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mi88 wrote:
烏鴉有說50吋的CR...(恕刪)

34"? 34" 十萬的 LCD 我沒見過, 一萬多的倒是看過很多. 你倒去是找一台34", 全平面, 有 Full-HD TV, 一兩萬的 CRT 來看看. 誰比較便宜?
以為人人都有錢到常常換新產品? 買得起數位機背? 直接買數位120機不是更方便? 全套可買新車了.
80%的人都入不傅出. 都要付貸款/養小孩......
舊產品物超所值. 耐用. 烏鴉的120機及 LX都不用電池.....
一台dc記錄緊急事故(如車禍)就夠了.
重要場合/紀念/踏青...一定用120 或 LX. 價廉物美. 數萬元用一輩子還傳家古董值錢....


不斷要人掏腰包的新產品好不好見仁見智. 但烏鴉族不愛. 也買不起. 不隨之起舞.
X美去年賠數十億? 可憐的股東/股民.
humi88 wrote:
不斷要人掏腰包的新產品好不好見仁見智. 但烏鴉族不愛. 也買不起. 不隨之起舞.

本來不是在討論建材跟工法嗎?
扯到這邊來也沒人說您一定要買最新最高規的電子產品啊?
大家只是想告訴您時代進步的很快
有些事情跟您想像的完全不一樣,如此而已
扯到敗家去了......再說01本來就是一個勸敗的地方啊......
humi88 wrote:
以為人人都有錢到常常...(恕刪)

也不是人人都會買 120 來拍照. 你重要場合愛用 120 是你家的事, 但是數位相機畫質已超越底片是不個事實. 拿 120 底片比小 dc 然後說數位比底片差?
時代在進步, 幾乎所有物質方面的東西都在進步(心靈方面我就不知道了). 建築材料也在進步. 而且選擇更多. 不管是拋光石英磚, 石材, 木板, 矽酸鈣板還是任何建材你愛用甚麼就用甚麼啊.
現在的大樓是鳥籠? 以前的公寓建蔽率更高吧? 現在的大樓至少都會做個美美的中庭.
我現在回去看以前的房子, 光是浴室和廚房就打槍了(一般平民老百姓住的), 浴室又小, 設備又差, 哪像現在, 都是進口衛浴設備外加按摩浴缸甚至石才砌成的浴池. 廚具都是人造石加上崁入式瓦斯爐, 看起來美輪美奐的抽油煙機, 洗碗機等.
房子蓋得好不好? 會不會漏水, 磁磚有沒有貼好等是看見商的良心, 以前和現在半斤八兩, 但是建築法越改越嚴, 至少現在的房子在抗震, 消防方面會比以前好.
至於建商要賺到飽? 以前的建商一樣賺很飽啦, 而且隨便蓋隨便賣, 現在至少要看起來漂亮才吸引的到人買.



不否認好的建商不少. 但也有很多建商讓人受不了.
小小一塊地蓋了2000多戶. 美美小中庭每戶佔多少? 半夜大地震全部衝下來會不會擠不下?
為何新加坡的建案一樓是全開放空間? 台灣不能? 印象中政府曾推廣.......
新竹東區幾年內擠進數萬新戶. 交通擠爆. 大家受害. 都是高樓. 為何不能規劃成漂亮整齊的別墅專區?
住戶少. 交通自然改善.........

以前3-12萬一坪. 現在已20多萬一坪. (台北100-200一坪). 本來就應該用進口衛浴/按摩浴缸/廚具....
但5年內有的會漏水/磁磚會碰共/輕隔間被撞破等時有所聞. 沒改善空間?
為何住宅大樓要比高? 棟拒小互相遮閉. 今年有view. 明年前後空地蓋更高. view不見了.....

為何獎勵車位變成店面時有糾紛?
為何不是住宅用地蓋住宅?
外表漂亮是必要條件. 但全玻璃外牆住宅是否冬暖夏涼? 沒其他選擇? 如玻璃磚....?
(適當大小門窗外用比較抗寒擋熱的玻璃磚....採光?)
.............太多..............

