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hlien wrote:
看很多次還是不懂你的理論
昌益芬蘭當初開賣14萬/坪
建商是半價出售?...(恕刪)
三小國是14層樓,光埔都是二十幾層的超高樓。
樓越高造價越貴,三樓以下透天可能六,七萬就蓋得起來。
結構不一樣,造價也會有很大的差異,像鋼骨結構,一坪造價可能達二十萬。
你叫建商十幾萬賣你嗎?
這不是我的理論,是建築常識。
三小國是工業地,土地本來就便宜。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不要再說是我的理論。
所謂造價成本,都是以行情(原物料行情,人工日薪)去計算。
大小建商的成本也會有差,例如有的建商大到有自己的工班,人工費用是月薪,不是計日或包工程
給承包商。這等於是承包商的利潤建商自已賺,這樣的成本當然又不一樣。
無論如何,成本要以行情計,不是越有能力的建商蓋的房子要賣得越低(事實上可能賣得越貴)。
humi88 wrote:
認識的園區人. 大多手上數間房. 這幾年能上車的都上車了.
未來祇有自住需求. 短短一年. 空屋率急升超過20%
因為園區人就是最大的投資客
從2013年起整個銷售期就拉長
而今年大家普遍認定房價太高, 所以觀望氣氛重
所以整個房市待售物件狂增
今年房屋還能被秒殺, 真的是厲害
現在就是的售屋行為就是賣園區投資客, 不是說保值就是出租好行情, 轉手賺大錢
基本上不是談自住..
談自住全園區人也沒有需要這麼多房子, 所以那有什麼基本面
基本面只是拿來炒的
未來如果交易量持續下滑, 當然就不太妙, 不進場的自然有現金,等著殺
但是如果 3 4 月交易量上漲, 當然又是虛驚一場..
未來整個氣候開始變好
大家可以看看買方是否回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