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來看, 新竹港的建港是在1731年, 地點就是頭前溪之北, 這個港口一直到1813年積沙淤塞, 總共營運了83年 (1731~1813), 所謂積淤..這是在幾百年前, 除淤的方式是用人工挖沙, 然後挑夫一扁擔一扁擔的倒在附近, 和現在的技術比起來, 一是效果不彰, 二是挖下來的積淤大部分就近填港或者倒入海中, 填港會被海水沖積崩落造成積淤, 倒入海中的最後還是會順海潮返回, 如果依照現在抽砂機具, 小型的一天就可以抽沙幾十噸, 大型或者巨型一天可以達到千噸, 透過輸送管的方式, 抽出來的沙可以直接拉到幾千公尺以外, 或者透過運輸車輛運送到更遠的地方去, 機器一天去除的積淤可能是百年前一年可以完成的量, 抽出來的沙運送的距離是百年前的百倍遠
OK,我們回到前面講的頭前溪北岸的港口積淤, 在這個舊港後面的幾年, 因為每年要花越來越多的錢去淤, 同時新竹有錢人和政府都住在頭前溪南邊, 於是做了一個很不專業的做法, 就是舊港不除積淤了,於是同時在頭前溪南岸弄了一個新港, 新港在1831年蓋好之後, 就把北邊的港給廢了, 直接使用頭前溪南邊的新港, 猜看看, 這個"新港"活了幾年? 1831開始營運, 隔年就開始出現積淤, 甚至去除積淤要花的經費慢慢的已經超過1831年以前舊港清除積淤的錢了, 短短三年就幾乎廢了, 於是這些當初出錢蓋港的竹塹仕紳除了臉掛不住了, 每年要掏出來挖積淤的錢也多到讓大家口袋快掛不住, 但是生意和貿易還是要繼續做, 還是需要港口, 於是淡水同知薛志亮招集商民修港, 這次大家就學乖了, 有了當初那個三年玩完的經驗, 大家雖然很窘, 但也不再堅持在原址清淤改建, 反而回到之前溪北已經廢棄的舊港舊址興建, 港口興建好之後, 新竹港的營運開始頻繁, 根據史料記載, 到了咸豐四年(1854), 竹塹行郊多於此地設棧,船舶出入日多,港務日盛;其貿易地區除島內各港外’尚含括大陸東南沿海的漳州、泉州、福州各港,並延伸至天津、牛莊以及海外的呂宋、暹羅、日本、朝鮮各地。於是這個回到頭前溪北岸的新竹港又一路活到了1970年
等到1970年新竹港又開始積淤, 主要原因是因為上游蓋了水庫, 讓原本頭前溪的溪水變淺, 水流量無法把河砂攜入海中, 就只能在出海口附近積淤, 加上原本出海口的溪洲地區越長越大, 變成一個自然形成的攔砂堰, 造成港口積淤更加嚴重, 但是細數新竹這個頭前溪北岸的港口, 從1731年營運, 一路到了1970年代, 也活了兩百多年, 期間打擂臺的, 不管是蓋在富美宮的港口(活不過一年半), 或者更南的新港(只活了三年), 很明顯長命很多
故事的演變又回到百年前的老狀況, 港口積淤了, 一是選擇挖積淤修航道, 另一個就是遷港, 很多經驗告訴我們, 人類為了眼前的權力和利益分配, 眼光和心胸會變得比綠豆還小,於是歷史重演了, 雖然當時所謂溪南的新竹市隸屬新竹縣, 但是一來頭前溪南邊住得比較多人, 政府機關在南岸, 有頭有臉的人都住在南岸, 文人雅士住在溪南, 商賈豪富野住在溪南, 於是大家想, 既然要蓋新的港口, 當然是把建設留在自己家附近, 於是幾個傻貓又忘了歷史教訓, 尤其這個歷史教訓是阿公的阿公的阿公那一代的教訓, 和短期利益相比來說, 這個歷史教訓也太遠了, 所以這次又做了一個沒腦而且幾乎和兩百多年前相同的決策, 廢棄舊港或者在溪北建港, 改向南兩公里興建新港取代
當然, 這時候挖沙, 造陸, 去淤的技術和兩百多年前已經不同, 所以當然不會像兩百多年前一樣幾年內就玩完, 但是預估也大概只有10~20年左右的光景, 到了1990年代, 南寮新港又開始回到積淤的宿命
後面跟大家分享一個趣談, 於是就在幾天前, 有幾十個越南人想偷渡來台灣, 剛好現在平潭經濟好了, 很多人不打漁, 所以這幾個越南人就跟平潭的漁民買了一台漁船, 準備偷渡來台灣, 但是這些人是越南人, 對於台灣的水流和航路完全不懂, 那怎麼開船過來呢? 平潭的船主也很熱心, 根據他過去幾十年兩岸人蛇經驗, 提供了航線給這些越南人, 這些人選擇了頭前溪南岸上岸嗎? 當然不是, 過去幾十年的兩岸偷渡史, 福州出海的船, 偷渡地點是苗栗銅鑼一帶, 平潭出海的偷渡地點, 大部分則在頭前溪北岸到坡頭漁港之間下船, 因為這些航路在上岸的時候比較不會發生擱淺的意外, 然後很窘的困在海面無法登岸又無法回頭, 所以最後這些越南偷渡客選擇了頭前溪北岸, 靠近鳳山溪出海口的地方上岸..當然最後還是被我們的海巡隊抓了, 不過想想, 連偷渡客都知道船要停靠頭前溪之北, 怎麼我們的政府官員卻會被地方勢力牽著鼻子走, 硬把港口蓋在溪南?
humi88 wrote:
漁港主要功能是漁船進...(恕刪)
sunyearhuang wrote:
你不知道,土地開發的...(恕刪)
如果要讓南寮新竹漁港變成客貨兩用直航港的話 為甚麼不考慮基隆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