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ashin wrote:轉貼:林智堅說,大車站計畫效益是取代鐵路立體化的高成本替代方案,不僅無縫轉乘、增加旅次,增加台鐵營收,更將運輸與商業結合,增加台鐵附業收益。另車站連結周邊商業區,可均衡前後站並活絡周邊區域,繁榮也互利,串連綠色廊帶,營造城市綠洲。1.不是說國家財政困難?這樣就花了50億?去年才說準備花4千萬:師法日本、歐洲,林智堅用巧思「視覺延伸」新竹火車站站前廣場2.這叫做鐵路立體化的替代方案?真敢唬爛!
sfeytj wrote:如果是中央要求的話...(恕刪) Andrea Holmes wrote:那裡不是火車機棚嗎...(恕刪) 當初桃園富崗基地就是蓋來取代台北機廠和新竹機務段的任務, 這幾年富崗基地各區陸續完工, 新竹機務站這塊地應該是可以釋出來不過車站再怎麼立體化, 也無法弭平前後站的差異, 畢竟車站立體化的點和高架的線, 甚至是地下化的面, 帶來的效益差太多了, 應該要爭取高架化的, 新竹市東區和其他區格格不入, 除了園區擋著外, 也是因為被鐵路一刀切開
fengkkya wrote:與現況不符?...(恕刪) 綠地那塊構想真要這樣實現, 那就是趕台鐵車棚場站通通移到北新竹站, 個人是懷疑那樣一塊大面積主要當綠地, 火車站附近大體寸土寸金, 何況後站不遠處已經有一堆綠地公園: 麗池, 中山, 新竹公園, 這些公園拉到預定規劃為綠地的原台鐵車棚場不到五百公尺距離, 後站週遭有需要這樣多的綠地嗎?
新竹火車站,是台灣少有日據時代留下的古蹟,基本上也不太可能動大工程。雖然我看改造的重點在聯結,但是新竹火車站商圈一直擴張不了,也升不了級,我不認為有多大功用。我反而會更希望~像新竹市基本上腹地太小,最好是先做鐵道地下化。就可以去掉一堆陸橋了。多了空地。而鐵道地下化後,新竹火車車站可以當成一種景點,週邊還能另有空地新建車站,把後站也帶起來。如此一來才能帶動一成不變的新竹商圈。而新竹火車站最好跟未來什麼新竹、竹北捷運連帶先規劃好。痛只有痛一次,但是以後成本都減少很多。畢竟新竹根本就沒淹過水(停車場除外),什麼排水工程都還好。另外~對面那個公園,也真是夠了。二十年前弄到今天,又小又亂。沒什麼意思。
how1229 wrote:新竹大車站計畫 規...(恕刪) 覺得還不如將整個站體往南移至新竹客運因為連同前站廣場和臺鐵維修機廠,整個區塊像是個平行四邊形這樣不論是要高架化或地下化,所騰出的車站週邊空間,所創造出來的效益應該足以cover土地徵收也可擴增月台數,架設標準軌的捷運路線不要班次不密集的捷運臺鐵化而是班次密集的臺鐵捷運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