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購物中心世博館消息 國賓影城確定進駐


tinerc wrote:
"遷建部分,預估11...(恕刪)


清空後的儲油槽會改成消防水儲存槽,所以公道五與新源街口哪塊地原本的消防設施就不需要,連同倉儲設施會一起拆掉。
環球百貨的市調跟評估真該打屁股!

應該來01這裡看看多少大大的專業跟意見,那才是貼近市場,這些大放厥詞的前輩可都是在自己工作會議上能精屁建言的專業人仕,該聽聽這些人的意見~~~哪是環球百貨手上委託的市調數據跟那不專業的董事會所能比擬的呀! 根本就是井底之蛙!

印象中之前01還有一個賣很久清資的專業經理人,還很有本事跟所有建商代銷喊話可以幫忙專案哩!

環球應該從這裡招攬人才,快丟掉手上的數據跟調查,別再建構世博特區,也快叫國賓、餐廳商場不要來了! 可以的話也快叫對面台肥D7的商辦別建了.....
反正講這麼多

1.說甚麼遠百會被關埔影城取代的大明星現在也不見了
2.吹甚麼人潮很多的竹北高鐵站,搞半天只有大約花蓮火車站的客流量 :自己參考這個連結第42篇 iepmis大的圖 還有竹北高鐵站wiki
比比看看2013年竹北高鐵站的上車下車的全年旅次合計,是不是只和:花蓮火車站全年上下車人數差不多!!?
3.本篇的影城就讓大家自由發揮吧.

照上面網站iepmis大貼的圖,新竹火車站是全國第七大的客流量(謂~和高雄差不多耶),加上四周的新竹客運,國光客運,苗栗客運.....竹北高鐵或是其它更小的新站的人潮跟本不能比

另外遠百可以和城隍廟商圈結合,最近觀光客人潮讓北門街的展店區塊快拓展到北大路了(那邊又有一個大建案),同樣的人潮當然也可以讓商圈和遠百越來越緊密結合


我真的不知道覺得巨城遠百會被取代的人在想什麼


PS:還有那些說什麼市調的,人家的目的不見得是要蓋百貨或是影城啊!你怎麼知道他的市調是對的?
看來你跟大明星樑子很深喔
都不見了你還要再提出來鞭屍一頓
有人知道他跑去哪了嗎?

adeh wrote:
反正講這麼多1.說甚...(恕刪)
adeh wrote:
反正講這麼多1.說甚...(恕刪)


1,高鐵站的客流量本來就比台鐵要低
所以不曉得你拿高鐵新竹站的運量跟台鐵花蓮站差不多相提並論的理由是.....???

2,以同樣台北站來說,台鐵台北站的日運量進出人次是13.5萬,高鐵台北站的日運量進出人次是7萬多人
高鐵台北站的運量大約是台鐵台北站的1/2

台灣高鐵2013年 名次/車站/日均進出量
1台北 73,059
2台中 48,068
3左營 42,766
4新竹 25,067
5桃園 23,633
6台南 17,960
7板橋 17,020
8嘉義 12,628

3,台鐵花蓮站的運量是台鐵所有200多個車站當排第12位的,其實已經不低了,其營收更是台鐵所有車站的第2,而且花蓮(東部幹線)一天的班次相對西部縱貫鐵路而言寥寥可數,在班次有限的情況下,花蓮站的運量還可以排進全台各站的第12位,其實代表各班次的客座利用用率是相對很高的...

台鐵民102年 名次/站名/日均進出量
1臺北 135,966
2桃園 64,010
3中壢 58,403
4臺中 50,944
5臺南 50,363
6新竹 43,324
7板橋 42,306
8高雄 41,924
9樹林 32,943
10松山 31,867
11彰化 28,117
12花蓮 27,372

4,順便把高雄捷運的運量po出來比較一下

高雄捷運民103年 名次/站名/日均進出量
1左營站30,086
2高雄車站28,649
3巨蛋站24,532
4三多商圈站21,692
5中央公園站17,686
6小港站14,443
7美麗島站14,075
8後驛站10,793
9凹子底站9,339
10南岡山站9,260

5,比較一下台鐵與高鐵/台北捷運:

北捷年營收100多億/日運量約180多萬~190多萬人次
台鐵年營收200多億/日運量約50~60萬人次
高鐵年營收300多億/日運量約10~12萬人次


我想他要表達的是人數的問題
高鐵站營收再高, 人潮少一樣是成不了一個大商圈
而且記得台北是高鐵台鐵共構的, 新竹不是
所以帶來的人潮差距更大..
bennyshu wrote:
1,高鐵站的客流量本...(恕刪)
新竹也有跟台鐵共構啊~~只是...人很少

若能像捷運那樣,班次多,才有可能多


一個ID wrote:
我想他要表達的是人數...(恕刪)
新竹高鐵和台鐵並不算共構吧!?
那只是條支線
1,人潮多寡跟消費能力是兩回事,對於某些商場來說,它們更注重的是客層的消費力,人潮多寡倒是其次了..
2,即便就算人潮,高鐵新竹站的人潮也已經不少了(高鐵各站中僅次於台北/台中/左營三大站),跟高捷的高雄車站已經差不多了
3,消費者的交通方式也不會只是看軌道運輸,大部份的消費主力還是要看"公路運輸",也就是汽機車...所以把多種運輸方式都考量齊全才不會失真...
講半天只有"花蓮火車站"的整年客流量差不多的地方(請參照我前文貼的兩個網頁整年的人次做比較),有什麼好說的呢?就算跟別的高鐵站比比較多,但跟新竹火車站比較就是少很多,就算你去跟高鐵別的站比的多快樂前幾名(又如何呢?),但是就是不能改變大概只有花蓮火車站整年上下車人次的事實 (能告訴我花蓮火車站可以養活幾個影城嗎?且竹市已有兩個影城摟!)

且看電影重要的就是人潮,就是學生! 為何看電影跟消費能力有關係呢? 這種平民的消費,就是看人潮啊,消費力高的人就會一次買十張票嗎?

且高鐵的人次大多是商務人士,整個買電影票的機率已經大打折扣了.就算同樣的通車人次跟火車站的人潮不能對等比(商務人士大多六日才會看,但學生平日下午下課就有可能去看了),人潮一樣多還都要打折扣了,更何況還少這麼多人次.

個人覺得汽車跟本就不用考慮,如果汽車需要考量的的話,新竹交流道不就早就該有影城了?

影城就是看學生人潮啊!學生的交通工具大多是火車或是客運,汽車跟高鐵學生鮮少搭乘,所以新竹火車站附近有兩個影城是很正常的

且一堆科技新貧,是要甚麼消費力...不少有小孩,老婆沒工作有房貸的,電影我看他都很少去看摟~ 就算有錢且天天坐高鐵的人~
他不會去台北看喔?
(有消費力反而成為了減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6)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