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庄..牛埔鹽份重?那南寮怎麼辦?...請先來過大庄牛埔一趟在考慮這問題吧....生活機能或許沒市區好...但我在這住快30年了..我家房子可沒因鹽分重而結購出問題好嗎?或許可能在60年我90歲就可能因因鹽份重誇了..但我也已經不知道住在那裡了....
hh12315 wrote:大庄..牛埔鹽份重?...(恕刪) 大庄那我也住過兩年上頂樓可以看到海鹽蝕的狀況並不明顯(不過當時租那間是剛落成的一手新屋)風飛沙倒是挺嚴重大約一個禮拜陽台上就會有一層灰將來買房子也會考慮牛埔明明10分鐘就可進市區卻被新竹人視為鄉下對我們高雄人來說只要車程在30分鐘以內都算是很近的距離絕不考慮關埔,又擠又貴
以香山區來說,牛埔最接近市區(騎機車十分鐘可到新竹車站),而牛埔的工業區離變更成非工業區應該也快了,大庄比牛埔大約遠個5分鐘,但是生活機能便利許多,大庄那一帶大多是農田,工廠不然就是一些家庭式工廠,較具規模的就是大同瓷器廠了(土地已經賣掉了)
大家可能有所不知牛埔東路上有一個"新竹荷蘭國際學校",因為我常在那邊遇到白人老外跟我問路,後來才知道有這個地方的應該是外橋念的地方,之前查過好像要有外國籍才能念,而且學費不斐(沒記錯一學期要30萬,錯了請更正)如果這邊有什麼污染那些老外早就叫了吧.還輪不到我們居民勒!!而且如果到比較鄰近中華路,如景觀大道下或是育德街一帶,還保有部份農田跟公園,傍晚時常看到居民在馬路上繞著公園或是農田健行行走,到晚上九點還有人在走路運動春天到有蝴蝶飛舞,夏秋常有蟲鳴蛙叫如果是像竹北的RCA污染,青蛙早就死光了吧後來想想,到了牛埔路離中華路比較遠比較理面內地的一帶,的確夏天時會有窯味,但畢竟玻璃還是傳統低污染的工業跟園區的砷濃度,或是竹北的RCA,或是costco付近的電塔,或是市區的車輛廢氣這理算是離火車站只要5分鐘但可以聽到蟲鳴蛙叫的地方
台灣水產品 重金屬污染世界第一? 喜愛海鮮的朋友一定要讀從台北開車走北二高只需一個半小時,就能到達新竹香山海岸。 冬天難得的朗朗晴日,射得人眼睛有點睜不開,而空氣中隱隱混著魚腥味,空曠的街道上行人不多,有股迥異於台北的緩慢節奏。 正午退潮後,大片的蚵田浮出水面,在陽光下閃耀。不需遠眺,就可以看到香山工業區的煙囪直入雲霄,其實在更遠一點,還有聞名國際的科學園區。 這個沈靜的漁村,有一項紀錄搶下世界第一,但這項第一讓人憂心忡忡。 一份被當做「密件」的農委會「漁業公害防治與調查報告」,發現新竹香山地區牡蠣重金屬濃度是世界第一。 在這個計劃中,台灣大學海洋研究所教授林曉武偵測到,新竹香山地區牡蠣綠化已經是普遍現象,甚至在民國八十九年還測到銅濃度936ppm、鋅濃度1025ppm,冬季的平均值是銅458±143ppm,鋅455±578ppm(濕重)。 這樣的數字代表什麼意義?台灣和大多數的國家都未訂水產品銅、鋅殘留的標準,「因為他們水產品不會污染那麼嚴重,不是他們國家的issue(議題),」台北醫學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所長韓柏檉無奈地回答,勉強找到加拿大、澳洲的標準,加拿大水產品銅含量的限制值是100、澳洲是30ppm,台灣新竹香山牡蠣中銅含量是加拿大限量9.3倍、澳洲的31.2倍。 