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mi88 wrote:
下列因素發生也會造成房價下跌:

1. 戰爭. 如福克蘭戰爭/伊拉克/阿富汗....

2. 金融風暴. 如2008金融海嘯. 1997亞洲金融風爆. 1980年拉美......

3. 鎖國/股市崩盤. 外資急撤/廠商出走. 如那8年.

4. 被大國經濟制裁. 如北韓/古巴/利比亞.....

5. 經濟下滑/企業衰敗. 如果取消/凍結 ECFA......(為何面板業/dram會繼續大賠?)

6. ........太多.........


乾脆説2012..世界未日好了...
就是物價漲,房地產才會有許多人買來保值。

上班族或許沒有錢,但是當老闆的錢包可是滿滿的~~
再等等

我想到一堆名嘴去年教大家不要打流感疫苗的情況類似吧

若目前買得起的...當然就要買

買不起的..當然要等等...等到買得起在買啊

不要去管一坪幾十萬或上百萬
選你自己負擔得起的就對了

不知在哪個網站上看到廣告
連房市空頭大師張金鱷教授都與台灣房屋站在同一排了
不知道這樣算不算站台??
hacklinuxer wrote:
最近去賣場買東西,發...(恕刪)


物價上漲 --> 通膨 --> 改快買房保值

大陸一年定存3% 房貸利率4-5% 還不是一堆人買 買到政府要打房
未來房價是漲或跌,各人有各人看法不同,但小弟目前所感受到的是: 一般受薪階級所得 與 一般地段普通住宅(非精華區或豪宅)房價有相當大落差,且這個落差以驚人速度還不斷擴大,不論未來景氣有多樂觀,薪水漲幅遠遠追不上房價,這畢竟不是一個健全社會應有的現象.
目前一般人買房個個背負巨額貸款,換句話說也就是欠一屁股債,甚至投入上一代資金,勉強買了一個小窩,時間一久,過個幾年,勢必會有一票人撐不下去,再來的滾雪球效應,這和之前信用卡過度消費卡債危機有何不同?
再者花費家庭一生積蓄甚至加上上一代資金,勉強買個高價小窩(我認為目前處於高檔,雖不是最高點,但要再往上翻一倍可能性不大) ,20年30年後,能期待你的老房子能有多大增值? 全部家當可能就只有這個房子,因為過去薪水大部分拿來付房貸,能留給孩子什麼? 有能力給他一筆資金買房嗎? 自己的老年生活呢?
有些事情不見得要以多專業經濟數據理論來分析,況且數據解讀常淪為個人角度片面之詞,有時只要沉澱用大腦多想一想,物極必反,自己的需求在哪裡? 能力如何? 我要過什麼樣的家庭生活? 非得現在買房嗎? 沉住氣好好思考, 處理問題的正解自然慢慢浮出!

板上跟電視~~
都有一堆人說
買房只要是自住不投資~
只要資金足夠..就可以進場..
真的很不負責任~
想想美國次貸~
房價崩跌~就算是自住也是會受影響~
當你的房子價錢跌的比你的房貸低時~
你怎麼辦~還要傻傻的繳嗎
當你週遭的朋友等到房價下跌才買房~
然後對你說好險當初沒買~
對你的心理會有多大壓力~
當你因為高房貸~
省吃減用時~
對你的生活品質會有多大影響~
所以要買房的人真的要好好考慮一下~
泡沫就是泡沫~
不管是投資還是自住都一樣~
不要被催眠了~
沒人會為你的錢負責的~~
我13年前剛結婚也是把全部的錢拿去買了一間房子,前五年過的是比較節儉但五年後就比較輕鬆,當初我也覺得房價很貴,但現在回想起來很慶幸當初有買.

我的觀念是買房可以自住,繳貸款就是強迫自己儲蓄,比投資股票跟基金穩當一點,畢竟下跌時你還是有在使用阿!股票基金除了認賠,加碼攤平,還有擺著眼不見為淨還能幹嘛!我是有留一筆錢投資基金小賺一點來還房貸.(現在利率低,基金獲利要贏過房貸利率應該不難)








房價高檔時建議有自住的需求,找一個大眾交通方便距離較遠的地區,以小坪數為主房貸大約在都會區的房租,
以時間換取空間,房價跌的時候小坪數也不會差太多,但房價漲的時候未來也是換屋在同區段大坪數的本。

以我自己的購屋經驗,81年房價最高點買在汐止16萬約23坪,92-93年汐止連續淹大水幾乎崩盤,但有換屋需求,
所以賠錢已12.8萬賣出,大約賠了60萬外加車位賠了25萬,總共認賠約90萬售出,但大坪數的同地段房價更便宜,一坪10萬8千元所以買了一戶50幾坪外加車位的房子,93年當時總價才600萬。

所以房價高或低若是自住都要有購屋策略,房價低買大坪數,房價過高的時候買小坪數,如果一直都沒買房子靠存錢及租房是永遠也不會有自宅的,
網上有一大票朋友都和 以上28/29樓的網兄同樣意見,都是結果論,以自己當初狠下心買房事後房地產景氣上揚經驗來證明自己的正確,但是我認為以個人片面過去的經驗不可複製於現在,例如過去3~6年前和現在房價明顯無法相提並論,但你我的薪資多大增幅? 未來會漲會跌很難講,買房是人生大事,20年30年後真的很難說,而這背貸款20-30年間你我的運氣還要夠好,不能出事.
我看網上還有另一種言論:不要怪房價高,應多增加自己賺錢能力..... 就算上班族年收入有達百萬,但面對一般住宅普通地段的高房價仍是十分吃力,理性來看,正確來說是 "買不起",要買房真的要靠長輩大筆資金贊助,或者本身從事投機高利潤高風險相關工作,但是這種投機遊戲不是人人玩的起,個人投機特例成功不等同可套用於大眾,這和你我個人工作能力/敬業表現無關.
所以,我認為要不要買房,何時買,應與自己當時的經濟/工作....自身狀況需求來審慎評估,就算目前房價是史上最低點的起漲點,若狀況不允許應找尋其他替代方案,而不是怕房價日後一升再升買不到房子現在趕快進場買屋,努力鼓勵人家往下跳我想只會害人跌的很慘,甚至整個社會付出代價! 有時我覺得這真是一個貪婪世界!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