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新竹輕軌路網計畫 預算三百億

herblee wrote:
到竹北光明一路吃飯的時候, 周邊停車場都很滿,等停車都要等半個小時才有位子
如果有輕軌電車+Park&Ride停車轉乘區,免費停車,市區停車場就能提高收費

淡水只有13萬人口, 還蓋了13.99公里(建造經費153億元)的淡海輕軌
新竹市有43萬人,人口密度4,208.46人/平方公里(台灣的第3位), 竹北市有17萬人口 ,條件都比淡水強太多了!

1.縣政府四周明明有很多停車位,停好車走到光明一路,大概5分鐘而已!

2.淡水還有大量的遊客
chiashin wrote:
1.縣政府四周明明有很多停車位,停好車走到光明一路,大概5分鐘而已!

2.淡水還有大量的遊客
...(恕刪)


1.因為有老人,有小孩,都是先下乘客再去停車, 是的,如果有輕軌, 轉乘一站,縣政府周邊停車場的利用率就能大大增加

2.新竹沒有經營"遊客" ,新竹貢丸不輸給淡水漁丸? 新竹米粉不同於埔里那種粗米粉
新竹的國定古蹟不會輸給淡水, 竹塹建城比台北還要早,北台灣的行政中心──淡水廳廳治當時位於新竹, 不是在淡水!
新竹城隍是都城隍, 位階是全台灣最高的城隍爺
到新竹先看這個火車站
新竹車站,總督府鐵道部建築師松崎萬長(松ケ崎萬長)的作品。1913年啟用,是全台現存車站中最古老的火車站,採德國哥德式建築的造型元素,為德式建築於臺灣的代表作。
前方是扇形站前廣場, 中間那條中正路,直通東門圓環, 圓環當中有城門,迎曦門(東門城)現存的磚石城池則完成於1829年。 兩旁還有護城河。

中正路(日本時代稱 驛前大道(由火車站-東門城-新竹州廳-新竹神社(現在的新竹靖廬)-新竹機場)
現在中正路上有影像博物館(國民戲院), 消防博物館(上面很多燕子窩),市政府(日治新竹州廳),北大教堂(聖母聖心主教座堂)
中正路到中央路左邊, 通往城隍廟 , 右邊 竹市美術館暨開拓館(日本時代的新竹市役所)
北門街(老街)連接新竹城隍廟、長和宮、清朝開台進士古蹟群(進士第)、清朝開北台拔元遺址、台灣四大林園之一 北郭園(北郭煙雨)遺址,跨越中正路到新竹市演藝廳。是一個完整的文化圈

中正路的右邊通往東大路,東大路往西的路底有黑蝙蝠中隊文物陳列館,新竹市眷村博物館,南寮漁港,新竹市休閒漁港、貝殼公園、、海鮮一條街、新竹沿海十七公里海岸觀光帶
東大路往東的東門街有"辛志平校長故居"越過鐵道,有麗池,新竹市立動物園為全台現存最老的動物園,新竹孔廟, 再往上有18尖山

太多了, 說不完..........





我想退休 wrote:
下一代的金G母??
::::::::::::::::::
實在不知遍地開花的輕軌如何能成為金G母??...(恕刪)

又是斷章取義!討論事情可以不要這樣嗎?
那是在說,沒說明理由直接跳結論很不好的比喻...
算了,要澄清不如自己來,我原文是這麼說:
你能說明為何輕軌是只考慮一代人的方便而忽視下代人的負債嗎?
我如果直接跳結論:輕軌是給這一代人方便舒適,也是下一代的金雞母?

前面的討論你也有參與,應該知道我原本對捷運的看法,很難想像會有這樣的誤會。
chiashin wrote:
大學生搭輕軌的機會不多,尤其清交大住校的比例很高
以前常常一兩個星期沒出過校門,出校門大多也是到清大夜市吃消夜
...(恕刪)

最好是大部份的學生都是從新生住到畢業。
我兩個小孩都在台北市唸書,二年級後全都到新北市租屋。
他們不是特例,她們住的地方都有一堆同學。
如果果沒有捷運,他們不可能住到那麼遠。
捷運會改變生活和居住的,OK?
這變化或許不會3~5年完成,但就是會改變。

好啦,反對方說的都對,學生不搭捷運就不搭,本來學生就只是條件指標的一個而已。
反對方說學生不能期望,說是不能期望。但不要提波士頓沒學生捷運早垮了。
比對條件要公平,不要你學生多所以可以蓋重運量,新竹學生多沒有用,連輕軌都養不起。
那就隨你們挑,要怎麼的條件才可以蓋輕軌,論述輸了,別又像學生一樣又都不算數。


chiashin wrote:
1.縣政府四周明明有很多停車位,停好車走到光明一路,大概5分鐘而已!

下次找不到車位,可以請你幫忙嗎?

chiashin wrote:
2.淡水還有大量的遊客

要反對就說人家有幾百萬人口,新竹幾十萬跟人家蓋什麼捷運。
一提到淡水只有13萬人口,就變成淡水有大量遊客。
遊客只有假日才會多一些,能有多少人,是如何抵過30萬的差數。
新竹也有少遊客喔,但不拿這個來充數。
新竹市有近8萬的流動人口(這是調查得到的,實際比這數還多),淡水有嗎?
他們不是假日來玩的,而是生活,工作在新竹喔!可以扺得過淡水的遊客嗎?

很多人一直在講運量,在講養不養的起,新竹市負債才一百多億,看看負債已經一千多億的台中市怎麼說的吧!

