙來緣.
大自然自動積海沙填平. 含鹽. 難以植被.
人為填平. 用陸地沙泥. 不含鹽. 容易植被. 更環保.
漁港風箏區就是填沙灘植被建成的.
...................
海山濕地已快因風飛沙/沉澱墊高和堤面同高. 退潮時港內見底. 膠筏擱淺.
減少了風飛沙緣頭. 可減緩積沙.
但內窪地遲早因不斷的沉澱會自動填平. 而外傘洲不斷擴大/墊高也是事實.
溼地墊高到某一個高度. 就不再是濕地了.
遲早會變成全面裸沙的新竹沙灘. 不如填海造陸植被. 沒了裸沙. 風飛沙就大大減少了.
基隆北海岸風也大. 但沒風飛沙. 因為幾乎沒有沙灘. 絕大部份海岸是高於海面的岩岸.
東京季風也大. 但沒風飛沙. 因東京灣絕大部份沙灘都填海造陸/建碼頭了.
北宜高速公路建造前. 環保團體抗爭不斷. 現在呢.
humi88 wrote:
祇說過減緩. 沒說過可拯救濕地.
減緩也是一種拯救,但隨便吧。
humi88 wrote:
大自然自動積海沙填平. 含鹽. 難以植被.
人為填平. 用陸地沙泥. 不含鹽. 容易植被. 更環保.
妳住南寮這麼久,不知道有很多植物不但不怕鹽份,也很適合海邊環境生長嗎?
前面說過的馬鞍藤就是一種。筆仔樹也是。
造陸後的新生地是含鹽份的。估且不論填海之抽沙含鹽。就算外來運土,在液化過程就會鹽化新生陸地。
另外,海邊空氣也帶有鹽份,要海邊新生陸地像內陸不帶鹽,幾乎是天方夜譚。
而且適合海邊生長,不是只有看鹽份耐受性一項而已。
humi88 wrote:
商港計劃中. 北堤延伸800公尺. 港內/南堤挖深. 可阻斷土石流南下. 減少飛沙來源.
看起來只是妳自己的研究心得,沒有學術或經驗做基礎。
我我也只好,依個人觀點隨意說說(有錯尚請賜教,我沒妳那麼有把握)。
那來土石流?
所有造陸區都有土壤液化和陸地下陷的問題。這才會造成(海底)土石流吧?
所謂造陸區是潮汐週期內有部份時間是會露出海面的。
所以本身就是溼地,不應是飛沙來源,若是的詁,那麼造陸完成後,因變成全時間露出海面,
所以,飛沙時間會變長。至於陸上的建築和土木覆批,比例很少,作用不大。
就算有妳說的一丁點作用(我是認為一點也沒有),那它的破壞面都沒關係嗎?
這一篇相關的填海造陸的負面影響,談得很少,但也相對簡單閱讀,供妳參考:
http://www.shs.edu.tw/works/essay/2010/11/2010111423350192.pdf
其中的突堤效應,影響複雜和深遠,不是文中簡單一句那麼簡單。
大自然的變遷,是朝平衡發展,這過程是緩慢演化的,舊的走了會換成新的。沒什麼大不了。
飛沙也是一種自然變遷現象,大自然自有其平衡的法則。
所有災難性的生態破壞幾乎都是人類的短視,強力干頂自然的結果。
humi88 wrote:
北宜高速公路建造前. 環保團體抗爭不斷. 現在呢.
所有的環保抗爭都要在建設和破壞之前,建設完,什麼都來不及了,要抗爭什麼?
填海造陸的影響,也是不可逆的。如果有抗爭,也會在建設之前。建設之後,只有事後的影響研宄,不會有抗爭了。
妳不知道所有穿山越嶺,填海造陸的建設,不論是抗爭失敗,或是環保妥協,事後都有學術單位在
做影響研究嗎?只是因為沒了抗爭,沒新聞性,一般民眾更不可能了解。
這些研究也都是日後新的環保議題的依據。
早期的溼地建設,根本沒有人會去關心。就因為被開發後,事後的研究才發現溼地對自然生態的重要性。
所以才會有近來來每有溼地的開發,環保團體就會如臨大敵。
香山以前就有一個很大的填海造陸計劃,也是經環保團體努力多年,終於把它擋下。
環保輸贏就在動工前,做了之後輸了就就輸了。
我再強調,我並不反對南寮的任何對經濟有頁献的開發。
(都還沒有環境評估,要反對什麼?何況我也不是環保人士)
但開發是有代價的,開發之前就是要把要付的代價評估好,利益和損失求得平衡,真的划算才去做。
最糟的就是,官商勾結,弄出一份先射箭再畫靶的環評來欺騙民眾。
即使是先射箭再畫靶的環評,填海造陸的影響也會是做出影響輕微的的結論。
百利而無一害的結論應該只有妳敢說

北堤北側築防風林. 反被風飛沙淹沒. 就是風大的沙灘築防風林失敗案例.
