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新竹輕軌路網計畫 預算三百億


dgame wrote:
關鍵在於新竹能不能養得起這個輕軌(營運層面)
如果養不起(ex, 17海岸自行車道 還有 世博台灣館)
結果就是一個放著讓海風侵蝕,一個就關門大吉....

自行車道關門大吉了?怎麼我還常去吹海風?
捷運是基礎建設,世博館不是。
hayato567 wrote:
以上是你自己回覆其他人的.
北捷有學生族群,
新竹市區只有兩所大學,竹捷也只經過清大而以,
所以目前的路線學生族群不多,
還請提出更具有潛力的路線.

會用學生不只兩所大學啦啦!
好吧,也沒關係,就只比大學。
你算算看台灣有那幾條捷運是經過兩所大學以上的。
為什麼別人少於兩所大學可以蓋,新竹兩所叫做只有?
別人可以蓋重運量,新竹連一條輕運量都不行?
sunyearhuang wrote:
自行車道關門大吉了,怎麼我還常去吹海風?
捷運是基礎建設,世博館不是。...(恕刪)

我過年時也有回去, 但17km太長, 沒有騎完

沒錯,軌道工程可以使用百年, 台灣鐵道由日本時代使用到現在
比起公車,輕軌剛開始的軌道工程費用高, 公車很少超過20年, 但輕軌電車可以使用50年
在燃料上, 電車使用電廠發電的能源效率會高於公車的柴油引擎
維修/零件上, 長期分攤下來會比公車省錢

最重要的是一定整合台鐵路網,不要重複投資,有1+1的效果, 軌距必須和台鐵相同1067mm, Tram-Train這種車是可以停火車站, 也能停城隍廟
荷蘭海牙中央車站

海牙路面, 輕軌就只是有軌道的多節公車


報載,新竹環線輕軌,「大新竹輕軌路網」的路線規劃是從現有的新竹火車站為起點,行經後車站的東南街、食品路、忠孝路之後,轉進新竹市的主要幹道-光復路,再連到新竹科學園區裡的園區一路之後與台鐵軌道並行,並且和台鐵的新莊車站、竹中車站、六家車站形成跨站平台。抵達竹北高鐵特區之後,再沿著竹北市的主要幹道-光明六路興建輕軌軌道、進入竹北市區,並且轉入台1線-中華路繼續南下,走回新竹火車站,完成整個輕軌循環網路。

是的,會用的學生不只兩所大學!
後車站的東南街、食品路、忠孝路之後 -光復路
食品路有體育場/動物園/麗池 ,離學府路不遠, 學府路有建華培英/竹中省商/交大 ,如果能走學府路是更好,
以前外地生是由後站走到學府路,比起來,食品路還近了一些,住竹東/竹南/竹北外地學生應該也能利用?
或是設免費自行車也能點到點
食品路、忠孝路 要穿過 東大天橋? 忠孝路比較窄? 這裏連光復路,光復路要高架?
光復路有光大,建功,清大交大 到園區 , 經過很多學校, 怎麼會沒有學生 ?

園區一路之後與台鐵軌道並行,就是共用軌道, 走六家線的鐵軌, 竹北的路很寬,不比轉入台一線? 直接走路面接上縱貫鐵路, 走台鐵鐵軌到新竹

新建軌道只有 東南街、食品路、忠孝路之後 -光復路 及 光明六路 , 也沒有土地取得的問題, 速度應該會快很多
而且電車一旦進入台鐵軌道, 就能串聯台鐵的乘客

而且, 路線都沒有經過新竹市東區,中正路,市政府,城隍廟,棒球場, 巨城 ? 能不能串起來?
herblee wrote:
新建軌道只有 東南街、食品路、忠孝路之後 -光復路 及 光明六路 , 也沒有土地取得的問題, 速度應該會快很多 ,...(恕刪)

新竹縣如沒興趣新竹市自己來,光明六路改走公道五成環狀路線。
這兩條路覆蓋幾乎是整新竹東區(佔全1/2人口)的精華地帶還有公道五到頭前溪帶狀預定開發的重劃區(千甲,光埔二期),應該是一條黃金路線且兼俱帶動新興區的功能。六家線可惜為了遷就既有台鐵路線離公道五太遠,導致難以發揮真;正捷運的功能。
我以前讀交流道下來的大學,通識課程的時候製作過新竹路面輕軌運輸系統的專題報告。
問卷當中發現真正會利用到大眾運輸的不是大學生,而是周遭通勤的光復中學學生,以及在工研院竹東院區那個方向工作的上班族。最有效益的路線是能夠和台鐵不共軌平行,透過快慢緩急分離原則,密集發送路面輕軌班次搭配長途的蛙跳區間火車。新竹在當時廣開免費公車路網,可是絕多數通勤族並未加以利用。主要在缺乏最後一哩的接駁。雖然在那個當下前任市長時期開闢了多達二十條的通勤專線,卻似乎沒有達到效果。建立好竹南到竹北的A級路權輕軌,再來是適合新竹車站往竹東的A級路權輕軌。專題組內多數有機車騎乘經驗,以自身經驗闡述大型車對於機車的危害,很早就排除在現有路面上排擠機汽車的。在吸納現有(1路/5608路)公車運量原則下,基本上是走與光復路平行的北側區塊。
如果當時二十幾條通勤專線公車有發展一兩條的起來,說不定在徵收土地難易度上更適合優先興建。不過吸納現有台鐵、1路公車流量是短期最有效益的作法。再來,採用的技術有多種選擇。氫燃料電池輕軌是玩具,超導電纜輕軌也是玩具;鋰電池輕軌有老化妥善率問題,超級電容輕軌在十年內或許有機會大幅微縮解決體積重量問題,普通電纜輕軌有調度高電壓的站體大型化問題。
B級路權比較容易興建。但誰想在騎機車時遇上它?時速高達五六十公里的車子飛速逼近,質量十噸等於好幾台砂石車具有相當驚人的衝量。

