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都會區捷運系統構想

徵結點在於人不夠多,有好的規劃也不得實現,
君不見假日時雖人潮眾多,但離捷運該有的人潮還遠遠不及,
差得遠囉
許多網友都提到了現實面的問題,非常感謝!或許我是在做白日夢,但就像當年美國的金恩博士說的名言:I have a dream一樣(當然我只是普通人),許多事看似不可行,但若其符合公理正義,就有值得努力堅持的價值。我想提出一個情境給各位參考:大多數網友應該跟我一樣都處在人生的壯年階段(25-45歲?),大多可以自行處理交通問題(開車/騎車)。但各位應該上有高堂下有妻小,當然許多網友的父母可能住在比較鄉下,而一些網友也不見得把新竹當作終老之地。但只要你的家人因為年齡或體力,不適合開車或騎車時,難道就沒有行的權利了嗎?每天看到那麼多車禍的新聞,大家難道不會痛心嗎?就算是陌生人,也都還有惻隱之心。有許多老人家,反應慢或不守規則,難道就不該出門,就只能整天在家發呆?或是等著別人載,看別人臉色?在學子女,就只能父母接送,或偷偷騎車到學校?這完全沒有交通正義。

最近一兩年,我在竹北與新竹地區通勤,不靠開車(家裡車給老婆開),當然因為我在新竹市區而非園區上班所以還算方便。但這樣的通勤也讓我看到很多問題。新竹到六家芎林(大華學院)的客運搭乘最多的是學生(新竹高工、新竹女中、新竹中學),再來是老人,我自己像是個異數。這段交通,上下班時刻超擠,路面爛,司機加油跟煞車像是不用錢的,其實對這些學生來說都是很痛苦的經驗。後來我改搭六家支線,舒服多了。除了準時之外,就是坐位舒適。我發現竹科站與北新竹站的下車人數最多,代表已經越來越多人在利用它了。這是一個好現象。

會關心這個版面的,要嘛就是已經在新竹地區工作已久或是才剛來工作的,如果大家都是抱著新竹只是賺錢的地方的心態,當然它就永遠會是這樣。我個人大概在中長期規劃上,都會在新竹,因此雖然我不是在新竹土生土長,也希望它能越來越好。

一個城市若只能藉由開車騎車才能到達想到的地方,它就是一個不友善的城市。每個人犧牲一點行動上的方便(當然假日要遠遊還是可以開車啦),這個城市才會更友善。我個人喜歡去日本旅遊,較小的都市像是長崎、熊本等一樣有電車+公車系統,對當地人以及觀光客都很方便)。臺灣的經濟觀光要永續發展,捷運或輕軌絕對是要走的路。
基本上日本鐵道多是以東京(山手線)以及大阪(環狀線)兩條為主要代表(名古屋也有)
一般來說環狀線路不單獨存在 ,需要搭配其他足夠的放射線路才有好的效果
所以規劃也多是以放射線為先 ,環狀線在後的順序來建設發展

況且即使是鐵道交通發達的日本 ,仍是只有少數大型都會區有環狀系統
以新竹市加上周邊地區 ,是否有需要一開始就規劃到環狀線呢 ?
坦白說,新竹縣市人口還不夠多,談捷運還太早

倒是便宜可行的免費公車,繼續推行下去

一些重點路線可規劃公車專用道,讓搭公車比開車快

當搭公車人數到一定量,就知道捷運何時能成行了


樓主規劃的路線,先讓免費公車跑跑看,就知道如何了

qfvan wrote:
徵結點在於人不夠多,...(恕刪)


台灣就是在人多口雜的情形下...
許多政策都被腰斬.....
韓國人均所得在2004年就超過我們....
今年又要簽FTA,GDP上看六萬五....
建設又不是為了擺平地方派系....

雪山隧道花了十幾年,但通車後的效應很快就值得了....
地方政府當然要像廚師一樣擺上最好的菜色給中央看....
中央看到好的就會埋單.....

雖然免費公車很吸引人...但其實最重要的是時間....
如果能讓公車時刻表確實發揮功能....
假如我要從竹北坐車到新竹大遠百看電影....
時間都能掌握到....那公車必定很多人會坐....
國外的做法就是五六個公車站設定一個時間確認點...
車長到這些站時都會依時間再出發到下一個站...
如此一來,每一站都可以準確到一分鐘之內的時間....
坐公車跟坐捷運一樣....公車還會沒人坐嗎?
你一次來二三台相同的公車,然後一個小時候再來....這樣的公車誰想要再坐?
現在新竹人都已經不相信公車時刻表了...
這應該是在免費公車上路前就需要的認知好嗎!?

真的希望台灣能坐回四小龍之首^^
廣島市人口超過百萬 ,主要的市區交通方式仍是路面電車加上巴士系統
廣島電鐵擁有全日本最大的路面電車系統(6+1路線/每日平均搭乘人數超過十五萬)
所以路面電車不全然是小型都市才會使用的交通方式
ZephyrWu wrote:
基本上日本鐵道多是以...(恕刪)


我其實是將新竹市與竹北市當作同一個生活圈考量。理想狀況下,有一天新竹市要與縣竹縣合併,並將行政中心移到目前縣政府。由於交通的發展遠慢於建案(人口)的發展,縱向連結非常缺乏,因此才希望藉由環狀線當中的縱向部分的橋段來加強。至於橫向部分則分別連結新竹市與竹北市人口的重點地區(光復路與光明六路)。個人認為這個環狀線有其優勢。

這個環狀線,除了東京山手線的啟發外,另外就是搭乘高鐵往新竹車站與竹北車站的接駁車時的啟發。這兩條路線若從捷運的角度,其實可以整合成一條,呈現一個倒C的形狀。我想高鐵設計這兩條接駁路線一定有其商業考量。最近好像這兩條接駁路線快要收費了,若地方政府把它承接下來,然後不限定去高鐵沿站不能下車,出高鐵沿站不能上車,會對居民更方便。長久之道,接駁車還是必須變成專用道路的模式。
用雲宵飛車來通勤



hambao wrote:
我其實是將新竹市與竹...(恕刪)


不必花太多錢~~又快又省錢也不佔太多空間

從高鐵拉到火車站,火車站拉進園區,園區拉到竹北

只要在中央分隔島能立起來,隨便你拉


只是要加個車頂




mobile3803 wrote:
用雲宵飛車來通勤...(恕刪)
小才大用 wrote:
雖然免費公車很吸引人...但其實最重要的是時間....
如果能讓公車時刻表確實發揮功能....

是的

所以與其現在規劃什麼捷運,不如想想如何讓免費公車效益擴大

時間可預期是重點!

有幾個方向可努力

1. 不能再一味討好開車族了,所以推行公車專用道是一個方向

2. 利用GPS或感應點設施,讓每個站牌都能顯示現在公車在那兒

3. 車子要盡量準時。塞車遲到沒辦法,但如果早到,可放慢速度或在站等,讓搭車的人可控制時間

不用早早在那兒等,不用想要早到5分或10分鐘等公車,這樣也等於節省搭車時間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