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市長新希望「改善交通第一,尤其是竹科塞車老問題!」

我想退休 wrote:
園區內汽車停車格不收費
那就把一些格子改劃成機車格
讓那些想用腳踏車的當接駁的人去停
也可順解決obike搶機車格的問題


最好的方式是使用者付費所有汽車停車格一律收費
免錢的大家都錨起來停再多車位都不夠
寶山路調撥車道25日上路 車流量報你知

2017-07-18 23:47聯合報 記者張雅婷/新竹報導

為解決竹科上下班時間塞車問題,新竹市「寶山路調撥車道建置計畫」將於7月25日啟用,這也是竹市第一條「智慧交通示範道路」,沿路除裝設監視設備、還設置8套E-Tag偵測車流,透過車流量統計前往目的地時間,也有調撥導引燈號,並透過App,出門前就能知道車流量。

市府交通處長倪茂榮表示,寶山路調撥車道將寶山路原本的雙向道共四車道,以人工調撥為三車道往竹科方向、留一車道為原對向車道,調撥車道長度約1.7公里。預計將能提升50%道路容量及1.5倍疏解率,若以上午尖峰小時入區汽機車約5000車次計算,每人可節省5至10分鐘時間。

倪茂榮指出,寶山路調撥車道將成為竹市第一條「智慧交通示範道路」,市府投入2850萬元建置,沿路除裝設監視設備、還設置8套E-Tag偵測車流,並透過車流量統計前往目的地時間,以LED方式呈現於資訊顯示看板,也有調撥導引燈號掌握現場車流與道路狀況,將設計專用App,駕駛出門前可清楚了解車流量。

倪茂榮也提醒駕駛人,行駛於調撥車道時務必開啟大燈,並遵從告示牌與引導人員指引,機車與大貨車不可行駛調撥車道。

市政府也持續紓解竹科塞車問題,除了進行中高峰路110巷打通工程,新闢道路連接明湖路243巷,作為市區進入園區的替代道路,未來不必再繞行至食品路口,可以節省通勤時間,也有效分流尖峰時間車潮。

新竹市「寶山路調撥車道建置計畫」投入2850萬經費,已完成封路測試,改善部分指引設施,將於25日上午7點至9點啟用,實施「3進1出調撥管制」,市府表示可有效改善園區上班尖峰時段交通壅塞,提供通勤族更便捷舒適的道路。

寶山路調撥車道計畫啟用後,上午7至9點的交通尖峰時段,將寶山路目前「二進二出」調整為「三進一出」,可提升50%道路容量及1.5倍疏解率,將降低通行時間、減少壅塞;若以上午尖峰每小時進入園區車輛約3505車次計算,可節省5萬分鐘的時間效益。


E-tag,未來還可以用來收費


我想退休 wrote:
竹科交通命脈寶山路...(恕刪)
調撥車道 先從光復路 園區一路 開始, 實施多年, 頗具消化龐大車流的成效.
樂見 寶山路 也加入 調撥車道的行列.

建議下一個開辦的路段 : 介壽路.
<上班時段> : 可以開通調撥車道, 消化從介壽路進入科學園區的龐大車流.
往往介壽路車流過大塞住了, 就一直塞到光復路口.
尤其碰到下雨天, 光復路沿線 如關新路也會因為光復路往介壽路塞住也一起大塞車.

<下班時段> : 因為出科學園區的車輛, 會被卡在光復路口, 所以調撥車道也沒有用.
要等到光復路下班車潮的塞車問題解決, 才建議開放調撥車道.
慈雲路完成全面性修護 民眾有感如「飛機跑道」

2017-07-21 13:44
〔記者王駿杰/新竹報導〕新竹市慈雲路車流量龐大,是竹北進入竹科的主要通勤道路,2009年至今未曾進行全面性修護,為改善用路品質,市府優先辦理該路段刨除重鋪工程,目前已全面通車,廣受民眾好評。


市長林智堅指出,慈雲路長1.3公里,向北連接跨越新竹縣市的經國大橋、東西向快速道路台68線新竹科園交流道,向南連接新竹科學園區大門,是竹市重要幹道之一,每小時車流量達5907輛車。

林智堅說,慈雲路車流量龐大,2009年至今卻未曾進行全面性修護,為將交通衝擊降至最低,市府投入1700萬工程經費將該路段刨除重鋪,考慮到交通安全,過程一律採夜間施工,克服「人力機具調度不易」、「視線不佳」及「瀝青品質控管」等三大難題,採「半半施工法」,各線道分批刨鋪,盡可能減低對交通影響。