sunyearhuang wrote:
關鍵在於新竹能不能養得起這個輕軌(營運層面)
如果養不起(ex, 17海岸自行車道 還有 世博台灣館)
結果就是一個放著讓海風侵蝕,一個就關門大吉....


自行車道關門大吉了?怎麼我還常去吹海風?
捷運是基礎建設,世博館不是。...(恕刪)


你是刻意曲解我上面的文字嗎? 明明我的ex 跟後者順序是對應的
自行車道 --> 海風侵蝕
台灣館 --> 關門大吉

此外,給你看年初的報導:
https://udn.com/news/story/9/2265936

因海岸氣候影響,造成硬體設施破損,常接到遊客抱怨步行容易跌倒,另外在欣賞海景之餘,也必須注意鋪面是否有破洞,影響休憩品質與安全。
時常騎17公里海岸自行車道的車友黃先生說,最近騎車經過港南風景區與風情海岸欣賞海景與夕陽時,發現車道已經煥然一新,騎起來更加舒適,而白雲橋更換鋪面後,自行車友不用再左閃右閃避開坑洞,這種感覺更安心也更安全。

年初花了千萬就是為了重鋪部分車道 還有修補坑洞.
這個在年初前,已經數年沒有維護了.

我不知道你是否"騎過"這17km 的自行車道
17公里的自行車道 修補之前早就被風蝕 跟海砂佔據了滿大的一塊
騎車必須避開好幾段才能夠完成
(這是我去年騎好幾次的感想....)

道路建設是必須的,可是應該考慮到的是錢花下去是否值得(必要性)
跟建設的持續性
畢竟,不能只考慮一代人的方便
而忽視下代人的負債

-----
不過,如果你只是想玩文字遊戲
我是真的懶得奉陪
新竹市府表示,將以爭取全額補助為目標,如不能如願,也會要求臺當局依新竹市屬三級財政的“84/16”比例分攤。如輕軌300億,竹市應負擔48億再分8年,每年6億,“有能力”。但多名議員不諱言若配合前瞻計劃支出,會排擠其他建設,何況還負債100多億。

目前負擔多少都還不知,但全額是絶不可能的
負債100億應只是基本的起跳
更何況效益不大,蓋了輕軌竹科交通也不會變多好
而且也只有上下班時才有人坐,其它時段人少,班距拉長
而且養輕軌,每年不少飼料費,誰出?????
大車站就更沒必要了,毫無效益

小英說前瞻不是債留子孫
這是笑話嗎?
事實就是,而且絶大部份是不需要的建設
錦上添花的建設不需要了
台灣每年都舉債,前債未清,又來新債
未來人口又少,老人又多
現在就把錢花光還負債
後代要怎麼辨??
freds wrote:
我認為有的縣市最後...(恕刪)

+1

大家講的都對

贊成新竹保持現狀即可

中央地方.大家皆大歡喜

30億經費趕快退回中央(30億其他縣市搶著要.....)



herblee wrote:
光復路有光大,建功,清大交大 到園區 , 經過很多學校, 怎麼會沒有學生 ?,...(恕刪)

真的不要太期待學生族群~
個人經驗與觀察如下:
清大交大:住宿的居多沒什麼機會利用輕軌或大眾運輸(回家除外),出門騎機車,UBIKE偶爾看到有人騎.

建功:國小/中學走路或父母接送,高中或許有機會用到輕軌.

光復:遠的坐校車,近的或許有機會用到輕軌.

竹中/高商:竹東來的坐內灣線,苗栗/竹北的坐緃貫線,新竹市的以前都是騎自行車,現在騎的人少了.到校方式不明,
大概又是父母接送吧~
新龍巴士有針對竹中/高商提供學生專車,每個路線大概一台小巴的運量

新竹縣市其他私校:如磐石,義民等,有學生專車,我看還蠻多人坐的.

竹北高中:新竹市蠻多人坐公車到竹北高中上學(竹北口下),輕軌有經過或許可以取代
freds wrote:
真的不要太期待學生...(恕刪)

大學生搭輕軌的機會不多,尤其清交大住校的比例很高
以前常常一兩個星期沒出過校門,出校門大多也是到清大夜市吃消夜

當時有台機車,因為常常很久沒騎,常會搞不清楚放在哪個車棚
有時以為放在前門,找半天找不到,再跑去後門找,光找機車就花半個小時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7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