水筆仔等祇能生活在河口/溪口等汽水域或海邊泥濘沼澤地.
純乾燥裸沙活不了.
不然外傘洲/南北堤外側.....早就長滿了.
頭前溪口以前水深的小輪船都進得來. 現在叫舊港.
而目前淤積到舢舨都擱淺. 退潮見底.
就是每次上游豪雨時沖刷下來的土石流和長年海水沉澱造成的.
................
北宜高速公路. 環保人仕擔心的環境迫害都沒發生.
反而造福了廣大台北宜蘭民眾.
日本是環保極度嚴格的國家.
東京灣/大阪灣...填海造陸都通過環評. 沙灘大部份都填海造陸/建碼頭.
即使環海廣灣大工業區. 目前灣內還漁船作業抓魚. 水質很好.
................
大自然常常是對人類不友善的.
河口會淤積成沉積平原.
土石流會屠村. 如小林村.
大陸西北風飛沙不但肆虐大陸. 還飛到台灣.
BOT的南寮商港對市民/新竹沙灘是百利而無一害的.
1. 增加就業. 建設週邊.
2. 解決常年漁港淤塞.
3. 減少海灘風飛沙. 減緩新竹沙灘積沙/沉澱惡化.
4. 阻擋頭前溪沙石南侵新竹市沙灘(南寮到海山).
5. 兩岸客貨直航. 降低成本.
6. ....
7. ..
說不完. 太多好處了.
humi88 wrote:
水筆仔等祇能生活在河口/溪口等汽水域或海邊泥濘沼澤地.
純乾燥裸沙活不了.
妳說沙灘無法種東西,我回妳如馬鞍藤就很適合在沙難成長。(妳無叵覆)
妳又說鹽份高的土地無法種東西,我回妳馬鞍藤和筆仔樹等都適合鹽份高的土地下生長。
妳回覆水筆仔純乾燥裸沙活不了。(我針對鹽份回覆,妳卻說成祼沙)
這樣故左右而言它的對話,有誠意在討論事情嗎?
humi88 wrote:
北宜高速公路. 環保人仕擔心的環境迫害都沒發生.
妳做過研究?給個報告好嗎?
前面已說過,木已成舟的建設,抗爭何用?沒有抗爭不表示沒發生環境負面影響。
持續的環境影響都有學術和環保團體在做的。這些研究,就是將來新建設的環保依據。
你要南寮漁港升級問題跳到北宜高,那我提供一點點資料供參考:
http://www.feitsui.gov.tw/ct.asp?xItem=74887246&ctNode=43077&mp=122011
我知道給你連結,似乎妳是不看不聞不聽的(因為妳從沒對我給的連結資料做過回應),我就截錄一段話在下面(很短的,請不要又忽略不看了):
臺北翡翠水庫管理局劉銘龍局長表示,翡管局近二年來持續關注北宜直鐵開發案,鑒於當年國道五號北宜高速公路的開發經驗,希望避免重蹈北宜高速公路開發時對翡翠水庫的水質、水量帶來的長期重大影響,自101年起即多次向鐵工局反應,充分說明並具體表達反對路線規劃經(通)過翡翠水庫集水區的意見。
如果北宜高如妳說的,沒有發生如環保團體說的負面影響,為什麼北宜直鐵要以北宜高為借鏡?
sunyearhuang wrote:
大自然常常是對人類不友善的.
河口會淤積成沉積平原.
與其說大自然對人類不友善,不如說是人類的貪婪和無知而對大自然的不友善吧。
"河口會淤積成沉積平原"那叫河口地或沖積扇。那一定是壞事嗎?
