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的竹科(股市)發展 不要被交通打結影響

竹北上高速公路是卡在匝道只放1道 造成光明六路 縣政二路大堵
解法 路肩開放時 匝道開放2車通行

竹北下交流道是卡在交流道進光明六路左轉
這裡匝道有2個車道
左彎往縣府-馬上2道紅綠燈卡
右彎往二期還好
這解法是右彎擴大增加一道回走高速下邊往福星東路跟合興路
這可引往縣府車流

下交流道快 高速公路就不塞 園區就不塞
最小成本快速有效何不試試?
現在竹科內沒地了,design houses開始把辦公室遷出竹科外,像是竹北的 AI園區,昌益園區,最搶手的台元,還有新竹市也來湊一腳的竹科X計畫... 當上萬人遷出後應該會有改善,園區內的土地就留給 fab吧

至於進竹科橋梁不多,這應該去問中央政府,為什麼老是把竹科當搖錢樹又不給福利。

高鐵橋下道路完工後,竹北到竹科會順暢非常多,這樣重要的道路為什麼中央只給一半的經費,先蓋一半的寬度給雙向道路分用? 才十八億的建設經費,相比高雄可以花幾百億蓋觀光用的輕軌,台南連公車都可以倒閉,卻要花幾百億蓋捷運? 拜託先給十幾億讓竹科蓋聯外道路,竹科的苦命工程師每天可以少一小時通勤,其他縣市有更多的建設經費可以亂蓋好嗎。

縣市合併就有錢? 現在新竹市市長是綠色的,他有向中央爭取到什麼建設可以疏通竹科交通嗎? 現在都拿不到了,合併後就拿得到? 民進黨先證實一下他們願意把稅金回饋給新竹縣市為塞車所苦的納稅人吧。
sroach wrote:
高鐵橋下道路完工後,竹北到竹科會順暢非常多,這樣重要的道路為什麼中央只給一半的經費

並不是你說的,新竹市民用到的機會也不多。

縣府表示,第3期工程的中興路至力行路段,全長約1.3公里,寬度30公尺,獲內政部營建署「生活圈道路交通系統建設計畫 」核定補助工程經費11億8611萬元,由中央負擔9億7261萬元,縣府配合2億1350萬元
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1401446
s0923539218
竹北走高鐵橋下到時候直接進力行路根本不用跟新竹市的擠光復路 介壽路
edwarddhliu wrote:
並不是你說的,新竹市(恕刪)


如果這條路開通,可以減少慈雲路和高速公路車潮。關埔區還沒全部開發完畢,上下班交通已經非常惡劣,等全部完工後會到悲慘的地步。減少竹北居民經過慈雲路的機會對新竹縣市的居民都有好處。

至於預算,您貼出的是第三期工程,我說的是全部,兩者並不衝突。

補充 : 您可能不知道我在說什麼,解釋如下。這座橋有南北向道路,中央只願意補助一半的費用,所以先蓋南向道路,分一半給北向車輛使用。至於北向道路什麼時候蓋? 問問中央那些大官吧。
sroach wrote:
現在竹科內沒地了,design...(恕刪)


升格所拿到的補助是法律所規定的比例,和現在要用專案爭取補助完全不同。

而且事實上,升格成直轄市,不管是例行的補助和專案的補助都會變多,看現在的幾個直轄市就知道為甚麼大家都想升格。

竹科目前沒地,但事實上新竹縣還有竹科三期沒有開發,就是現在中興路要開闢進入力行路的道路那一帶,當初中央說沒錢開發卻有錢去開闢南科,大家應該就知道是怎麼一回事了。

竹科三期(竹縣部份)一凍十幾年的影響

現在竹科新竹園區有13萬從業人數,就算移出一兩萬人到園區外做 IC 設計,也還是人多,這些園區外的交通問題,若沒有升格直轄市,中央怎麼會重視!
sroach wrote:
至於預算,您貼出的是第三期工程,我說的是全部,兩者並不衝突。

所以,第二期你說的還是錯的

縣府表示,高鐵橋下聯絡道延伸至竹科工程第二期工程,中央核定總工程經費3.85億元(中央補助82%,縣府自籌款18%),土地

第1期就是興隆大橋,我是懶得找了。
edwarddhliu wrote:
所以,第二期你說的還(恕刪)


十八億這個數字來自於第二期工程時的縣府網站數字,印象中就是18, 我現在已經不知道哪邊來的,但數字相加一下誤差也不大,那我下次改說 "約十八億" 吧
sroach wrote:
印象中就是18, 我現在已經不知道哪邊來的,但數字相加一下誤差也不大

興隆大橋是在中國國民黨馬英九執政時期,應該不會整自己人吧?
iepmis wrote:
升格所拿到的補助是法律所規定的比例,和現在要用專案爭取補助完全不同。

而且事實上,升格成直轄市,不管是例行的補助和專案的補助都會變多,看現在的幾個直轄市就知道為甚麼大家都想升格。


我不反對升格,但希望政治人物說話要清楚明白,隨便搜尋一下網站,可以找到很多陳菊當高雄市市長時,不斷說升格後反而總預算降低的新聞。

如果新竹縣市合併升格反而降低預算,那又何必呢?


竹科目前沒地,但事實上新竹縣還有竹科三期沒有開發,就是現在中興路要開闢進入力行路的道路那一帶,當初中央說沒錢開發卻有錢去開闢南科,大家應該就知道是怎麼一回事了。

竹科三期(竹縣部份)一凍十幾年的影響

現在竹科新竹園區有13萬從業人數,就算移出一兩萬人到園區外做 IC 設計,也還是人多,這些園區外的交通問題,若沒有升格直轄市,中央怎麼會重視!


真要重視,現在早該重視了。這次公投新竹縣市很不給民進黨面子...以後的建設預算有待觀察。
edwarddhliu wrote:
興隆大橋是在中國國民(恕刪)


當年就是這樣規劃,先蓋一半,但這已經是約十年前的事情了,這樣多年來新竹變化非常大,以前還可以說竹北人口不多,現在這藉口不能用了,十年前慈雲路兩側沒多少人,現在變成塞車熱點,而中央政府也沒把橋蓋完整的意思。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