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F. wrote:
原來有人以為蓋馬路...(恕刪)

奇怪,好像有人忘了他剛剛講的話了耶?

T.A.F. wrote:
您要不要先想想這46億有多少錢是用在買土地上?如果這條路所經過的土地都是政府的,我想預算可能只要1/5。

我是依循你的這個發言來推算的啊!

你認為不算土地徵收的費用,其他工程費只要1/5,那表示你認為土地徵收花了4/5,照我之前的推算,46億元分攤,每坪要花10萬元,你認為土地徵收要花4/5,表示你認為山坡地一坪8萬很合理囉?
cckm wrote:
國道7號全長23公里,造價超過600億.

我們不要講國道,因為層級差太多,我舉快速道路來比較好了。

依據wiki的資料,台61線 白沙屯至通霄南通灣 新建工程,113k+144~122k+685,主線全長約9.5公里,2014年1月25日舉行動工儀式,已於2月10日動工,預定2017年6月30日完工。

至於經費呢,依據苗栗縣政府2014年的新聞:
http://www.miaoli.gov.tw/cht/newsview.php?menuID=3381&forewordID=178719&secureChk=f8dc559c2127517cb103905be803ff88

"經地方各界積極爭取,白沙屯至南通灣段工程在98年獲行政院核定納入「西濱快速公路後續建設計畫」,由交通部公路總局編列預算執行,工程及用地徵收總經費達55億元。"

西濱快速道路,9.5公里,總經費55億元。

新竹市內的一條山區道路,4.3公里,總經費46億元。
之前新聞
市府提高經費預算是為了追加農民補償費,3.5億元調增至8.2億元,為農民爭取到市價徵收。且為維護生態,將長約2.3公里的路段由平面改為高架道路

原文網址: 「R1衝擊生態」 新竹市新闢路遭抗議 | 好房網News | 關心您住居的房地產新聞 https://news.housefun.com.tw/news/article/12043573275.html

平面改高架,工程經費由19億-->34億
如果你的文字跟推理能力就這樣,那我沒話說
還有哪一條7年前通過的還是位在海邊的道路來相比,也只是讓人笑而已啦!

歪桑 wrote:
奇怪,好像有人忘了...(恕刪)

歪桑 wrote:
我們不要講國道,因為...(恕刪)
T.A.F. wrote:
還有哪一條7年前通過的還是位在海邊的道路來相比

找不出道理來說服他人就開始東扯西扯的,可見連你也認為建R1的決定是沒有道理的。

依據苗栗縣政府2014年的新聞,2014年開始施工的 台61線 白沙屯至通霄南通灣 新建工程的總經費是55億。

R1預估總經費43~46億也是2014年的事。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816057
http://e-info.org.tw/node/103172

快速道路建在海邊有什麼問題?還是你認為海邊的地要比山裡面便宜?所以大庄的地要比青青草原那裏便宜囉?

還是你認為海邊施工比較便宜?那你要去確認一下 台61線 白沙屯至通霄南通灣 新建工程的路線嗎?
這個你可以自己去確認到底是通霄海邊地價比較高,還是新竹市香山區的山坡地跟農地地價高,還有工程的難易度。
歪桑 wrote:
找不出道理來說服他...(恕刪)
我對林智堅上任後就擱置 R1 道路很不滿,我想在辦了青青草原的活動之後,市府應該要再度審視 R1 道路的破且性與重要性了。

許多外地來的人,不管是否以落籍,很多對整個新竹市還不識很熟悉,所以很多要求的建設都是以園區為觀點,其實 R1 是新竹山區外環道很重要的規劃。之前曾討論過,此處有詳細的說明:
R1 道路探討
R1 道路探討 2

這裡再度簡單說明一下。



這張圖可以說明 R1 的效益與公益性。對左邊圓圈的地區而言,R1是最快速與園區交通的幹道道路。又有三所大學的學生每天可以使用到 (元培與玄奘可在R1側另開校門),就算不看一年一度的大坪頂掃墓,還有可以每天使用的青青草原(類似十八尖山,不少園區人上班前會去走走)。

只要能與園區快速的交通都可以創造經濟效益。加上主要幹道開通之後,周遭的鄉間小路才能被活化,有些網友所提到的觀光民宿,觀光農牧場之類的才容易吸引人潮,這當然能創造經濟效益。

這條R1道路跟景觀大道是新竹縣市的山區外環道,是以茄苳交流道為中心的往西聯外道路,景觀朝西北,R1 偏正西,而東向則會接寶山甚至到北埔峨嵋,如果全線貫通,將是非常重要的幹道。