林曉武急切地說:「這真的是世界第一」中山大學海洋資源系教授陳孟仙在一篇文章中,也用「世界紀錄超高銅濃度」形容。銅會造成肝、腎損害 銅雖然是人體必須營養素,攝取大量的銅仍然會造成肝、腎的損害,甚至死亡。 美國「毒性物質及疾病登記署(Agency for Toxic Substances and Disease Registry,ATSDR)」曾編撰的「毒性物質檔案(Toxicological Profile)」,文中直陳:「若你喝下含有比一般正常銅濃度還高的水,你會嘔吐、頭痛、胃痙攣以及噁心。特意攝取大量的銅會造成肝、腎的損害,甚至死亡。年紀很小的孩子對銅很敏感,經食物和水長期的暴露高濃度的銅,會造成肝臟損害以及死亡。」 美國環保署為保護人體,規定「飲水中銅含量不得超過1.3ppm」,就算我國也規定了飲用水中銅含量不得超過1.0ppm,但香山的牡蠣在民國八十九年一月平均含量是458ppm,最高曾測到936ppm的最高值。 在民國八十八年的調查報告中,林曉武表示,「新竹海域養殖牡蠣重金屬污染持續惡化中,且污染紀錄已超過以往紀錄,且牡蠣異色現象亦普遍發現」。 到了民國八十九年,在林曉武呈出的報告中用特大的黑字加底線強調:「新竹香山海域需要立即進行全面或局部的休漁,且必須尋出其污染源,避免產生嚴重漁業與健康問題」。 更令人憂心的是,除了在牡蠣體內測出銅鋅之外,新竹香山海域沿岸水質還測出鎘。 鎘最有名的污染案例就是日本富山縣的「痛痛病」。富山縣神通川附近的居民,因為吃了被鎘廢水污染的河水和鎘米,在12年後才出現全身痠痛、骨質軟化的現象。 住在香山的居民多半以養殖牡蠣為生,他們並未覺察牡蠣受污染的嚴重性。一位當地正在挖牡螨當自家晚餐的婦人,面對一盆明顯變綠的牡蠣說,「這樣尚『青』(台語.新鮮)呀。」「不是我們的事」 針對這個嚴重的食品污染,相關的三個單位衛生署食品衛生處、漁業署、環保署水質保護處曾經開過會,討論是否要向民眾宣布或是廢漁等。 但由於銅、鋅是人體必須營養素,雖然過量的銅雖會有健康上的危害,但會中認為未有確切證據證明,衛生署食品衛生處就此解套。 「反正不是食品衛生的事就對了,」食品衛生處處長陳樹功事後表示。 漁業署則找到世界衛生及農糧組織(WHO\FAO)所訂定的人體每日容許攝取量(ADI,Acceptable Daily Instake)銅是0.5mg/kg、鋅是1mg/kg,據算成男性70公斤、女性50公斤,則每人每天可以吃銅25~35mg、鋅50~70mg,若用國人平均貝類攝取量28克 來計算,就算吃下這個世界紀錄的牡蠣,也才20mg,還在可容許範圍內,若要超過35mg,則要吃到53克 左右的牡蠣,漁業署以此數據來淡化此事可能的危害。 一般而言,一整蚵仔煎的牡蠣約20克 ,「誰會每天都吃二、三盤蚵仔煎?」漁業署養殖科科長陳君如表示,所以漁業署沒有處理。 這趟數學乘除聽起來很複雜、很科學,但數字背後另有玄機。 因為國人的飲食來源非常複雜,不只有漁產品會吃進銅,飲用水、蔬果、其他食物,甚至呼吸都可有可能,還未經過全面徹查,會吃進去多少銅,誰也不敢說。 就算漁業署脫身無責,至少牡蠣含高濃度的銅、鋅,充分顯示該養殖區遭受污染。 但環保署水保處處長鄭顯榮以「行程已滿、沒有時間」為由,拒絕接受採訪,而另一位不願具名的技正堅稱「不知道這份報告」,而且他們「忙得不得了」,但要記者等一下,他去翻新通過的海污法,第九條規定「必要時,目的主管機關並得限制海域的使用,」他說,如果真的那麼嚴重,漁業署絕對有權可以限制該海域使用,不必等到環保署開刀。 