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市公車 - 客運公司的英文程度

一年前就上過報紙了, 事隔一年仍沒改進.....
去年的新聞

maa1685 wrote:
一年前就上過報紙了...(恕刪)


原來一年前就有人反映過,結果過了一年都沒改進…
希望在這裡有人能提供正確翻譯,並希望他們這次能夠看到…
jl2206 wrote:
前陣子搭了新竹市的免...(恕刪)

我只想到做這張卡片的人薪水一定很高

jl2206 wrote:


我會這樣翻

1. 上車時,刷卡
When you get on the bus, swipe your card
Swipe your card when boarding.

2. 下車時,刷卡
When you get off, swipe your card
Swipe your card when alight.

3. 如不刷卡,會導致卡片被鎖
Failure to swipe the card will result in the card being locked
Your card will be locked if it is not swiped.

4. 未到站前,勿刷卡
Before you arrive, do not swipe
Don't swipe your card before arriving.

5. 要下車,請按鈴
To get off, ring the bell
Ring the bell for alight

謝謝指教!
其實國外 也常用 "Touch on" 代表上車刷卡, "Touch off" 代表下車刷卡.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3Oo7JOcE4Rc

順帶一提, 加值 ="top-up"

言簡意賅!

華人圈最大的問題是, 標語治國, 到處貼一堆說明, 標語, 字一堆, 什麼都要咬文爵字弄到很拗口.
沒人願意慢慢看完.
就像照片中這張似乎是客運公司甚至司機自己印的,
但是在晃動的車上,一群人排隊魚貫上下車,
有多少時間給妳注視那張"說明"逐條看完.
而且就像上面很多人提到的, 中文看完都要想一下,
更遑論把那些丟進Google翻出來的英文.
那這樣貼了不僅達不到效果, 只會讓人覺得很混亂
尤其台灣的公車,客運...
車廂內外各式廣告, 貼紙, 政令宣導直的橫的標語, 各項說明, 用貼的, 用噴的, 用寫的..都有,
撇開美感, 光是讓人立刻看完/看懂...就是個問題.
尤其針對長輩或是老外.
Uber輸入介紹碼5120b搭車享優惠. https://www.uber.com/invite/5120b
志堅不用出來負責嗎

怎麼沒人出來帶風向


應該是現在人 中文太差
才會輸入 簡易中文
google 小姐 只好照翻

應該檢討 中文教育

上車刷卡,最簡單的就是用卡片的圖案加上tap on 下車tap off,澳洲非常口語化用法,拿卡拍上去感應機
整句英文when you are traveling,don’t forget “tap on and tap off”

其他的交給更厲害的人處理
jl2206 wrote:
前陣子搭了新竹市的...(恕刪)

真的是GOOGLE來的

我覺得GOOGLE並沒有錯
他是照字面去翻譯
但是
這些中文是非常濃縮精簡的字句
GOOGLE沒有任何可參考的前文後句
怎麼可能翻得對
例如
"上車刷卡"
展開來應該是~~
乘坐本公車,需要先在此處感應悠遊卡
Take this bus and you need to sense your leisure card here
GOOGLE翻譯之後就比較容易讓人懂了

刷卡的"刷"~在這裡中文應該是聲狀形容詞
英文語系哪懂這個刷在台灣原意是感應
翻成刷洗、刷子的brush~~~沒錯啊~~~~

用中文思維來翻譯英文
翻出來會嚇死人的

Hans Cheng wrote:
其實國外 也常用 "Touch on" 代表上車刷卡, "Touch off" 代表下車刷卡.https://www.youtube.com/watch?v=3Oo7JOcE4Rc
順帶一提, 加值 ="top-up"


除了 Touch on/off 外,一般也可以用 Tap 這個動詞,譬如新加坡公車門會寫 Tap out for better services 。

Top-up 似乎在英系國家比較常用,美系常用 Refill 這個字。

Swipe 的話,個人認為不適合悠遊卡,因為 Swipe 這動作原意是磁條卡刷過讀卡機,像是傳統信用卡刷的那個動作, Tap 則是像 Visa PayWave 感應式的過卡動作。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