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館世博專線 成「蚊子車」

明明知道一定賠錢的BOT
就是知道未來經營不善會丟回市政府
將是尾大不掉的黑洞
就很像高鐵
殷琪等標BOT 為的是機電土木要肥回自己
等到營運後
就會開始賴 利率太高 經營起不來
反正土木機電都賺回自己的口袋
最後還是政府要收爛攤子
反正BOT 台灣來看 財團都別有用心
炒房的 只管有題材能出貨就好了
對於永續經營根本不是他們思考的
數鈔票才是他們思考的
把浪費的錢蓋小朋友的操場不是更好的德政嗎?新竹有三所小學沒有操場!

sunyearhuang wrote:
這是一個BOT計劃,...(恕刪)


BOT投資交通運輸還沒有看到政府不用出錢的例子.

高雄捷運就是個例子.......

這條捷運也是號稱BOT,但是政府出資達83%.

1800億的投資,政府就出了1400多億.

剩下的民間投資還有很多國營事業和政府資金在後面.

不是BOT就不會浪費到我們的稅金.

還是得從必要性和投資效果去評估.
丹尼斯先生 wrote:
BOT投資交通運輸還沒有看到政府不用出錢的例子.
高雄捷運就是個例子.......
這條捷運也是號稱BOT,但是政府出資達83%.
...(恕刪)

我說的是:這是一個BOT計劃,請問如何嚴重影響將來的市政預算?
用高捷例子不太洽當,兩者規模差太多,近兩千億的案子,去那找民間資金?
當然政府會負較多的建設資金。這種案子找BOT目的在於委外營運,看重民間的經營積效。
(當然也有可能是圖利廠商的藉口)。
回頭看新竹的PRT,都說了是試辦。會選PRT也是因為其運輸量可大可小(應該說小還可以再小),所以營運成本可以彈性調整。
一個六十幾億的BOT建設,只要民間廠商覺得可行,政府應不用出到一半。BOT又是委外經營,其盈虧自然是經營者自負。政府要負的風險是可以控制在初期的建設投資(這裡應會有一部份中央買單)。我以我才會說:
如何嚴重影響將來的市政預算?

sunyearhuang wrote:
我說的是:這是一個B...(恕刪)


用高捷的例子有何不當之處,

都是公共運輸,都是BOT,規模雖然不同,但是政府背後要投資的比例絕對不會少.

高捷政府出了83%,新竹算比較厲害出一半好了,規模也小一點好了

那也要20-30e之間,請問對於一個舉債超過公債法限制的新竹市政府.

要怎麼拿出這筆錢而不影響市政預算.

莫非又學世博和17公里一樣編列自償性基金,

然後告訴市民市府不用出一毛錢嗎?這也是我們的金雞母嗎?

丹尼斯先生 wrote:
都是公共運輸,都是BOT,規模雖然不同,但是政府背後要投資的比例絕對不會少.
...(恕刪)

不是給你答案了嗎?BOT並不是政府不一定要出50%以上或80%以上才叫BOT。
規模小,政府甚致可以零出資。查一查eTag/ETC政府出資多少。
幾千億的東西,要那個私人企業出得出來?規模大到某種程度,既使一開始私人企業為了搶到案子而以高比例私人出資甚至號稱政府零出資,最後都會破功。高鐵就是個好例子。
以六十幾億的案子,並不算是什麼大型的BOT,只要有民間企業認為可利可圖,政府零出資也是可能的。
這就是差別。

sunyearhuang wrote:
不是給你答案了嗎?B...(恕刪)


針對如何嚴重影響新竹財政我已經說明過了

你說民間覺得有利可圖,新竹市政府對此建設可能是零出資,

那就請你幫大家說明一下,要怎麼估算投資60億,開始後要負責營運折舊.

只服務光復路沿線的居民,還要有利可圖的可能性.

讓新竹版的大家看一看.

或許你的計算合理的話會讓市府拿去向中央政府說明喔...
丹尼斯先生 wrote:
你說民間覺得有利可圖,新竹市政府對此建設可能是零出資,
那就請你幫大家說明一下,要怎麼估算投資60億,開始後要負責營運折舊.
只服務光復路沿線的居民,還要有利可圖的可能性.
...(恕刪)

我沒說:民間覺得有利可圖。
我說的是:只要有民間企業認為可利可圖。
民資認為這生意可以做,盈虧就自負。
民資認為無利可圖,BOT自然就做不成,更不會"嚴重影響將來的市政預算"。
至於獲利評估,若是BOT真的做成,有興趣你再去問得標廠商是如何評估的。

丹尼斯先生 wrote:
針對如何嚴重影響新竹財政我已經說明過了

你說民間覺得有利可圖,新竹市政府對此建設可能是零出資,

那就請你幫大家說明一下,要怎麼估算投資60億,開始後要負責營運折舊.

只服務光復路沿線的居民,還要有利可圖的可能性.

讓新竹版的大家看一看.

或許你的計算合理的話會讓市府拿去向中央政府說明喔...


我不是原 po 者,只是看到這個議題發表一下意見。

有沒有利可圖,可以用北捷做例子,大家都認為北捷賺錢而高捷賠錢,但是事實上北捷是大賠錢的 :

「人擠人還賠錢」 北捷年虧4億7千萬

北捷的 "利" 從何而來,除了新聞中的廣告副業之外,最大的獲利就是 "站區" 的開發,簡單講就是此版最常講的炒地皮。看看北捷的許多站都是與建商 "聯合開發",這種 "利" 對民間投資的吸引力夠不夠大 ? 大家可以想想此種模式可不可以透用在新竹這個 PRT 的規劃上 ?
iepmis wrote:
有沒有利可圖,可以用北捷做例子,大家都認為北捷賺錢而高捷賠錢,但是事實上北捷是大賠錢的...(恕刪)

北捷會賠錢,是因為新建的冷門路線吃掉了熱門路線的盈餘。但台北房價太高,隨著人口往效區移動居住,這些新建的路線將來也會賺錢。全世界的捷運系統都是要先虧錢營運,賺錢都是要往後看。就算捷運主業賺錢,也不會太多(主要是還要維持離峰時間的夠密集班次)。捷運靠副業賺錢也是舉世皆然。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