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鐵新竹站的外觀好看
但...此地的定位應該以功能性為主,外觀為輔*(兩者兼顧最好)
以外觀為導向的設計適合觀光地區
*(像是台鐵冬山站的設計或是像在日本的輕井澤站或田澤湖站這樣的地區型態也適合..)
可以配合當地的風光特色,跟週遭的環境融合

新竹並不是依賴觀光
六家站的設置,是為因應產業聚落所帶來的商務,通勤需求和特區開發帶進的人口
*(計劃書預計容納4.5萬人)
因此,應該是一個雙鐵共構的站體規劃

站體本身有供應部份生活機能的商店街和大型的停車場
像日本很多的車站一樣,裏面可能包含一個小型超市和各式的商店
提供附近居民基本的採買和搭車旅客的特產選購,餐飲等...
以及足夠容納以上行為產生的停車需求

或許剛開通時的旅次和居民人口,不足以撐起商店消費,但應預留可擴充的空間
不致於像現在的情況,高鐵新竹站的日均量已成長至每日的2.3萬人次
但..吃只能吃摩斯,街上停滿車,私人停車場處處
*(等養地的停車場陸續蓋了大樓之後,停車的問題會愈來愈嚴重)
*(站體已定型無法改變,只剩停車場還有蓋成立體式的機會)

人潮錢潮,商人在商言商,可由特力的BOT標案和高鐵公司站區開發把六家站擺第一看出
身為第一線的站體空間却過小,枉費商機,算中看不中用的失敗設計
高鐵新竹站不是失敗的設計, 它是所有高鐵站中最漂亮最有特色的, 只是當初的站體設計是被嚴重低估的, 高鐵局大概想不到新竹站的旅客竟有如此多吧 !

被低估輕視的高鐵新竹站

高鐵新竹站客運人數

新竹站的人數已經穩居第四了 !
真的很可惜,這麼多的人潮,目前卻還沒有適當的規劃能將其轉為商機。

iepmis wrote:
高鐵新竹站不是失敗的...(恕刪)
就算旅客少,它還是除美觀外失敗中的失敗,就看這幾天的下雨天好了,我停好車就一路淋雨到坐上車,停車場到車站的小小走道遮雨蓬也小又高根本沒作用,車站本身也沒遮雨的地方,一堆人收傘的開傘的擠在門口,在月台候車也是在淋雨,那個屋頂那麼高一點作用也沒有。
這個設計的人是以為雨只會90度往下是吧,這個新竹的風都不把它當成一回事。
iepmis wrote:
高鐵新竹站不是失敗的...(恕刪)
新竹高鐵站的站體空間的確太小,站內商店的數量與空間不足.
從另一個觀點來看,站內商業能量不足又難以增加情況下,表示有機會從站外補足,對周遭的商業發展或許還有點小加分,如果站內就可以滿足一切旅客所需,甚至還可以供應當地居民需求,對並非位於人口密集大都會的新竹站來說或許反而限制車站周遭商業發展.
當然,對於來去匆匆的旅客,站內若有適當規模與數量的商店,還是比較方便.
iepmis wrote:高鐵新竹站不是失敗的...(恕刪)

我是沒有否定它的外觀
但I大不覺得新竹站的空間好比小2號的衣服
雖是質感佳又漂亮,中看却很難穿
衣服還可以送人
但車站要改也沒預留空間,只能靠以後外圍的商業空間去彌補
且以目前週遭的停車狀況,可預見停車場遲早會嚴重不足
兩個基本的問題沒有預見,算是失敗的規劃
竹北高鐵區是一塊很好的地方,目前才出現雛型,未來好壞就看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怎麼規劃了...

希望政府別浪費了這麼好的地方...

chowe wrote:
竹北高鐵區是一塊很好...未來好壞就看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怎麼規劃了



新竹站的失敗是在一開始的規劃. 以致後面設計.使用都中看不中用
既然是規劃的問題 那把站體打掉重練吧 順便地下化
以上純笑話不準正常

從這張圖很明顯可以看到除台北、台中與高雄之外,新竹站的旅運人次是明顯高於其他四站,穩居第四大站,桃園站雖然也成長迅速,但以其具有航站接駁的優勢卻仍落後新竹站一段差距,短期內仍不會超越新竹站。相對於當初所設計的站體大小,新竹站是被低估與忽視的一個大站。



圖片來源 :
被低估輕視的高鐵新竹站 3

另外有張從2012年1月至2013年2月各月旅運人次趨勢圖, 可以看到短期內桃園要追上新竹站是很難的, 兩站每個月大都保持著五六萬人的差距。
高鐵站前的商業地是可以好好發揮,但是目前還沒有財團有信心。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