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新竹輕軌路網計畫 預算三百億


iepmis wrote:
又來新竹市沒有這個...(恕刪)


又來了

運量運量運量, 有問題嗎? 沒那本事硬吃只是會出事而已, 資料一堆了在新竹市的討論軌道上都有給, 自己爬, 台中市公車日運量三十幾萬人, 基隆市日運量超過六萬多人, 竹市日運量就只有一萬多人, 台中基隆公車運量底就是比竹市高, 運量養成底子夠, 而竹市硬蓋結果後面就是貼不完, 跟會生不會養一樣道理, 如果要淪落多比拼誰撐得久這種心態, 那也輪不到一個省轄市, 先去抗議財劃法不公再來談, 不修財劃法無解, 補助款不是靠哪個縣市繳稅多誰就配得多, 竹市未來這幾年也不可能配到超過五十億

基隆輕軌暫定81億造價, 基隆市還想逼台鐵出面營運, 基隆市不用成立公司這種如意算盤, 竹市也要叫台鐵出面嗎?

sunyearhuang wrote:
真的服了你!那是在...(恕刪)


你要硬挑個別話, 沒意見, 但波士頓輕軌運量事實例況全部擺在面前, 一萬人搭輕軌作基底, 好可憐, 賠到脫庫只是必然結果

要靠現在這種不上不下園區不管制開車養成改搭其他交通公共運輸具養成習慣, 就是難改變啦, 高雄輕軌的景況就是另一個實證,

高雄輕軌頭八站初規劃也是以每日一萬五千多人當基底慢慢爬 vs開張只有過五千人每日慢爬, 居然還減班無非就是降低營運成本因為客源收入不佳

我想退休 wrote:
林智堅前天也參訪岡...(恕刪)


單軌的電車不必出國看,新竹縣關西的六福村動物區就高架單軌的"蒸氣火車"看動物。

園區上班時間往園區、下班時間出園區都是可怕的塞車時間,那除了這些時間外誰來搭這條路線的輕軌?

可是大家都會老,等到六、七十歲時,不論你是開車或是騎摩托車,想必很容易變成不受歡迎的用路人?

後面車子狂按喇叭的逼車、交通警察不停處理小擦撞事故、…

所以大眾捷運是處理廣大群眾行的問題,路線應該是走人口稠密、商業活動高的地方。

現有臺鐵六家線只對那幾站附近要去搭高鐵,多提供了一種交通方式。

一來班次不密集,也沒有參考高鐵發車時刻;二來週邊停車也不方便,運量想要再提升應該很有限?

新竹老頭子 wrote:
單軌的電車不必出國...(恕刪)


歐洲薩爾斯堡城中區, 只准輕軌或說路上電車還有公車進出, 私家車不准進入, 所有要進城中區的開車者通通在城中區外圍集中免費停車, 然後花錢改搭公共運輸進城中區, 人家是這樣在養公運量,

至於六家輕軌或說偏外圍, 至少印象新莊站外尚有個快數十個停車位的停車場供停放, 要不要收錢就不知道了
chiashin wrote:
1.先說一下輕軌的營運費用,每年要花多少錢,這樣比較好評估!

輕軌型式和依建置特性差異不小,新竹若要建置就會有實際評估。
一般以車公里營運成本,輕軌營運成本約公車糸統的兩倍。但車載運量是公車的數倍。
人運成本,運量少時,會比公車高,達到公車運量兩倍時就會反而便宜。
我說輕軌不是什麼吃錢獸,是這個意思。
但有一個前題,地方政府不能出太多錢。出不了那麼多錢,就是舉債,舉債就要還本息。
那是會拖跨財政沒錯。高鐵會搞到要破產。不是沒運量,而是利息負擔太重。

chiashin wrote:
2.竹科15萬工作人口,但是有多少人住在輕軌沿線?或是會轉乘輕軌?

我是用1/15人口保守估計的。你覺得太高嗎?
要得到更準確的數據,可以發問卷給園區的公司,會比什麼電話民調,少少的取樣數準確。
我相信1/15己經是很保守的估計了。
小客5509 wrote:
又來了

運量運量運量, 有問題嗎? 沒那本事硬吃只是會出事而已, 資料一堆了在新竹市的討論軌道上都有給, 自己爬, 台中市公車日運量三十幾萬人, 基隆市日運量超過六萬多人, 竹市日運量就只有一萬多人, 台中基隆公車運量底就是比竹市高, 運量養成底子夠, 而竹市硬蓋結果後面就是貼不完, 跟會生不會養一樣道理, 如果要淪落多比拼誰撐得久這種心態, 那也輪不到一個省轄市, 先去抗議財劃法不公再來談, 不修財劃法無解, 補助款不是靠哪個縣市繳稅多誰就配得多, 竹市未來這幾年也不可能配到超過五十億

基隆輕軌暫定81億造價, 基隆市還想逼台鐵出面營運, 基隆市不用成立公司這種如意算盤, 竹市也要叫台鐵出面嗎?


還是沒說到桃園台中台南養不養的起他們所規劃的那些捷運?加上他們破千億的負債怎麼還?