好的建商大家都知. 也會鼓掌. 不守法的/游走法律邊緣的...........
消費者要避免可能的暇疵. 毛坯屋是可能自救選項之一.


humi88 wrote:



不否認好的建商...(恕刪)




講半天,您還是沒有回答哪些建案是您所謂的全玻璃外牆住宅?
除了當辦公大樓用的昌益總部外
小弟一直很想觀摩看看您所謂的全玻璃外牆住宅呢

ckcson wrote:
講半天,您還是沒有回...(恕刪)


對呀
同意H妹的說法
全玻璃的確不適合做住宅

只是我也從來沒聽說過
說來聽聽哪個建案這麼糟糕的
humi88 wrote:
小小一塊地蓋了2000多戶. 美美小中庭每戶佔多少? 半夜大地震全部衝下來會不會擠不下

所以現在都實施容積率管制啊
政府只能規定一塊地蓋多少面積的房子,不能管你一坪要住幾個人
至於建商如何衝高容積率......這看建商良心跟政府把關
humi88 wrote:
為何新加坡的建案一樓是全開放空間? 台灣不能? 印象中政府曾推廣.......

因為台灣處在環太平洋地震帶上,在台灣5樓公寓的樑柱尺寸在新加坡至少可以蓋到10樓
一樓全開放在台灣有個致命缺點,就是當地震發生時一樓結構會比較弱一些
當然設計上會加強,設置些剪力牆等等來因應,但還是沒有每處都牆壁的強度好
humi88 wrote:
新竹東區幾年內擠進數萬新戶. 交通擠爆. 大家受害. 都是高樓. 為何不能規劃成漂亮整齊的別墅專區?

這也是要看當地的政府機關管理啊,都市計畫就是這樣子,建商依法可以這樣做
當然可以弄成別墅啊,但價位可能就要衝得更高了,一切都是利潤跟成本比較的問題
不然市中心為什麼都要蓋高?因為同樣土地的利用率比較好啊
您要蓋低當然可以,就是土地成本會衝高,就只是這麼單純的問題
只是人口多相對應的公共設施有沒有跟進,這也是政府的問題
如道路寬度、學校以及其他各種公共建設
humi88 wrote:
以前3-12萬一坪. 現在已20多萬一坪. (台北100-200一坪). 本來就應該用進口衛浴/按摩浴缸/廚具....
但5年內有的會漏水/磁磚會碰共/輕隔間被撞破等時有所聞. 沒改善空間?

房屋售價影響最直接是土地成本,土地成本高售價自然低不下去
雖然目前大多都是建商在炒作啦,不然建築成本通常就是固定的
至於您提到漏水啦、碰共啦、撞破輕隔間牆等問題大多是施工問題
漏水通常跟混凝土養護、混凝土強度以及施工縫處理等有關
地板鼓起也提過是跟施工不確實有關,偷工減料不是這幾年才有的
只是以前是材料貴,大家偷的是材料費,現在是工錢比較貴
輕隔間......只能說消費者使用習慣了,這玩意基本上不是啥壞東西
就只是大家使用上不習慣罷了,您看看國外一些美輪美奐的洋房也都是用輕隔間的工法施作啊
所以說這能算得上問題嗎?只能說建商在材料上選擇的問題吧?
humi88 wrote:
為何住宅大樓要比高? 棟拒小互相遮閉. 今年有view. 明年前後空地蓋更高. view不見了.....

一樣是土地使用率的問題,不過在買房子會被代銷或業務用VIEW這個名詞拐到的人也不能抱怨啥了
冷靜想想就知道,您這棟能這樣蓋,隔壁的難道不行嗎?人家也想要VIEW嘛棟距有法令規定
humi88 wrote:
消費者要避免可能的暇疵. 毛坯屋是可能自救選項之一.

就算您很懂施工,毛坯屋還不見得是很好的自救選項
您不會知道他灌漿、鋼筋綁紮是否確實?材料強度是否合格
大概自己買地自己蓋才是您唯一解答(記得還要自己監造施工喔)


過去如此,現在也如此,太陽底下並沒有什麼新鮮的事情
您會覺得新鮮可能是因為您現在才知道這樣的事實而已

對了,全玻璃的住宅一定會上雜誌的,請問是哪一個建案?
還是只是預售屋的接待中心?
這位大哥也回覆的太用心了
只可惜有些人的思維異於正常人
只會用自以為是的想法,當作是正常人的思維
被其他網友質疑甚至點破之後還硬凹或是亂扯~

看下去就知道
jamesk67522 wrote:
這位大哥也回覆的太用心了
只可惜有些人的思維異於正常人
只會用自以為是的想法,當作是正常人的思維
被其他網友質疑甚至點破之後還硬凹或是亂扯~
看下去就知道

我有看完啊,所以我打到一半就覺得有點無力
因為很明顯前面大家回覆的部分,樓主似乎都只看想看的地方
不過我頭都洗一半了,總是要沖水吧?就乾脆把他打完了
我輸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