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大家都誤會了,這方式我在鹿港也看過。

這只是過渡的工程(在未完工前的初步保護),工程內容就看實際的損害狀況而定..

基本上這不是最後的解決方案啦...
這是在找到足夠的維修經費前先保護起來,以免錢還沒找到,古蹟就壞到不能修了。
之前市政府就是這樣。
裡面還有住戶不開放參觀既然要維修只要合乎法規鄭家後代子孫不能自己做嗎?他們絕對有能力自己做!為甚麼還要等政府去籌措資金?

chanismo wrote:
可能大家都誤會了,這...(恕刪)


看來是我誤會了...不過真的希望小時的街景能再重現...如果有大大也是新竹人,不知有沒注意到 這個區段在從前的水溝就是唐山石鋪的 ? 只是後來政府懶惰直接在上面蓋上一曾柏油....好希望能夠重現真實街景...唉
我不知這私人還是公有的,如果是私人的,被規劃為古蹟那真是哭笑不得呀,那一片地少說也有幾個億呀,要怎麼去決定古蹟的去留,當你自已擁有一片幾億的古蹟而不能利用的時後,而政府還不收歸國有,又不能開發,就知道要錢還是要古蹟了,我個人是要錢啦,設身站在別人立場想想,我個人是不會怪地主不想要修,只想古蹟快快到光的想法了

jacky2392 wrote:
如果是私人的,被規劃為古蹟那真是哭笑不得呀,那一片地少說也有幾個億呀,


對不起。政府劃為古蹟是不會問你要不要的。
所以一堆三級古蹟房子的後代就寧願放著讓他倒榻。也不願意修繕。

政府又不肯收購。收購也不會用現值。誰要賣。你要打掉也不准。要修內部又層層公文阻擋,曠日廢時。今年沒錢又得等明年。明年又沒錢等後年。

有錢不夠整體修繕,只能修一部分。

開放參觀?政府沒人力沒錢。屋主後代?拜託他們不用上班嗎?

如果真的要重現是要整體營造。台灣可能嗎?我看不到。

比較多的都是巴洛克時代的建築,至少還可以住二樓以上。如三峽,大溪,新化,旗山。

一樓閩南式或是客家大院沒那麼大財力可以原地重建。

乾脆全部打掉重建還比較有一致性。

bbJohnny wrote:
今天路過新竹市北門街...(恕刪)

蓋鐵皮屋的作法,我2月去日本奈良它們維護古蹟也是這樣做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