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兩年,我在竹北與新竹地區通勤,不靠開車(家裡車給老婆開),當然因為我在新竹市區而非園區上班所以還算方便。但這樣的通勤也讓我看到很多問題。新竹到六家芎林(大華學院)的客運搭乘最多的是學生(新竹高工、新竹女中、新竹中學),再來是老人,我自己像是個異數。這段交通,上下班時刻超擠,路面爛,司機加油跟煞車像是不用錢的,其實對這些學生來說都是很痛苦的經驗。後來我改搭六家支線,舒服多了。除了準時之外,就是坐位舒適。我發現竹科站與北新竹站的下車人數最多,代表已經越來越多人在利用它了。這是一個好現象。
會關心這個版面的,要嘛就是已經在新竹地區工作已久或是才剛來工作的,如果大家都是抱著新竹只是賺錢的地方的心態,當然它就永遠會是這樣。我個人大概在中長期規劃上,都會在新竹,因此雖然我不是在新竹土生土長,也希望它能越來越好。
一個城市若只能藉由開車騎車才能到達想到的地方,它就是一個不友善的城市。每個人犧牲一點行動上的方便(當然假日要遠遊還是可以開車啦),這個城市才會更友善。我個人喜歡去日本旅遊,較小的都市像是長崎、熊本等一樣有電車+公車系統,對當地人以及觀光客都很方便)。臺灣的經濟觀光要永續發展,捷運或輕軌絕對是要走的路。
qfvan wrote:
徵結點在於人不夠多,...(恕刪)
台灣就是在人多口雜的情形下...
許多政策都被腰斬.....
韓國人均所得在2004年就超過我們....
今年又要簽FTA,GDP上看六萬五....
建設又不是為了擺平地方派系....
雪山隧道花了十幾年,但通車後的效應很快就值得了....
地方政府當然要像廚師一樣擺上最好的菜色給中央看....
中央看到好的就會埋單.....
雖然免費公車很吸引人...但其實最重要的是時間....
如果能讓公車時刻表確實發揮功能....
假如我要從竹北坐車到新竹大遠百看電影....
時間都能掌握到....那公車必定很多人會坐....
國外的做法就是五六個公車站設定一個時間確認點...
車長到這些站時都會依時間再出發到下一個站...
如此一來,每一站都可以準確到一分鐘之內的時間....
坐公車跟坐捷運一樣....公車還會沒人坐嗎?
你一次來二三台相同的公車,然後一個小時候再來....這樣的公車誰想要再坐?
現在新竹人都已經不相信公車時刻表了...
這應該是在免費公車上路前就需要的認知好嗎!?
真的希望台灣能坐回四小龍之首^^

ZephyrWu wrote:
基本上日本鐵道多是以...(恕刪)
我其實是將新竹市與竹北市當作同一個生活圈考量。理想狀況下,有一天新竹市要與縣竹縣合併,並將行政中心移到目前縣政府。由於交通的發展遠慢於建案(人口)的發展,縱向連結非常缺乏,因此才希望藉由環狀線當中的縱向部分的橋段來加強。至於橫向部分則分別連結新竹市與竹北市人口的重點地區(光復路與光明六路)。個人認為這個環狀線有其優勢。
這個環狀線,除了東京山手線的啟發外,另外就是搭乘高鐵往新竹車站與竹北車站的接駁車時的啟發。這兩條路線若從捷運的角度,其實可以整合成一條,呈現一個倒C的形狀。我想高鐵設計這兩條接駁路線一定有其商業考量。最近好像這兩條接駁路線快要收費了,若地方政府把它承接下來,然後不限定去高鐵沿站不能下車,出高鐵沿站不能上車,會對居民更方便。長久之道,接駁車還是必須變成專用道路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