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2006年來新竹的
林智堅這2年 是我唯一感覺到新竹有在進步的時刻
來的前幾年 我感覺新竹根本就是在停頓的城市
chiashin wrote:
兩者差這麼多,算不...(恕刪)

以前竹東-內灣線的火車是直達新竹市的,
自從六家線開通後,竹東人只能搭到竹中,
要去新竹市要在竹中轉車,班次又少,常常要等個半小時。

就跟當初台北捷運一樣,住新店-南勢角的以前都有直達車,
後來其他線開通之後,要去台北市反而要多轉一次車。

感覺住在中和跟竹東的居民就這樣變成次等公民了。

回73樓;

內灣<->新竹的班次一樣,大約一個小時一班車,
只是路線縮短成內灣<->竹中,一樣一個小時一班車,
到達竹中之後,要多等半小時的車,怎麼時間上會沒差?

以人口最多的竹東->新竹來說,
如果看好時刻表,假設要搭12;00的班次,
以前12:18就可以到達新竹,
假設現在一樣12;00的班次,12;10抵達竹中,
要花半小時等六家->新竹的列車,
因為12;07六家->新竹的車剛走一班~
不要懷疑,就是有這麼白癡的班次!
lqwe wrote:我2006年來新竹的
林智堅這2年 是我唯一感覺到新竹有在進步的時刻
來的前幾年 我感覺新竹根本就是在停頓的城市


我是1998年定居新竹市的,的確新竹改變的腳步很緩慢,不過要說林智堅的時代才感覺到進步,可能不夠客觀。

我大概想了一下我在新竹市這10多年裡,那一些改變是我有感覺與用到的,其實只花了幾分鐘,也想到了不少新東西:

護城河美化
東門圓環重建
市政府整修
市役所轉型成美術館
老戲院轉型為影像博物館
城隍廟小吃區重整
鄭氏家廟重整
眷村博物館
黑貓中隊文物博物館
黑蝙蝠中隊文物博物館
世博天燈館
新竹公園重整
麗池重整
孔廟翻新
動物園整理與新區塊
十八尖山美化+花季
台鐵六家線
免費公車
後站轉運站
火車站前廣場
香山車站美化
香山長途巴士轉運站
公道五開通
新莊站橋下便道
關東橋市場重建
經國橋開通
頭前溪橋拓寬與治水
溪洲大橋拓寬
頭前溪濕地
頭前溪自行車道與運動公園
十八公里海岸線
青青草原
天公壇周邊美化
南寮舊港轉型為風景休閒區
舊港龍舟比賽
港南休閒區美化
空軍基地開放日
消防博物館
青少年館
東西快速路通車
軍人公墓整頓成紀念園區
鄭用錫古墓還原
清草湖風景區重整與治水
茄東交流道
景觀大道
殯儀館搬遷
環保局焚化爐
焚化爐游泳池
。。。。。等等等

如果再多花時間想想,應該還會記得不少。

林市長現在主要在做的是美化市容,重點在鋪路,整理停車場與公園,資源建設再利用,比較看不到什麼大建設,輕軌會是新竹近史上最大的案子了,就等著看看是否會成形囉。

對市容影嚮最大的違建與違停,林市長可要好好地加油了。

lqwe wrote:
我2006年來新竹...(恕刪)


我新竹人1984年出生,從小就在新竹長大

從童勝男當市長才開始有記憶,再來歷任市長多少有些改變

但就目前為止林智堅讓我感覺到改變最多
新竹市最該作的是鐵路地下化或高架化
消除沿線前後站的距離
雖沒一任作的到,但至少有機會
但結果最終毀於大車站計劃
sunyearhuang wrote:
這之前己經說明夠多了,不想明白,說再多也是枉然。
就現市府來說,它就是立體化的替代方案,替代不是等於或等效。
就你來說替代方案就一定要等效,那也是你的想法。

替代道路這個詞聽過嗎?
連假高速公路壅塞,西濱或省道可以做替代道路
因為走替代道路,同樣可以到達目的地!

鐵路立體化的主要目的是方便鐵路兩側的通行
"大車站"計畫: 蓋商場,蓋天橋叫"替代"方案???
"大車站"計畫讓鐵路兩側的通行改善了???
我是道地的新竹人 說真的 林智堅上任後真的感到新竹有在進步 以前根本換誰都一樣

光拿寶山路進園區的交通來說 在園區工作了十多年 每天開車都在塞 下雨天更是動彈不得 哪個市長真正處理過這件事?

林智堅處理了

現在每天都順得要命 還以爲在放無薪假

光這點我下次選舉就一定投他
PIANISSIMO_0123 wrote:
我是道地的新竹人 ...(恕刪)

我記得二十多年前,有次在下班時間+下小雨的天氣,從交大光復校區坐校車去博愛校區,光從交大校門到光復路這段約600公尺的距離,就花了半個小時。

十多年前,二十多年前,園區的交通狀況比現在糟多了,這二十多年來,進出園區的道路幾乎都拓寬過(你提到的寶山路,以前只有兩線道),還開了新路、新交流道、新陸橋等等..........不要忽略前人的貢獻。

PIANISSIMO_0123 wrote:
我是道地的新竹人 說真的 林智堅上任後真的感到新竹有在進步 以前根本換誰都一樣
光拿寶山路進園區的交通來說 在園區工作了十多年 每天開車都在塞 下雨天更是動彈不得 哪個市長真正處理過這件事?
林智堅處理了
現在每天都順得要命 還以爲在放無薪假
光這點我下次選舉就一定投他 ...(恕刪)

就只規劃個調撥撥車道就可以獲得你這樣歌功頌德,還真容易滿足。
沒有公道五的開拓,寶山路任你怎麼調撥離間都沒有用。
園區的交動是動態在改變,路也動態改變了很多(公道五的拓寬,經國橋,慈雲路,到興隆橋對園區交通都有很大的幫,連寶山路的拓寬也不是這一任做的),下一任若因應需要,把慈雲路也改成調撥車道改善了慈雲路,不知到時候你會不會又把前面幾任的努力全又作癈。
給人短視近利,沒有長期規劃的感覺,人們往往只看到眼前的利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3)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