台中市交通局長:不要只想著賺錢!軌道建設要看更長遠的目標

王義川/台中市政府交通局長

行政院推出前瞻基礎建設計劃,最具前瞻性的就是軌道建設。發展大眾運輸、抑制私人運具成長是運輸學的基本常識,一個進步的城市發展軌道運輸是理所當然的。既然如此,那以國家力量發展軌道運輸當然是正確並前瞻的,拒絕軌道建設者的理由,實在令人費解!
台灣軌道運輸包括高鐵、台鐵、捷運和輕軌等系統。城際間透過高鐵與台鐵串起一日生活圈,改變人們的工作與生活。在雙北,中央政府已投入超過一兆元蓋捷運,雙北市民早已習慣搭捷運,開車進市區反而是自找麻煩。於是,雙北汽機車使用降低了,高肇事族群「機老酒」機車、老人、酒駕三大族群也減少了。中央過去的態度是「重北、輕南、忘記台中」,如今投入中部的軌道建設只是填補缺口,但卻是中台灣崛起重要的基礎建設。
中台灣超過九成使用汽機車通勤通學,就連有十公里免費的台中市,也只有5%的人坐公車。中彰投苗每天移動的人口數超過300萬人,生活圈彼此交疊,中台灣運輸系統必須聯合治理,軌道系統更不能分縣市。因此,台中市提出捷運延伸彰化與南投的構想,就是要靠軌道建設帶來城鄉發展,拉近中部與雙北及高雄的差距。
因此,以苗栗、台中、彰化間的台鐵為骨幹,「大台中山手線」北端「彩虹線」串起南苗栗與北台中,南端「微笑線」則串起南台中與北彰化,並提升山線海線鐵路間的運量。此外,台中軌道系統必須考量地形,大肚山將市區與海線切成一高一低,舊市區又有道路寬度不足的限制。因此,包括「雙港輕軌」、「捷運藍線」都同時涵蓋高架與地下。而台中輕軌也不會像高雄的純平面輕軌系統,純平面輕軌適用於歐洲老城區、行人徒步區及交通寧靜區,但台中沒有這樣的條件。因此台中輕軌將不會與汽機車有相衝突的問題。
最近有許多人質疑台中捷運的運量,這樣的質疑和30年前懷疑台北要不要蓋捷運一樣,也和罵內湖為何不採高運量、卻僅和木柵同一系統一樣。「大台中山手線」審查時,有位委員以簡單的邏輯大聲反對,認為台灣少子化,因此台中人只會越來越少。筆者高度懷疑他沒看過報告,也不清楚台中人口不斷成長,預計今年將超越高雄,成為台灣第二大城市。
其實,軌道系統的效益並不在票箱收入,全世界也沒有軌道系統光靠票箱就賺錢的。東京周邊的私營鐵路投入的TOD場站開發所產生的新市鎮開發效益,舒緩首都圈居住與房價壓力,年輕人可選擇住在市郊,反而因為人口密度的降低,TOD場站的悠閒與生活機能,假日吸引更多東京都市民往外移動。
因此,政府投入公共建設若老是在乎自償率,那學校、公園、道路也要算自償率嗎?沒有自償率是不是就不要蓋學校?公園綠地免費使用,是否就不要開闢公園?狹隘的自償率邏輯已阻礙台灣二十年的軌道發展,也因為事事追求自償率,地方政府卯起來湊數字,審查委員說數字浮誇,周而復始,算過一遍又一遍,台灣的能量就這樣慢慢耗盡。
筆者想問發明自償率的人,台灣第一條捷運興建前,當時預估自償率是多少?可以告訴你,報告根本沒寫。因為自償率是當時經建會拿來阻擋國家花錢的話術,如今使得一堆地方政府只能跟著起舞,全體陷入討價還價的無知中。
herblee wrote:
因為有老人,有小孩,都是先下乘客再去停車, 是的,如果有輕軌, 轉乘一站,縣政府周邊停車場的利用率就能大大增加

不好意思,看不懂你的規劃,可以說明確一點嗎?

(不使用輕軌,光明一路的停車場已經停滿的情況下) 開車先把人放在光明一路的餐廳門口,再到縣府周邊停車,然後駕駛步行五六分鐘回到餐廳...吃飽後一起散步去停車地點...
herblee wrote:
新竹沒有經營"遊客" ,新竹貢丸不輸給淡水漁丸? 新竹米粉不同於埔里那種粗米粉
新竹的國定古蹟不會輸給淡水, 竹塹建城比台北還要早,北台灣的行政中心──淡水廳廳治當時位於新竹, 不是在淡水!

我手上沒有數據,但是就我的認知,去淡水的遊客應該遠多於新竹,而且搭捷運的比例很高

徐國勇:罵輕軌是在罵朱立倫?

2017-04-27 14:03經濟日報 記者邱金蘭╱即時報導

前瞻基礎建設軌道建設被批輕軌遍地開花,

行政院發言人徐國勇今天表示,

前瞻建設中的輕軌只有大新竹及基隆輕軌二個。

......
-----------------------------------------------------


放眼整個北台灣,台北有捷運,

新北有捷運,桃園有捷運,

現在連基隆都要爭取要輕軌,

新竹真的不必如此妄自菲簿.

sunyearhuang wrote:
下次找不到車位,可以請你幫忙嗎?

光明一路上有三個中大型停車場,周邊巷道還有大量的路邊停車格
走路5~10分鐘,縣府周邊有數百個路邊停車位,還有家樂福和家樂福對面的停車場可以停車

步行10分鐘的路程內,我估計有2000~3000個停車位,很難找不到車位!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7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