林智堅表示,過去竹市年度「道路養護經費」僅編列8300萬預算費,他上任後高增至2.3億元,三年間共編列8.79億,整平光復路、北大路、西大路、中央路等兩百一十六條主要道路,後續更要求各管線單位實施「聯合施工」,避免道路一挖再挖造成路面顛簸,同時將造成路面不平整主因的「人孔蓋」下地化,兩年多來已調降近五千個人孔蓋,大幅提升行車品質。

每日往返園區工作的張小姐指出,慈雲路是園區上班族必經道路,她通勤6年來從機車換到汽車,已逐漸習慣顛簸路面,但慈雲路路平計畫施作完成後,連兒子都對路平有感,直說「該路段好就像飛機跑道一樣平」。

但對園區一路實施調撥後,機車全趕往污水廠旁小路,這條路的路況爛的要死,雖是科管局管的,但騎士大多是新竹市民
市長也要關心一下吧,路平不要只是大路,這麼多人使用的小路,也是要處理,又沒多少錢
有說有做.....



光復路一段525巷瓶頸路段拓寬8月開工 路幅倍增 紓解園區交通

新竹市長林智堅上任後積極改善園區交通,繼大學路51巷、高峰路與110巷改善工程、寶山路調撥車道建置,將投入經費2100萬,拓寬光復路一段525巷瓶頸路段,3.5公尺路幅倍增為7公尺,預計8月開工、10月底完工。林智堅市長表示,本路段為市區進園區的重要支線,工程除拓寬路幅,更建置鋼構「行人步道」,打造一條「順暢通車、安全步行」的通勤道路。

光復路一段525巷北接光復路,是市區進入園區的分流支線,沿線有科園國小、科園實驗高中、世界高中,且北端民宅、社區林立,尖峰時間每小時1856台車,社區居民、學校教員生、竹科員工三大族群出入,通勤流量龐大,但525巷路幅狹小,且3.5公尺瓶頸路段位於車道轉彎處,車流需「排隊會車」造成堵塞,學生更需與車輛爭道。

工務處指出,光復路一段525巷寬約7公尺,但過鎮安橋後,路幅縮減為5公尺,往南銜接之彎道路段更僅有3.5公尺,道路寬度縮減易引起堵塞及事故,且威脅行人安全。

為改善竹科通勤車輛、上下課小學生、當地居民三大族群的通勤難題,工務處表示,本次工程投入2100萬,將100公尺長之瓶頸路段拓寬一倍,民眾不需再排隊會車,用路情況將由壅塞轉變為順暢;沿線同時建置「行人安全步道」,落實人車分流,周遭學校員生、社區居民上下班課不必再提心吊膽,與車爭道。

林智堅市長指出,光復路一段525巷與冷水坑溪河道平行,市府去年向經濟部水利署成功爭取835萬,以排水工程解決冷水坑溪水患問題,並於鎮安宮以北、社區密集路段建置人行步道,居民紛紛表示「方便美觀又安全」。本次將延續該工程,以鋼構材質建造美觀、耐用的人行木棧道,人車分流,提升道路安全與環境品質。

林智堅市長表示,園區每日通勤人口15萬人,紓解園區週邊交通,是他上任以來的施政重點,兩年來投入逾1.46億,陸續完成高峰路、大學路51巷拓寬,改善園區通勤道路狹小導致的道安問題;

此外,寶山路調撥車道將於25日通車,提升50%道路容量及1.5倍疏解率;高峰路110巷也將於8月啟用,直通明湖路243巷,再添入園替代道路,林智堅市長強調,「多管齊下」改善園區交通,未來將持續努力,「還要做得更好」。

工務處表示,光復路一段525巷東側臨邊坡,西側為冷水坑溪,拓寬工程針對100公尺長之彎道瓶頸段施作,臨溪側填土夯實作為拓寬路幅,同時調整河道位置以維持原有河寬,並以懸臂板延伸2公尺作為人行步道空間;河床以砌石取代原有子母溝型式,提升交通品質的同時,更兼顧河川生態。

工程預計8月開工,10月底完工,除紓解園區上下班通勤車流,更能健全周邊道路之交通網路及防救災機能,並提供友善人行空間,提升居民生活環境品質。
學區一路應也要順便開放上班時通過

kegabu wrote:
有說有做........(恕刪)
新竹市寶山路調撥車道 市長:好還要更好

2017-07-28 14:53聯合報 記者林家琛╱即時報導


新竹市政府為紓解竹科通勤車潮,啟用寶山路調撥車道,沿線架設E-Tag車流偵測、資訊顯示系統,成為全市首條「智慧交通道路」,市長林智堅今天視察後表示:「好還要更好」。

