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anfui wrote:
請問各位, 想問一下...(恕刪)
新竹基本上是全台污染最嚴重的地區之一,
不知道是不是被錢蒙敝了眼睛???
連自住的人,自己都不聞不問。
雖然現在是2011年底了,之前,還有調查報告指稱,污染依舊嚴重,連螺都全部雌化了,
可見新竹的半導體產業已經完全扼殺了當地的在地漁業,
上天給的長久提款機(雖然無法高產值,但足以養活所有的人),
新竹人自己就丟棄了,悲哀~~~
水產品污染追蹤報導
「當《康健雜誌》今年二月號報導「台灣水產品重金屬污染世界第一?」之後,
讀者透過信件、網站,不斷衰達他們的難過與憤怒,強烈希望政府負起責任,不要再踢皮球。
這一期我們繼續追蹤水產品的污染問題,更負責地與立法院次級團體永續會合辦研討會,
試圖解決問題。令人欣慰的是,終於有初步結論。」
~~~~~~~~~~~~~~~~~~~~~~~~~
三月初的正午,驕陽熾熱,搭計程車到新竹南寮漁港,一踏下車,風卻大得把外套吹翻。
走入新竹區漁會卻意料地陰暗、安靜,在這裡有一個秘密會議正在進行。
一走入會議室,正在開會的五、六名男性馬上警覺地交頭接耳,隨後,便有一人欺身至身旁,「妳是誰?」我隨口說:「老師叫我來聽演講,」他們便向台上的教授確認是否認識我?他否認,他們又追問,「哪位老師?」我胡謅了一個認識的學者名,他們才放下心。
一星期後,在《康健雜誌》與立法院永續會合辦的「建立水產品安全把關機制」研討會,有人認出我,憤怒地說:「那天是不是妳?妳是誰?」我亮出記者證,他拉住我脖子上的記者證,一字、一字唸出我的雜誌社和名字。
其實他們大可不必那麼憤怒。天氣很熱、風很大,之所以要趕赴一個地方漁會,是因為水產品重金屬污染終於有比較明確的證據,發現這些養殖區的水質不像環保署所稱「連續4年良好」,新竹香山(6.2ppm)、彰化鹿港(33.7ppm)的銅含量都已經超過環保署的水質標(30ppm),新竹香山甚至是環保署標準的兩倍,「絕對不是清清如水、乾乾淨淨,」台大海洋所副教授林曉武在研討會上說。
環保署水保處副處長林建輝馬上回應,「我沒有講沒有污染,」他承認,客雅溪的污染滿嚴重的,另一個污染源是水底的底泥,「很多河川從上往下看雖是黑的,採水樣卻是清徹的,」林建輝對水質是否污染嚴重,就不鬆口。
研討會場上,林曉武忍不住又走到立委質詢台發言,連主席立法委員陳學聖都開玩笑地說:「立委要換人做人了。」林曉武儘管不好意思還是說,「我們已經到了要深究責任的階段,底泥可能也是其中一個因素,新竹地區的底泥恐怕也是世界級的,」林曉武說,但不管如何,趕快把污染源截斷,才能解決問題,而不是大費周章地整治河川,卻讓污染源繼續存在。
另一方面,漁業署對外宣稱,今後水產品重金屬含量將攤在陽光下,每兩個月公布一次,從漁業署最新公布的數據,台灣有些地區牡蠣重金屬含量,還是超過世界標準。
事實上,在《康健》報導之後,除了漁業署有所回應之外,環保署也分別在北中南三區,同步進行重金屬的取締,「非法工廠斷水斷電,違章就是拆除,」林建輝副處長說,另外也將新竹客雅溪列為重點河川,予以整治。
但衛生署卻顯得較為被動。研討會場上,衛生署食品衛生處副處長陳陸宏說,這個議題明顯是環境污染的警訊,而且和漁業發展、科學園區發展以及國土規劃有關,而不是市民安全的問題,他說:「我真的敢生吃(指綠牡蠣)。」
台北醫學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所長韓柏檉舉手發言:「新竹香山的牡蠣含有銅、鋅、鎘、汞,不顆牡蠣就像一顆大力丸,化學週期表上的一面多個元素都可能有,主管人民健康的衛生署,怎能說銅是人體所需,就沒有問題?污染的確是環保署的事,但衛生署一定要去評估污染物質對人民健康有何影響?該採取什麼策略?」
儘管眾聲喧嘩,各有立場,總算坐下來交換意見,而且達成具體共識:
※建立三個部會聯合的監測網。
※建立協調機制,每兩個月開一次會,會中希望能建立污染的監測值或行動值,
並且有一通報體系。
※選擇新竹香山做為重點區域。
※下一階段建立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的長遠機制。
《康健雜誌》也會針對此議題,持續追蹤報導。
林曉武教授表示
我們曾接受農委會漁業署委託,調查台灣西部四個海域重金屬含量,前後持續了十年(1982~2001年)。結果發現,新竹香山地區的狀況最嚴重。
香山地區初期濃度還很低,只有69~170ppm,到了中期已經出現局部的綠牡蠣,而現在己經普遍綠化,重金屬含量逐年增加,都在400ppm左右,生態有全面崩塌的趨勢。
台灣西部其他海域尚屬正常,偶有地區遭到污染,但多屬零星狀況,且不及香山嚴重。而香山地區的牡蠣產量也不多,只佔台灣總產量1%。大家應該想辦法解決,而不是讓情況惡化下去。
漁民是最倒楣的,曾有個報告指出,一九八六年的綠牡蠣事件之後,漁民在兩年之內損失了七千萬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