從這張圖可以很明顯可以看出 R1 可以將園區的工作人員吸引到左邊圓圈區域。對於新竹市東西兩側的交通有非常大的幫助,也可以構成外環道路網。

R1 道路的便利性可以由下列計算來參考。香山交流道與茄苳交流道相距六公里。香山車站到往南繞到二高往北到茄苳要 8.x 公里。而香山車站到R1起點2公里,R1到景觀大道4公里,再接到茄苳交流道1公里,表示從香山車站走R1到茄苳交流道只需要七公里。表示香山車站以北的居民走 R1 道路到二高是比較便利的。同樣也可以估算出景觀大道無法作為 R1 的替代道路。

R1 會用到的絕對不是只有沿路的社區及美山地區的人而已。景觀大道出口離三姓橋還有一段距離,從圖上看三姓橋到R1 走茄冬上二高會比走景觀來的近,因此三姓橋與大庄的居民都可用到。而R1 南端的橫貫山路只有大湖路,又離南港的二高交流道很遠,因此大湖路以北的居民要走茄冬上二高也是走 R1 方便。

為何不走元培街接香村路或玄奘路?因為路太小不好走,速度無法太快。R1 就像景觀一樣是主要幹道。

這樣的範圍,北從大庄三姓橋,南到大湖路或香山車站,這樣的範圍的居民都會使用到 R1。

這條路很早就是計畫道路了 (新竹市山區外環道路工程):

新竹生活圈道路系統建設計畫 (1) 新竹市部份

在林智堅當選市長後,宣布暫緩 R1 的興建

林智堅宣布暫緩R1道路經費 另做他用

其中提到

"市府工務處強調,雖然向中央爭取的26億元經費可能無法獲得延續性補助,但工務處已陸續向中央提出多項工程建設申請,包括客雅大道明湖路向東延伸1.6公里的道路工程及竹光路灣潭地區近500公尺的道路拓寬工程和新竹縣市跨越頭前溪的替代道路等重要工程建設經費,總經費超過26億元。... (恕刪)"

說實在,這三個道路規劃案,任一個都會超過 R1 的經費。

客雅大道明湖路向東延伸1.6公里的道路工程:
這工程需要興建高度很高的橋樑,這也是當地住戶抗議的原因,因為蓋橋梁會有破壞山坡水土與客雅溪河床的疑慮。這條道路興建的難度不低,還有當地住戶的抗爭,不是只有 R1 有人抗議。

竹光路灣潭地區近500公尺的道路拓寬工程 => 這條路只有擴寬是沒多大意義,要打通交景觀大道才有實際效益。但是要打通接景觀大道與竹光路,要拆掉許多房子,光徵地費用就需要多少?R1 只有徵地,這個是要拆屋還要徵地,阻力與所需經費大家可以自行比較。

新竹縣市跨越頭前溪的替代道路 => 這個就有很多方案,其中最可行的是 台一線替代道路 (2) 新竹縣段 台68武陵路匝道接新豐,因為連快速道路的引道都已經預備好了。問題是在新竹縣部分的路段還未確定。另外幾個方案如縣政二路或縣政九路的案子,不管哪個案子,都需要徵收新竹市千甲水源那邊的地,所需的徵收經費加上蓋橋的費用會比 R1 少嗎?

嫌 R1 太貴的人,真的認為這幾個案子所需的經費會比 R1 少?就算林智堅爭取超過26億元,市府還須負擔多少?

另外,反對此道路的聲音還有一個論點就是 4.3 公里只節省 2.8 分鐘,效益性不足。

這個時間估算其實很有問題,此處重新估算如下:

R1 道路 4.3 公里
替代道路為 大庄路+元培街+玄奘路或東香路或香村路 也假設為 4.3 公里 (有中華路的紅綠燈)

比較 1

R1 時速 60 公里 => 4.3 分鐘
替代道路時速 40 公里 => 6.45 分鐘 相差 2.15 分鐘,加上紅綠燈大約就是 2.8 ~ 3 分鐘

比較 2

R1 時速 70 公里 => 3.7 分鐘
替代道路時速 30 公里 => 8.6 分鐘 相差 4.9 分鐘,加上紅綠燈大約就是 6 ~ 7 分鐘

比較 3

R1 時速 80 公里 => 3.2 分鐘
替代道路時速 20 公里 => 12.9 分鐘 相差 9.7 分鐘,加上紅綠燈大約就是 10 ~ 11 分鐘

只能說當初市政府的估算真的有問題,讓反對者有炒作的空間。
kegabu wrote:
那要多辦活動,天天...(恕刪)
青青草原也是新市長才讓它重新熱門起來

收割市長林智堅收割市長林智堅收割市長林智堅收割市長林智堅

林智堅最棒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