寶山路為入園主要幹道,尖峰時刻每小時入區車輛約3505車次,機車數更近1萬車次,車流龐大,雙線道路幅難以負荷,且機車與小客車混雜行駛,影響車流順暢,遇阻塞時更有機車爬越人行道以避開車陣,交通問題長期以來亟待改善。 交通處表示,寶山路調撥車道於200巷至高翠路口段設置,25日啟用,每日上午7點至9點實施,以「3進1出」調撥管制,提升50%道路容量,提供1.5倍的疏解率,依「道路服務水準」(流量/容量比率)評估,車道啟用後服務水準提升逾3成,以上午尖峰小時3505入區車次計算,共節省5萬分鐘的時間效益,實施至今將屆一周,調播車道目前實施狀況平順,用路人與新建車道雖仍處「磨合期」,但民眾普遍反應良好,「一路順暢到清大」。 林智堅表示,園區每日通勤人口15萬人,「多管齊下」紓解園區交通,是他任以來的施政重點,兩年多來投入逾1.46億元,陸續完成高峰路、大學路51巷拓寬,拓寬後交通品質改善超過33%;高峰路110巷7月底完工,將直通明湖路243巷,減少車輛繞行1公里;光復路也於年初重整智慧化號誌,提升道路順暢度,未來將持續努力改善園區交通,「還要做得更好」。

好還要更好,趕快把早上的園區一路還給機車族,不要一直調撥那鳥鳥小路
好還要更好,重啟特二號
新竹市4000萬打造慈雲路智慧交通道路

新竹市長林智堅上任後持續改善園區交通,今年6月向交通部成功爭取2年4000萬元經費,將在慈雲路建置智慧化交通即時路況系統,分2期執行,預計今年10月開工,2018年完工,林智堅表示,未來通勤民眾可隨時掌握現場車流與道路狀況,慈雲路由竹北往返園區尖峰行車時間將減少3到5分鐘,行車更順暢。


交通處長倪茂榮表示,繼寶山路調撥車道成為新竹市第1條「智慧交通示範道路」後,慈雲路也將投入2年4000萬經費,進行「大新竹運輸走廊整合道路交通與電信資訊應用計畫」。


計畫以東西向台68線及南北向經國橋到慈雲路為中心,往外圍交通要道擴散於慈雲路,沿線裝設監視設備、設置Etag偵測車流、資訊顯示看板、網站和LBS系統,利用旅行時間、路段車速等控制參數,動態調整各路口號誌時制。


此外,也將整合縣市園區、公路總局、高公局等即時交通資訊,提供「跨區域交通路網單一管理平台」,蒐集交通流量情形,以各路口截流分流方式,紓緩塞車問題,平衡主要路徑交通壓力,並以「自動、即時、最佳化」方式調整交通號誌,讓交通不打結。
倪茂榮指出,第1期計畫經費1600萬,於國道1號、經國橋、興隆大橋等設置32台Etag、1座CMS設備,擴大蒐集各項交通資訊,並引導用路人至較不壅塞路徑。


其中將於經國橋廊帶增設管制號誌,預計今年底完工,平衡南北向主要路徑間的交通壓力。第2期經費2400萬,以1期路徑向外擴建,設置34台Etag、2座CMS設備等,平衡東西向主要路徑間的交通壓力,預計2018年完工。


林智堅表示,交通部肯定竹市府改善園區交通投入的努力,此次成功爭取2年4000萬經費,補助金額為2008年以來歷年之最,將打造慈雲路成為智慧交通道路,預計完成後尖峰行車時間將減少3到5分鐘,耗油減少5至10%、排放二氧化碳減少5至10%,提供通勤民眾便利資訊與順暢交通環境。


另,透過大數據車輛資料收集,除打造慈雲路智慧化交通系統,相關交通資料也將成為市府重要資產,將研議相關資料運用方案,並積極和民間合作,不論是透過資料或是試驗場域,使新竹市逐步成為智慧城市。


此外,為改善園區聯外道路長期交通壅塞問題,他上任後「多管齊下」,兩年多來投入逾1.46億,除年初重整光復路智慧化號誌,也陸續完成高峰路、大學路51巷拓寬,寶山路調撥車道建置等。


所以未來燈號將會自動控制了,不用沒車時燈號還在自high
話說特二號道路,真的該動了!如果怕影響校園安寧,建議直接地下道穿越,應該就可以了!

我想退休 wrote:
新竹市寶山路調撥車...(恕刪)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5)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