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虹安會為新竹市帶來新氣象嗎

edwarddhliu wrote:
東大路橋、公道五路橋(恕刪)

跨過中華路是不得已的,中華路離鐵道太近,
要去中華路還得大迴轉經過小小的橋下側邊道路................
會有路網沒事蓋陸橋為了跨越"幹道"嗎??

沒錯~~這也是我一直提的
新竹市地小
尤其是鐵路地下化更短,經費更少
真不知中央在堅持什麼
市長在想什麼(擋路大車站)
鐵路2側+千甲區輕軌2側
可以開發引入經費
市府可以多負擔點
只要有能力的市長
就能生出開發的經費出來


cckm wrote:
新竹市那幾公里地下化,
花不了太多錢,
現在政府很有錢,
不差這些....................
mobile3803 wrote:
沒錯~~這也是我一直(恕刪)


"只要有能力的市長
就能生出開發的經費出來"


哀....我對這種口號式的評論近幾年真的是越來越賭爛
我還是第一次看到地方政府生經費叫中央做地方想做的工程
還以為新竹鐵道地下化 or 立體化是新竹市長的職責呢

至於中央在堅持甚麼...你能做的去施壓立院地王鄭正鈐阿,你不利用區域立委對中央部會施壓,只會在網路打高空,怎麼不利用時間看PXXXhub,這樣還比較爽

要立體化地下化我都沒差拉,現實面有各種不同的困難,不管怎麼做都是要忍受長期的交通黑暗期,
我是不相信多數的新竹人會為了所謂的"城市發展"每天去忍受超悲劇的交通黑暗期

cckm wrote:
大多陸橋都只是為了跨(恕刪)


當然,改好之後這些跨軌道的陸橋跟地下道就沒有存在的必要
不過現在每個陸橋地下道對新竹市交通都有一定程度的重要性
那究竟是先拆橋還是先建鐵道?
我十分好奇
新竹市鐵道兩側交通主要依賴陸橋,如果是地下化,主要影響就是西大及光復地下道。如果評估影響交通甚鉅,或許有可能像高雄建臨時中博高架取代原地下道,但是我個人是認為機率不高。如果選擇高架,可能只能像嘉義一樣先建後拆,缺點就是鐵路高架會比較高,應該十公尺以上跑不掉。臨軌的住戶或許會有意見。
k99312 wrote:
不過現在每個陸橋地下道對新竹市交通都有一定程度的重要性
那究竟是先拆橋還是先建鐵道?(恕刪)
Unicorn2 wrote:
會有路網沒事蓋陸橋為了跨越"幹道"嗎??

新竹市的陸橋主要是跨越鐵路,跨越幹道是附加功能。
台北市的建國高架道路就有跨越很多幹道。台北市$_$多多。
Unicorn2
一個是一條高架道路跨越很多幹道,一個是很多陸橋不得不跨越緊鄰鐵路的幹道,能相提並論我只能說甘拜下風。
k99312 wrote:
還以為新竹鐵道地下化 or 立體化是新竹市長的職責呢

當然是,不然桃園是怎麼從高架化改地下化的?
如果鐵道立體化市長管不著,
大車站怎麼又變成是市長的事???

那究竟是先拆橋還是先建鐵道?
鐵道先在不涉及高架橋的地方架好,
高架橋拆了再把兩側鐵道接起來.

交通黑暗期避免不了,
眾人整天流口水的台北捷運也是這樣過來的.
地下化當然最好,
但是也得市長去交通部爭取,
鐵道經費新竹市不要,
其它縣市可是搶著拿.

紅線輕軌施工時才是真正交通黑暗期..........
edwarddhliu wrote:
台北市的建國高架道路就有跨越很多幹道。台北市$_$多多。

台北市一些高架道的規模等於是68快速道路了,
東大高架橋這等規模的在台北能算什麼?
重點是,台北都會區比新竹大多了.

新竹市的陸橋主要是跨越鐵路,跨越幹道是附加功能。

要如何讓陸橋過鐵道後不跨過中華路???
00ff55aa wrote:
新竹市鐵道兩側交通主(恕刪)


在2009年2月出版的「台灣地區鐵路立體化推動作業程序之研究」,裡面有寫到新竹高架化的範圍
"北由頭前溪起開始爬昇,至公道五陸橋前達水平面,南至客雅溪前開始下坡,至牛埔南路接上平面路"
雖說這計畫時至今日有沒有修改不是很清楚,若有修改修正也請不吝分享
不過若以當時台鐵跟鐵工局的規劃下,台68在頭前溪南岸,也就是說還要再多跨一座橋,先建後拆的情況下,不知道坡度會有多陡

地下化的話除了要建臨時的橋,而且工期會超長,錢也是花最多的,我覺得這就是新竹市民到底願不願意支持這樣的花費跟交通黑暗期的忍受,畢竟"債留子孫" "換算營養午餐" 這口號喊不膩。

不管地下化還是高架化,經過市中心的路段,很難想像那樣細窄腹地能好好施工,怎麼想都是要做土地徵收,誰知道又要拖個幾年。
理想上我支持地下化,考慮到各種現實層面,大車站不是不能接受,因為我不想5年 10年之後還是沒任何進展。




嚴重懷疑某些人就跟高虹安一樣,根本沒長期在新竹生活過,只會說地下化 or 立體化好棒棒或是把建設當作玩樂高般在堆疊拼接,這些人若無有意義的意見,還是閉嘴好了,在台中高架化施工期生活的台中人觀點比你們還有意義
k99312 wrote:
地下化的話除了要建臨時的橋,而且工期會超長,錢也是花最多的,我覺得這就是新竹市民到底願不願意支持這樣的花費跟交通黑暗期的忍受

新竹市區立體化的長度不用太長,
兩個車站範圍立體化就可以,
新竹站和貨運站都有廣大腹地可施工,
醉心新竹輕軌的人不少,
那種工程才叫交通黑暗期.
拿十幾年前的規劃案作文章也很搞笑,
鐵工局改制鐵道局,
桃園鐵道從高架化改成地下化,
屏東鐵道從全平面到幾乎全高架,
南迴東線鐵路全面電氣化...,
十多年時間可以改變多少事?

根本沒長期在新竹生活過,只會說地下化 or 立體化好棒棒或是把建設當作玩樂高般在堆疊拼接,這些人若無有意義的意見,還是閉嘴好了,在台中高架化施工期生活的台中人觀點比你們還有意義

在新竹生活幾十年的人,也要閉嘴嗎?
台北捷運也有交通黑暗期,怎就沒人提了?
一定要同意某種觀點才叫有意義,還真是服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