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新竹輕軌路網計畫 預算三百億

sunyearhuang wrote:
要反對就說人家有幾百萬人口,新竹幾十萬跟人家蓋什麼捷運。

不要把別人的發言套到我的頭上,我可沒有這樣說歐!

sunyearhuang wrote:
要反對就說人家有幾百萬人口,新竹幾十萬跟人家蓋什麼捷運。
一提到淡水只有13萬人口,就變成淡水有大量遊客。

分析問題要從多面向分析,那位網友只單純分析戶籍人口,忽略淡水有大量遊客,而且大多會坐捷運,我只是補充一下,有必要這麼激動嗎?
sunyearhuang wrote:
遊客只有假日才會多一些,能有多少人,是如何抵過30萬的差數。
新竹也有少遊客喔,但不拿這個來充數。
新竹市有近8萬的流動人口(這是調查得到的,實際比這數還多),淡水有嗎?
他們不是假日來玩的,而是生活,工作在新竹喔!可以扺得過淡水的遊客嗎?

1.淡水平日的遊客也不少吧!
陸港澳的自由行旅客,一年大約有200萬人,大多會坐捷運去淡水,另外還有日韓和東南亞旅客。
假設一年有200萬外籍遊客去淡水,平均一天就有五千多人了!

2.來新竹的遊客,除了搭高鐵來新竹,然後要去新竹舊市區、城隍廟逛逛,比較會用到輕軌(但是已有台鐵六家線),其他遊客要用到輕軌的比例應該不高。
如果是要玩大新竹,內灣、北埔、綠世界、南寮、青青草原等,必定是自己開車,不會搭乘輕軌。

3.大台北地區,習慣搭乘大眾交通工具的比例很高,加上大眾運輸發達,路線多,班次密,所以光用新竹和淡水的人口做比較,結果可能會失真。
chiashin wrote:
不要把別人的發言套到我的頭上,我可沒有這樣說歐!

我沒說是你說的,只是整個討論串一路下來,就是大家不談整體條件因素考量。
當反對方,提一個為什麼別的城市可以有捷運新竹不能時,讚成方提出數據反駁。
然後反對方就提另一個條件因素,擠掉原條件議題,循環個沒完沒了。

chiashin wrote:
分析問題要從多面向分析,那位網友只單純分析戶籍人口,忽略淡水有大量遊客,而且大多會坐捷運,我只是補充一下,有必要這麼激動嗎?

只是對偱環式對話有點不耐煩,沒有激動啦。
光只從人口總量和密度當然不是總體考量。適不適合蓋捷運,要考量的很多,人口,密度,工作集中性,居住集中性,學校集中性,生活集中性等。效益考量,也不是單純看盈虧。掟運是基楚建設,如困基礎建設蓋不蓋是用盈虧去看,什麼都做不了。
你要針對網友提出的人口密度問題,若回應淡水線不是只涵蓋淡水而己(可以提數據),那就有針對人口相對性回覆。
用遊客很多來抵30萬人人口的差異,未免也太唬哢,以小換大了。
sunyearhuang wrote:
用遊客很多來抵30萬人人口的差異,未免也太唬哢,以小換大了。

1.請不要過度解讀,我當時只覺得單比人口,太簡化問題了,沒有比較的意思

2.雖然淡水我不熟,不過真的要比較,我會賭淡水輕軌。

chiashin wrote:
1.請不要過度解讀...(恕刪)
\

其實平日非尖鋒時段北捷車廂裏都是人嗎?並沒有
也常出現空空蕩蕩的路線,比如說,松山線

可是這是利民的建設,為何不做?
三百億轉做其他建設?做什麼呢?天燈,或其他蚊子館嗎?
為建設低碳環境和改善市容的努力,應該做
iepmis wrote:
很多人一直在講運量,在...(恕刪)


這個就是打算在台中用來均衡城鄉差距的建設,講難聽一點就是在炒地皮。挑一個阻力小,人口稀疏的區域,大舉舉債支出大興土木。如果新竹要比照辦理,會變成輕軌從香山火車站出發經過中華大學,再一路開往北埔的。
herblee wrote:
這種Tram-Train...(恕刪)


因為是你回我,所以我引用你的言

你po了很多技術的資料,我想目前新竹的軌道運輸不是技術上的問題,也不是興建資金的問題,
是否續營運的問題,不要求要賺錢,就算小虧也能接受,但要能營運的下去才是重點.

"到竹北光明一路吃飯的時候, 周邊停車場都很滿,等停車都要等半個小時才有位子
如果有輕軌電車+Park&Ride停車轉乘區,免費停車,市區停車場就能提高收費
淡水只有13萬人口, 還蓋了13.99公里(建造經費153億元)的淡海輕軌
新竹市有43萬人,人口密度4,208.46人/平方公里(台灣的第3位), 竹北市有17萬人口 ,條件都比淡水強太多了!"