閣下的論點十分簡單,就是新竹市養不起,因為中央補助少。

其他地方閣下也不講養不養得起,只說中央補助直轄市多,所以比新竹市屁股大,但是不談破千億的負債,如果他們真的屁股大,現在也還沒捷運,就負債越來越多,真蓋了下去,光靠現在公車的人數,還真的養得起?這點閣下完全不敢談。

閣下的意思就是新竹市沒資格蓋捷運,只能繳稅幫那些直轄市擦屁股是吧!

只談運量?哪條軌道是靠運量來打平成本的?運量的票價收入只是收入其中一個小比例而已,閣下將運量視為100%的收入來源。

台中桃園要蓋的是中高運量的,土建成本高,台南市要建單軌,基隆市是建路面輕軌,新竹市與台南市應該是相同的,可能是單軌,這個建造成本就比桃園台中低很多。

台中公車搭乘人數多,但是撐得起藍綠兩條高運量嗎?還有雙港線、太平霧線,撐得起嗎?撐得起嗎?閣下難道又要說直轄市補助多,虧錢好幾年也沒關係,但是閣下不敢談台中破千億的負債怎麼辦?

桃園除了機捷外,還有綠線、橘線、棕線,設計成地下化高運量,目前負債加上這次提出幾千億的計畫,負債一定破千億,光靠運量撐得起這麼多條嗎?撐得起嗎?撐得起嗎?

閣下連新竹站的旅客人數都講錯了,您提出的其他數據可信度是多少?

這幾個城市的捷運,如果運量撐不起,地方養不起,只能靠中央的補助來養牠們的大屁股,意思就是要靠新竹等非直轄市的縣市來繳稅幫他們擦屁股。

閣下的論點就是直轄市養不養得起沒關係,反正中央補助多,所以屁股大,完全不談為何新竹市要繳稅幫他們擦屁股!


sunyearhuang wrote:
輕軌型式和依建置特性差異不小,新竹若要建置就會有實際評估。
一般以車公里營運成本,輕軌營運成本約公車糸統的兩倍。但車載運量是公車的數倍。
人運成本,運量少時,會比公車高,達到公車運量兩倍時就會反而便宜。
我說輕軌不是什麼吃錢獸,是這個意思。

不好意思,不太懂這些,但是直覺上覺得有問題。

所謂營運成本是公車系統的兩倍,請問是怎麼比的? 可以說清楚一點嗎?

小客5509 wrote:
公司外勞佔產線的三分之一以上, 住青草湖一帶宿舍, 這些人排班上線時也不可能搭未來輕軌甚至搭公車, 都是集中包車前來園區廠區, 也多半是下班集中回宿舍, 未來輕軌平日賺不到這些外勞的票錢頂多只有假日, 但這些正是園區工作人口之一, 機車族也別想會去搭了...(恕刪)


連資料都不會查,一看就知道只憑自己的印象寫出來的。

竹科的外勞有多少?只有不到七千人,非外勞有十四萬人,碩士以上約五萬人,意思就是非研發人員又非外勞的人數大約九萬到十萬人,這些人是固定時間上下班的。

科學園區從業員工統計 106年1月

能不能吸引這些人轉搭高架單軌捷運?只需要一成每天就有一萬人,來回就有兩萬人次,距離閣下一再強調的最低運量五千人次,足足多了四倍,要談運量預估,為何不敢談這個?這個還是沒有公車路線的人數的預估,閣下所指稱的新竹市每日公車搭乘人數是不在此預估之中的。

有其他網友說除了上下班之外怎麼辦?

上下班只是固定的人數基礎,園區還有數量龐大的商旅人數,如果路線的規畫能經過人潮較多的百貨、醫院、公家機關等,就會有非上班時間的搭乘人口。

北捷非上下班時間,很多路線與路段搭乘人數也是非常少的。
怎麼很多人還是在管新竹建輕軌會有多少竹科的人搭乘呢?新竹建設輕軌當然是給全體市民及觀光客使用的,怎麼會去只想著竹科要做什麼呢?竹科的人就好好的上班,不要老是干預任何新竹的建設是不是都要給竹科使用,很奇怪餒,新竹的建設行有餘力之虞自然會去考慮竹科,但不是所有的事都是竹科竹科的啊!新竹市政府不是只為竹科服務的好嗎!
sunyearhuang wrote:
我是用1/15人口保守估計的。你覺得太高嗎?

竹科官網的介紹:
新竹科學工業園區轄屬六個衛星園區,分別是新竹、竹南、銅鑼、龍潭、宜蘭與新竹生物醫學園區等科學園區,總開發面積1,348公頃,目前所有衛星學園區已有廠商進駐並開始營運。截至目前,核准廠商數已經超過520家,員工超過15萬人,實收資本額超過1兆元;近三年平均營業額均突破兆元。
-------------------------------
15萬人是六個園區加起來的人數。


以竹北到竹科來說,搭輕軌省下的時間有限
走去輕軌站5~10分鐘,等車5分鐘
竹北到園區至少20分鐘
再走去公司5~10分鐘
加一加也要40分鐘左右

以我幾年前從竹北到竹科上班的經驗
騎機車約25分鐘(走經國橋、慈雲路)
開車早上約7點就出門,大約20~25分鐘,晚上約7點下班,開車約40分鐘(走中山高)
坐輕軌並沒有省下時間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7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