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km wrote:
一年一百萬旅客,換...(恕刪)
上個世紀, 日本一堆軌道, 到了中期評估經營條件後, 提出廢線計劃
參考: 赤字83線
建議意見書之中,選定標準如下:
~~營業里程小於100公里,沿線人口稀少者。
~~定期旅客的單程運量低於3000人次、貨運量一天低於600公噸。
~~有其他運輸工具競爭,導致客貨運運量減少者。
定期每日少於三千人以下在日本視為賠錢要務實的轉型
雖然後面不是所有83條鐵道廢線, 但大多數路線改為公車營運降低成本, 當然廢除前一年定會吸引鐵道迷等來回溫, 迴光返照一番
台鐵要是只靠這幾條觀光線早垮了, 還不是拿全島幹線營收去攤, 總要有個營收主力幫忙貼不賺錢, 只是所有支線裏虧的較少也棒, 所以台鐵奉交通部命研究差異票價, 個人看未來就是加價居多, 如同電業法通過後部長宣稱以後可以選擇不同的"電力服務方案"般的文謅謅, 不就是未來加電錢的同義詞
公共運輸不能永遠低價賀陳旦指示檢討台鐵票價| 綜合| 要聞| 聯合新聞網 [https://udn.com/news/story/7314/2360291_green]
對了, 台鐵還有貨運業務, 服務旅客部份這些東南亞移工的票箱收入貢獻不少, 只靠本國客更慘, 所以才有九站增設東南亞語服務, 新竹也有的樣子, 高鐵就沒聽過, 加上常年控制精簡人力精省成本, 號稱去年開始小賺, 17年賠錢路, 不過年底抗爭搞得要再增加人力就是成本開支
有些人愛軌道愛的要死想蓋就蓋吧, 反正竹市還有舉債空間, 潛藏地方退撫負債缺口慢慢少少還就好了, 全台一縣一輕軌, 一鄉里一車站, 超英趕美前瞻了, 反正賠死了就丟回去, 大不了哪天撐不住就廢線吧, 重演就好了, 軌道拆一拆還可以變賣
但蓋了別亂加我的房地稅補貼輕軌, 要加請向最能受益延線房價大漲的店商住家收取
而台中市豪氣調漲地價稅補市庫, 因重劃區特別多, 重劃配地後某些千坪地主一舉增加五六倍稅額哀哀叫, 但相對的市庫增加不無小補才能作更多建設補貼是吧, 所以林市長在台中到現在還沒買房是嗎? 是的話這些稅負加不到他耶
帥哥市長去參訪的北九州小倉線1985年開始營運同年底就一千萬人達成, 換算後每日就是平均快三萬人搭乘, 快九公里路線每年固定營運成本費用也大約八億台幣多, 維持到現在每年還是淨損, 北九州市大多數會每年固定補貼九千多萬到一億多日圓, 北九州市才約一百萬人, 2015的市政收入近二千億台幣實力雄厚, 2012三月下旬破三億人, 營運超過27個年頭, 平均後運量還挺固定的基本三萬人每日, 一輕軌系統的最小日運量要維持五千人來著?
議政府市破產高架輕軌營運費用維持每年也大約十一億台幣, 也許是因為用到西門子的膠輪輕軌列車成本高, 我們可以用台車精省.....
=====
.....事實上,台北市跟新北市為了環狀線中環段(第一階段)已經開始有些爭執,因為這條捷運線通車後,它的現金流量預期會是負的,但這筆虧損到底要由誰負責?」也就是說,柯市長擔心的甚至是負的自償率,也就營運收入根本無法支應營運與維修成本,更不用談攤還興建成本.....
===
...台灣車輛的目標市場包括四鐵(台鐵、捷運、高鐵、輕軌)的新造車、維修車及更新車,初期以承攬台鐵新造車及捷運電聯車之工業合作為主,中期以承攬捷運新造車為主,長期則以高鐵新造車為目標,相信藉由這一家公司的成立,可帶動國內軌道關聯產業的發展,逐步建立國內軌道車輛工業。....
看來台車在本島生意作不完了已經進入中期階段, 全台在中央牽線下未來創造不少需求--承攬一票新造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