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新竹輕軌路網計畫 預算三百億


我想退休 wrote:
不去推坐公車,反而去推輕軌
結果公車倒了,一些離輕軌遠的會痛到唉唉叫...(恕刪)

有那一個城市因推捷運而導致公車倒閉的?
基本上軌道捷運輸不可能面面俱到,所不及之處就是要有公車或BRT接駁或補足。
有些城市是地鐵捷運,傳統鐵路和公車共同形成捷運網(還可以車票共用)。
捷運的發展初期,公車會慢慢轉型,最後會和軌道共同形成大眾運輸網。
兩者是水幫魚,魚幫水的關係。
cckm wrote:
高鐵原是純民營公司,主要股東個個精明生意人,
當初搶標高鐵時,難不成都沒算過利息支出有多少?...(恕刪)

當然有,未蓋之前也佷多人提出政府零出資的荒謬(把應該出錢的部位完全舉債舉債代替,再用超高營運量來攤還本息)。
股東當然是聰明人當然也知道這道理,參與高鐵目的都是包高鐵的工程獲利,跟本沒有人想去賺營運利潤。
高鐵蓋好後,該賺的早就進到口袋了,高鐵營運財務出問題了,有私人股東再從口袋拿錢出來的嗎?
都嘛去給政府去收爛攤子。

hayato567 wrote:
道路不能這樣比喻.
政府造路,財團造鎮.
除了有不動產稅收之外,也會增加買車開車的意願,牌照燃料稅也增加.....(恕刪)

你都懂這個道理豈有不知軌道捷運的週邊效益和增稅效果大於開設道路?
北捷扣除利息支出,本業是賺錢的。加上利息支出雖虧,但靠業外收入就能轉虧為盈。
這還不算土地增值等沒算進北捷收益的市府收益。

hayato567 wrote:
合併前台中市是150多萬人口,密度也比台北市高.
您也提到原高雄市也優於台中市,
高雄市都虧損這麼嚴重了,
那原因為何呢?
我想不能只用人口數量跟人口密度來去單純評估大眾運輸的可行性.


原台中市人口從沒有超過110萬,不然就不需要縣市合併升格讓人口超過120萬門檻。


===人口統計電子報第《2051》號===
98年12月暨年度全國各縣市人口統計

縣市  面積(km2)    人口  密度(人/km2) 人口增減 成長率(%)
========================================
台北縣2052.5667 3883653 1887.22  3774  0.10
桃園縣1220.9540 1978782 1620.69  1885  0.10
台中縣2051.4712 1562126  761.47   784  0.05
台南縣2016.0075 1104346  547.79    30  0.00
高雄縣2792.6744 1242973  445.08   207  0.02
基隆市 132.7589  388321 2925.01  -175 -0.05
新竹市 104.1526  411587 3951.77   637  0.16
台中市 163.4256 1073635 6569.56   897  0.08
嘉義市  60.0256  273861 4562.40   -69 -0.03
台南市 175.6456  771060 4389.86   230  0.03
台北市 271.7997 2607428 9593.20  -451 -0.02
高雄市 153.5927 1527914 9947.83   475  0.03

hayato567 wrote:
高捷有捷運的地方只有舊高雄市區.
要說高雄市不及新竹市,這自己要在study一下真實情況....(恕刪)

那你要不要study一下,新竹輕軌預訂經過區域的人口密度?
而且只是一條輕軌喔!不是高雄一開就是兩條重運量路線,這個你要不要列入評估?
本來捷運評估就不是只有人口總數量一項因素。人口集中性,工作集中性,就學集中性和生活流動性都會是更重要的指標。前三項因素新竹是非常具有優勢,不去評估這些因素,只說高雄市人口比新竹市多多少,人家一反駁密度問題,就縮成舊區來比較,那新竹可不可以去掉山區和人口極少區(如面積佔最大的香山區)?
捷運評估是多方面的,不是比單一因素。也不是人口未達台北市就不能蓋捷運。捷運有重運量,中運量和輕運量不同等級。
依人口條件(不是只有數量喔!人口集中性,工作集中性,就學集中性和生活流動性都是人口條件)
輕軌是輕運量,本身還有很多種形式也會有不同運等級可以選擇。新竹條件不差甚至可以說佷有優勢,何以只是要一條輕軌,被說得好像窮鄉僻壤,連輕軌條件都沒有。

iepmis wrote:
原台中市人口從沒有...(恕刪)

是筆誤,已修正,也有提出99年的人口數據,以數據為主。
新竹市免費公車辦這麼多年了,如果有經費再增加班次、新增路線、增設轉運站,完全可以紓解交通,效果會比輕軌捷運更好,服務區域更廣‧

新竹市竹北市很多塞車路段路旁都還有停車格,塞車路段的路邊停車格、黃線應改畫紅線,讓出一個車道來紓解車流,新竹縣市交通規劃整頓緩慢沒魄力‧

輕軌建設經費龐大,且無法全區服務靈活度差,新竹市應該走免費公車方向減少民怨‧


新竹市跟本不適和公車,只會造成交通阻塞。每次路邊停車就造成後方阻塞。
新竹免費公車辦不起來主要還是

1. 公車班距太長

2. 沒有優先路權

關鍵還是沒有像台北捷運一樣有優先路權

搭免費公車還是一樣塞在路上等紅綠燈

倒不如自己騎車就好了...
sunyearhuang wrote:
你都懂這個道理豈有...(恕刪)

就是因為懂,所以才說在光復路蓋軌道的效益不大(我沒反對蓋軌道運輸).
因為新竹市的商業區都是以車站前站為主,後站只有一點,
光復路以南幾乎都是學校用地跟機關使用的用地還有零星的住宅跟商業用地,
學校用地課不到任何不動產稅.
住宅還是商業用地只要申請自用住宅,稅率就是原本的1/5,我假設你懂.
光復路以北也是只有少部分是商業用地,大多數是住宅用地,所以稅收很少.

想藉著捷運搞都更?台北新北的土地價格是新竹的3~5倍以上,都這麼難搞了.
你奢望新竹會比較好搞都更?!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7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