對於光明一路吃飯停車問題,
光明一路主要是路外停車場,路邊的停車格都是在文信跟文平路.
你去吃飯的時間是不是星期日呢?
如果是的話,星期日路邊停車格是不收費(非常蠢的規劃)
星期六也只有吃飯時間比較多車停,其他時間還算好找.
但星期六收費時間也很蠢,只收到晚上八點,但通常七點半之後,收費員都不會積極開單收費.
如果像竹東鎮一開始實施的收費方式是星期一到星期日早上8點到晚上10點都以每小時收費,
我想你吃飯時間去停,應該不會要等那麼久才能進停車場.

關於淡水方面,我這兩年也有陸續去淡水,真的是空城,晚上入住的人不多,新市鎮也以家樂福附近跟舊市區比較多人.
但你寫的13萬人口已經是5年以上的事了,不討論台北市跟新北市福利的問題,
目前淡水設籍是16.6萬人,竹北市17.7萬人,相差是1萬人左右

你後面也舉了一些觀光的比較,
我查了一下觀光局的統計,你說的點都不在觀光局統計內,我也不好意思說甚麼.
新竹市觀光人口最多的是已經倒了世博館,去年一到六月是162萬人數,在來是17公里50萬人數.
淡水方面,淡水老街是455萬人數,淡水漁人碼頭是300萬人數,其他的景點我就不多提了,
不少也有接近百萬的人數.
這就是為何淡海輕軌第一期除了做綠山線之外,也做了藍海線漁人碼頭這一段到綠山線G6,
新北市也會擔心運量問題.
如果做漁人碼頭這段做起來,也一定會比到新市鎮G7之後的綠山線更多人搭乘.
之前有人提到為何有些人數只有十幾萬的小鎮可以養的起輕軌,
這就是人潮,請問大新竹的人潮在哪?
真的是宣傳不夠嗎?

淡水方面還有淡北公路,當然做起來人口會更多人,但不做起來,才會有人搭輕軌.
最重要的還是淡海大橋,目前剩下主橋梁部分,
如果做起來,桃園機場到淡海新市鎮是不用1小時,旁邊還有國內坐三望二的台北商港,
你覺得小新竹輕軌有這些優勢嗎?

另外,小堅提出的大車站計畫,看起來只是小車站計畫.
真的要大站體開發,就應該要從東大,西大,南大,這樣的整體街廓開發,
而不是像前任跟現任市長這樣想到甚麼就開發一點,
光是那個轉用站就佔了6公頃多的土地,真是浪費.

另外再補充一下,淡水塞車的情況是從關渡大橋就一路塞到淡金公路的淡大的水源街路口.
竹北跟新竹跟這比起來可能不到一半.
我是就金G母來論事

表達輕軌不可能會成為金G母的理由

sunyearhuang wrote:
又是斷章取義!討論...(恕刪)
hayato567 wrote:
淡水方面,淡水老街是455萬人數,淡水漁人碼頭是300萬人數,其他的景點我就不多提了,

這些數字大部是重覆的。
淡水就這個兩個景點再加個紅毛城吧!
然後呢?455萬,平均一天1.2萬,不自己開車搭捷運的比例會有多少,光這些遊客就可以撐起一條輕軌?
我說園區有15萬工作人口,1/15搭輕軌上班,一天就會有兩萬旅客人次,被笑慘慘慘。
我大方一點給淡水的遊客算1/10好了,一天就2千4百個旅客人次,我要加幾個慘才能形容?
新竹有很多景點沒被列入統計,或許人數談不上百萬,但螞螞雄兵,加起來也會不少。
例如玻璃工藝博工藝博物館,每兩年舉辦一次展覽,旅客人數約有15萬以上,這是買門票統計的。
玻璃工藝博工藝博物館附近有個不小的假日花市(體育場的週邊),每逄假日,都是人擠人。
這些人潮要計算,每年應也是百萬計的。
要比人口就比人口,要比遊客就比遊客,要比工作人口就比工作人口,要比密度就比密度。
不要人家提人口,你就用遊客來抵,那我用流動人口來抵你的遊客,你又不要。
除非是國際級旅遊城市,不然遊客數通常是用來對輕軌運量加分而己,不是主條件,城市人口數才是。
適不適合蓋捷運,蓋什麼樣的捷運,就是拿所有該評估的條件標準來看,其它的都是口水而己。


hayato567 wrote:
之前有人提到為何有些人數只有十幾萬的小鎮可以養的起輕軌,

從人口條件看,輕軌的標準就是二十幾萬人的城市,新竹人43萬人都矮人一半嗎?就算矮人一半也還是夠標準啊!
小小新竹,產值佔全國10%,供獻全國出超30%而己。
我們謙虛一點好了,真的是不大啦,不過如不幫其它縣市建設,蓋捷運的話,新竹應該養得起密密麻麻的MRT。

hayato567 wrote:
另外再補充一下,淡水塞車的情況是從關渡大橋就一路塞到淡金公路的淡大的水源街路口.

那是假日塞而己,新竹是天天塞,塞好幾條。
塞到名嘴來看,直呼誰要來住這鬼地方。
淡水輕軌有臨近大台北650萬人口,又有其它捷運網互連,再加上每年大台北的旅客,條件好太多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7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