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ya wrote:
樓主是說非園區, 夫...(恕刪)
講到這個我也不解很久了,每次講到新竹高昂的房價時總是會有一些人會講台積,大M的年收入多高,足夠支撐起新竹高房價的一片天等等....
其實在三年前股票費用化效應發酵前(股票賣完前),即使是現在這個一坪30好幾的房價買的起的人的確是大有人在.而目前可知還有待續在高額分紅的公司的確是只剩下台積,大M,聯詠等屈指可數的幾家.
但不解的問題來了:
這幾家公司年薪二百(個人)以上的人士們房子還沒買完嗎(自住加投資等)?還是這些人士年年穩定增加?
然後這些人士每個都很有種,買新竹這種確定不會有重大公共建設的地方,用一坪高達30好幾的吹牛房價來下手?
新竹的投資客個個是高手,在股災,唬人基金的歷練下,還有大把錢沒賠光.能撐的起新竹牛皮房價的半邊天?
個人是IC設計業的老員工,有在台積電當總工程師的親戚,有一堆在大M的老同事.在個人可知的範圍內,他們都是高收入沒錯,但他們都沒買一坪超過20的房子,但即使他們都是買在一坪16~20的範圍內,也都還是覺得房貨壓力沈重,無法再投資其它的房子.
也許真是個人無知,是否台積及大M內還有無數的高收入人士?還沒買房或在投資房產?支撐起新竹房地產一片天?
spwspw wrote:
看完另一篇,心有戚戚焉
我是新竹人,原本跟父母同住,最近由於小孩大了,有購屋需求,開始看房
兩夫妻雙薪家庭,非園區,2個小孩,合計年薪約150~200,沒有富爸爸,一切只能靠自己
對於住新竹的朋友們,我不知道這句話是多少人的心聲:買不起房!!買不起房!!
...(恕刪).....
新建案至少1200起跳,舊的二手也至少700起跳
我真的想問,新竹市這些動輒7百8百1000的房子,到底是誰在買?
我記得民國80年左右,還有無殼蝸牛的團體出來怒吼
現在?反對黨呢?
一定非得要園區附近不買....此問題無解.

新豐 湖口 芎林 竹東 多的是700萬左右的透天
新竹市/竹北市700~1000的公寓多的是......當然大都是存夠頭期款的人在買...
投資客很多,但終究還是會回到自住客手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