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徵求真相:半導體廠排氣到底有多毒???

Derek2020 wrote:
霧霾之所以從大陸遠方吹過來主要是煙囪排放的廢氣總往平高方向擴散,
所以可類推本地所產生的霧霾之與煙囪高度越接近的建案高度其承受霧霾的濃度越大!



呵呵, D大, 上面貼的照片是自動的被您老的眼睛屏閉了?! 煙囪所產出的廢氣基本上先是往高處排放(因為熱氣往上升), 比較輕的污染顆粒與氣體, 會繼續的往高處與遠方擴散稀釋, 比較重的顆粒就會隨著風向/氣溫/濕氣/重量開始往下散落, 因此出現圖片中的現象, 霧霾層屯積在靠近地面的高度, 把平房與低樓層包圍在內, 而煙囪與高樓層卻突出在霧霾層之上.

建議D大重新睜開眼睛看看照片中的霧霾污染的情況吧, 希望霧霾的問題可以早日解決, 不然污染越來越嚴重, D大的低樓層整天籠罩在霧霾中, 來看房子的人可能會看不清D大的物件了.
michaelyu1967 wrote:
比較輕的污染顆粒與氣體, 會繼續的往高處與遠方擴散稀釋, 比較重的顆粒就會隨著風向/氣溫/濕氣/重量開始往下散落

1. 比較輕的污染顆粒與氣體, 會繼續的往高處與遠方擴散稀釋→ 來自大陸或竹北廢氣 光埔高樓層首當其衝。
2. 比較重的顆粒就會隨著風向/氣溫/濕氣/重量開始往下散落→ 光埔中樓層剛好是比較重的顆粒濃度最大之處,承受半導體場廢氣首當其衝。
上述2項正好是本討論區主要探討的主題!
Derek2020 wrote:
1. 比較輕的污染顆粒與氣體, 會繼續的往高處與遠方擴散稀釋→ 來自大陸或竹北廢氣 光埔高樓層首當其衝。...(恕刪)

基本物理:
比空氣輕的粒子,會一直往上飄到雲層(建物的高度,就不用擔心了)。
比空氣重的會慢慢沉澱到地面。但因地表有風,所以只要風一吹,較輕的粒子就會掦起來。
越大的風掦得越高,越輕的粒子越容易被揚起。只要沒風就會再沉澱。
總的來說,比空氣輕的微粒,不用太擔心(或說要擔心的是汚染地球雲層上空的更大議題,不是建物的高低)。
比空氣重的,當然越低樓層影響越嚴重。
至於霧霾,它還是比空氣重,算是很輕的汚染物。所以一點點風就能把它揚起很高並帶向遠處。
所以大陸的霾害才能飄過海峽抵達台灣。
也因為霧霾很輕,一般地表的空氣流動就容易使它在帶2000米以下高度滯留。
雖然高低還是有別,但以建物二三百米以下,差異不大。不用論高低樓層,誰也躲不了!

高低樓層的空氣品質,D大論述和其它專家研究相反,若能說服專家學者或可得諾貝爾奬。
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headline/20130709/35136962/
1.煙囪高度雖然不一但以煙囪平均高度來講,中高樓層在時間上將首先遇到廢氣。又假若廢氣不斷排放,首當其衝的中高樓層其廢氣濃度理當最高。
2. 無論較輕的粒子從低處被揚起 或是 從雲層回降 都在中高樓層交會,所以半導體廠廢氣應以中高樓層濃度最大。
Derek2020 wrote:
1.煙囪高度雖然不一但以煙囪平均高度來講,中高樓層在時間上將首先遇到廢氣。又假若廢氣不斷排放,首當其衝的中高樓層其廢氣濃度理當最高。

不對啦!實際偵測也不是你說的這樣。
你可以說中高樓層是先經過處,但低處卻是累積處。
以輸送帶為例,東西傳送是離源頭越近先先到沒有錯。
一開始後端沒有東西也沒錯,但一段時間後(或說過了平衡時間),就全一樣了。
而未端若不能及時消化送迥來的東西,東西就會回堵,這時候越後端東西就會越多。