你知道有多少生物是靠河口地生存的嗎?
山海口的自然變遷也不是只有沉積而已,沉積是和侵蝕交互作用的。
只有侵蝕沒有沉積,海岸線就會退縮,所以沉積現象不表示絕對是負面的。
只要是大自然現象都是朝生態平衡發展的,其緩慢變遷也是令生態得適應和永續發展。
但如果是人為破壞,那就難說了。例如因為山坡地的開發發導致大量的泥沙被河流快速的帶往出海口沉積。
所導致的淤積過速,生態快速改變的禍害,那就不能怪大自然不友善了,是不是?
sunyearhuang wrote:
BOT的南寮商港對市民/新竹沙灘是百利而無一害的.
又來了 :(
建設的利益沒人否認,但不是因為有利益就表示"無一害"
以妳稱讚最多的填海造陸來說,一般要考慮的負面效應就洋洋灑灑:
(一)生物的多樣性減少
(二)造成地下水污染
(三)不能永續利用 , 無法取代自海沙、礁石及珊瑚礁的消波功能。
(四)水泥易吸熱 , 消波塊放在岸邊易造成潮間帶水溫上升及溫室效應
(五)水泥消波塊需大量水泥及沙石 , 消耗大量能源
(六)破壞海岸的自然景觀 , 垃圾無法清理
(八)造成”凸堤效應”, 形成漂沙錯亂 , 港口淤積泥沙
(九)濕地因為地層下陷 , 又回復原本的溼地
(十)地下水不足
環評都還沒出來,妳就打包票"無一害"?因為妳都已研究透澈,這些負面效應一點都沒有?
補充一點凸堤效應,以計劃中的位置來說,若岸流是由北往南,那麼流沙將因凸堤阻擋而淤積在北岸。
南岸則因侵蝕(海岸是有侵蝕和沉積交互作用的)而無流沙的補充而致海岸線退縮。
海岸線退縮,最先衝擊的就是溼地減少或消失。這些效應,妳也打包票沒有問題?
我說過我既不是專家也不是環保人士。
建設當然有其巨大利益但也要衡量其代價。
真的是利益遠大於代價,當然舉雙手加雙腳贊成。
但若如妳所言,以前妳是反對政府做的,想必妳是不看好其計劃(怕虧錢)。
BOT妳贊成是因為,失敗了,政府可以免費接收建設。
這是很奇怪的論調。
如果失敗了,政府接收了,結果有兩種:
一是繼續營運,繼續虧錢。
二是任其荒廢,最後成為癈墟。
不管那一種,都沒有利益可言。
最糟的是,若是失敗,其環保要付的代價是不會減少的。(就變成了百害而無一利了)
本來就是政府興建的. 營運成敗政府負擔. 擴建/預算當然是中央責任.
.................
新竹商港是未來直航港. 尚未興建.
未來受兩岸關係好壞及營運方式影響很大.
當然以BOT為佳.
就算數十年後. 兩岸已無經貿來往(可能嗎).
屆時收回改成休閒專區. 像現在的風箏區. 也是對市民百利而無一害.
.................
新竹市沙灘除溪口外已無溼地. 不斷墊高的裸沙一片. 早已全面慘不忍睹.
溪口溼地也逐漸被風飛沙及沉澱墊高.
北堤北側已墊高到部份超過北堤堤面. 季風時風飛沙不斷越過北堤落入漁港航道.
飛沙隨漲退潮流入港內外沉澱港內. 淤積變成侯潮港.
漁船常常擱淺. 漁民慘痛可知.
建商港可一勞永逸的解決漁港淤塞.
..............
動物環境保護園區的部份區域就是填裸沙地植被造成的. 多好.
必要的填海或填風飛沙裸沙地造陸. 對環保是有利的.
.......
廣大的全面裸沙的外傘洲形成就是風飛沙肆虐證據.
而且還在繼續擴大墊高. 即使滿潮仍可見.
圍成的廣大內窪地數十年內也將被風飛沙全面淹沒墊平.
北堤延長800米. 阻斷頭前溪上游的沙石來緣.
數十公頃裸沙的南堤南側填海造港. 中止這風飛沙的大源頭.
都可減輕沙灘的風飛沙及減緩淤積墊高.
BOT建商港對市民百利而無一害.
對環保也是有利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