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yearhuang wrote:
你在#922樓說:...不能說市府計劃書還沒出來,就先反對再說。
你看錯意思了吧!
我922樓的意思是,不能以"計劃書還沒出來"為反對理由。
不是說"市府計劃書還沒出來"所以不能反對。
前面都討論了八九百樓了,我有說"市府計劃書還沒出來"不能反對(或讚成)嗎?
反對讚成就是以輕軌建置門檻來看新竹,就其建置效益討論。
反對方要拿別的城市經驗來評比也可以,但條件要相當(不能拿MRT運量需求來比較輕軌,總長三位數的去比兩位數的運量)。
#858樓:
chiashin wrote:
不是像現在這樣,路線都不清楚,就準備花300億興建
如果300億不夠呢?還要追加預算?
如果300億太多呢?到時隨便亂花(例如買些雕像),把預算消耗完?
過去幾年流行「程序正義」這句話,請問這樣編預算,符合程序正義嗎?
忘了有沒有回覆這個。
這裡回好了,
全世界基礎建設桯序都是這樣的:
一階段是建置條件(門檻)到了或超過,再有一個粗略規劃,依粗略規劃來評估建設規模(包括資金)。
在來看資金來源。有可行性(或有實施可能)時才進行第二階段,細部計估規劃,這個是要花錢和時間的。
基本上在第一階段若不是亂評估,第二階段就不會太離譜。當然有時也會有大差異,因為第一階段不會
對工程差異條件有詳細分析(難度,解決和方法)。你問就準備花300億,我也回過那就是依第一階段所估出來
的輕軌長度再依輕建置每公里建置成本(約10億)粗估的。它就是一個建置資金規模概算而己,不是真的就是和正式規劃書一樣一毛不差的預算。建置過程是否會再追加預算,當然可能。沒預料的到問題,工程問題杏和天氣預報一樣,沒人敢打包票的,其它諸如物料,通膨等問題都會導致追加預算。
全國(或說全世界)建設程序都是這樣的,如果你覺得不好,可以從政,力量夠強就可以去修改它。
目前新竹也只能照著現在的程序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