Derek2020 wrote:
2. 無論較輕的粒子從低處被揚起 或是 從雲層回降 都在中高樓層交會,所以半導體廠廢氣應以中高樓層濃度最大。

什麼叫"都在中高樓層交會"?
縣浮粒子被氣流往上揚起來,初速會最快,然後受空氣阻力和地心引力影響會越來越慢,最後往上速度變0,然後開始往下沉澱。
這個速度為0的高度,或可稱之為交界或臨界,不應稱之為交會(要和什麼交會?)。
那交界高度為何?那要看縣浮微粒的大小了,越大的越低,越小的就越高。以大陸飄到台灣的霾來說已是PM2.5(小於百萬分之2.5m)。
它的交界高度約是2000米,前面已說過,高低樓層不用龜笑鼈沒尾。
我們生活的地表縣浮微粒,大大小小都有。有大到只會在地表翻滾,也有小到細懸浮微粒等級(PM2.5),會飄到2000公尺的高度。
總的來說,越低樓層最差(大小懸浮粒子都有它的份),越高樓層就會篩選掉較大顆的懸浮粒子。

高低樓各有其優缺點,D大要鼓吹高樓的壞處,何必儘找高樓的優點來砸自己的腳?
高樓有一些公認的缺點,冬天會比較冷,沒電或電梯壞了,走樓梯會累死人等等
人有百百款,有人喜歡住透天,有人喜歡住低樓;有人愛住郷下,有人愛住都市,無可厚非。
但從古到今,從國內到國外,都是樓層越高越貴。
這已表示,總的來說,高樓的好處多過低樓層。


Derek2020 wrote:
1. 比較輕的污染顆粒與氣體, 會繼續的往高處與遠方擴散稀釋→ 來自大陸或竹北廢氣 光埔高樓層首當其衝。
2. 比較重的顆粒就會隨著風向/氣溫/濕氣/重量開始往下散落→ 光埔中樓層剛好是比較重的顆粒濃度最大之處,承受半導體場廢氣首當其衝。
上述2項正好是本討論區主要探討的主題!



啊?! D大今天吃的藥劑可能重了些, 開始在胡言亂語了, 看D大的邏輯是空氣污染顆粒是有智慧的, 專門喜歡去找中高樓層串門子!!!

可惜D大超越了平常的物理常識以及推翻了所有的專家研究分析, 或許D大可以學習柴靜自主製作一個記實的影片, 可以去爭取諾貝爾獎呢!!!

sunyearhuang wrote:
高低樓各有其優缺點,D大要鼓吹高樓的壞處,何必儘找高樓的優點來砸自己的腳?



D大只是手上有低樓層的案件想要脫手罷了........

老實說看D大的發言都是充滿了娛樂性, 在這版上難得一見的奇人!
sunyearhuang wrote:
什麼叫"都在中高樓層交會"?

新竹溼冷空氣中的廢氣傾向往下降,但新竹風大又傾向往上飄。
往下降和往上飄的粒子總量在中高樓層相加,使得中高樓層成為半導體廠毒氣最濃區域!
Derek2020 wrote:
新竹溼冷空氣中的廢氣傾向往下降,但新竹風大又傾向往上飄。
往下降和往上飄的粒子總量在中高樓層相加,使得中高樓層成為半導體廠毒氣最濃區域!


是喔?! 我已經放了多張照片顯示空污大多是越靠近地面越濃, 只要D大可以放上一張照片顯示新竹的空污只會停留在中高樓層, 而低樓層是沒有受到影響的, 那我就相信D大了, 有圖有真像是吧?!











Derek2020 wrote:
新竹溼冷空氣中的廢氣傾向往下降,但新竹風大又傾向往上飄。
往下降和往上飄的粒子總量在中高樓層相加,使得中高樓層成為半導體廠毒氣最濃區域!...(恕刪)

有聽說過東北季風或南風,就是沒聽說有上飄風。若有這種風,好歹給個出處吧?
粒子下降的問題,請在看一下前面我說的說的輸送帶的解說。"最後"還是越低處帶塵量越多。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0)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