面對三個單位互踢皮球,林曉武教授不願表示意見,只說:「非常痛苦。」牡蠣也測出砷 除了新竹香山,彰化鹿港的牡蠣銅、鋅污染也很嚴重。 另一份也標示為「密件」的「重金屬影響水產生物之品質調查」,台灣大學漁業生物試驗所教授陳弘成發現,一到冬天,鹿港的牡蠣色變也非常明顯,民國八十九年曾經測到銅477ppm、鋅也測2139ppm,同時也測到輕微的汞污染。 陳弘成在報告中直陳,「對於彰化鹿港地區的地下電鍍等工廠的廢水排放,有關單位應儘早實施嚴格的管制」。 更令人憂心的是,就算牡蠣含銅鋅,對健康的危害未有定論,但牡蠣也測出含砷。 在「海產品重金屬污染與潛在健康風險評估之相關研究」中,計劃主持人韓柏檉從嘉義布袋、台南安平、台南七股、屏東大鵬採樣的牡蠣所測得的(11.8ppm,乾重),是澳洲生蠔的五~七倍。 砷的毒害就非常明確。砷古稱砒霜,民國五十五年台南學甲發生「烏腳病」事件,當地居民初期四肢血液循環不良,漸漸壞死,嚴重時甚至要切除四肢,後來流行病學研究發現,與他們飲用的地下水含砷有關。 砷的代價到現在我們都還在償。根據「台灣地區各社區居民的疾病死亡及其意義」中,作者高雄醫學院公共衛生學研究所教授葛應欽發現,烏腳病社區如台南學甲、北門,男、女性膀胱癌的死亡率比台灣一般地區多了一一及一九倍,腎臟癌的死亡比也高達七及九倍。 砷的危害還不只於此,環保署網站所登載「砷」的毒理資料提到,日本曾調查二一四個喝了受砷污染的牛奶的嬰兒,和他們的弟妹成長情形做比較,發現這群嬰兒智商較低、生長遲滯,近視、牙齒生長情形不佳,臉形不正常。文蛤、吳郭魚、豆子魚也有重金屬 在韓柏檉裡這一份報告中也發現,含砷的不只是牡蠣,從台北超市購得的文蛤,所測出的砷含量(13.7ppm,乾重)也比牡蠣還高(11.8ppm,乾重)。 文蛤除了測出砷,也曾測出有11ppm(乾重)的鉛,濃度高過所有海產。 長期受鉛污染,容易造成貧血、腹痛、腎臟病變,孕婦鉛中毒容易流產、早產,及生下畸形兒,最可怕的是鉛膾造成兒童智力障礙。 固然貝類不會游動,容易累積重金屬,但吳郭魚、豆子魚一樣遭受其害。 在陳弘成的報告中,鹿耳門地區吳郭魚測出肌肉部份有0.286ppm的汞,雖然未超過衛生署所規定0.5ppm的標準,但是在吳郭魚的腸子卻測到3.696ppm的高值。 魚殘留汞的問題全世界都很小心。例如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在二00一年一月,就要孕婦小心,含汞的魚吃不得。 因為愈來愈多的研究發現,汞會導致神經系統受損。如丹麥Faroe Island的居民因為經常吃受到汞污染的魚,懷孕期間婦女汞過高,導致新生兒神經異常。 美國國家衛生院也估計,美國每年多達六萬名新生兒,因為在懷孕期間接觸到過量的汞,使得腦部和神經系統的發育受到影響。 也有少數的研究證實,汞會導致心臟病,美國《健康(Health)雜誌》報導。 無奈的是,原本烏腳病社區嘉義布袋、義竹和台南北門、學甲所養殖的吳郭魚、豆子魚還有砷偏高,學者推論,可能因為當地抽取地下水做為養殖之用有關。 這些數據令人痛心,不禁要問這些高濃度的重金屬從哪裡來?陳弘成教授分析,「牡蠣體內重金屬以鰓及外套膜為最高,顯示其累積的來源主要由水中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