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此地的定位應該以功能性為主,外觀為輔*(兩者兼顧最好

以外觀為導向的設計適合觀光地區
*(像是台鐵冬山站的設計或是像在日本的輕井澤站或田澤湖站這樣的地區型態也適合..)
可以配合當地的風光特色,跟週遭的環境融合
新竹並不是依賴觀光
六家站的設置,是為因應產業聚落所帶來的商務,通勤需求和特區開發帶進的人口
*(計劃書預計容納4.5萬人)
因此,應該是一個雙鐵共構的站體規劃
站體本身有供應部份生活機能的商店街和大型的停車場
像日本很多的車站一樣,裏面可能包含一個小型超市和各式的商店
提供附近居民基本的採買和搭車旅客的特產選購,餐飲等...
以及足夠容納以上行為產生的停車需求
或許剛開通時的旅次和居民人口,不足以撐起商店消費,但應預留可擴充的空間
不致於像現在的情況,高鐵新竹站的日均量已成長至每日的2.3萬人次
但..吃只能吃摩斯,街上停滿車,私人停車場處處
*(等養地的停車場陸續蓋了大樓之後,停車的問題會愈來愈嚴重)
*(站體已定型無法改變,只剩停車場還有蓋成立體式的機會)
人潮錢潮,商人在商言商,可由特力的BOT標案和高鐵公司站區開發把六家站擺第一看出
身為第一線的站體空間却過小,枉費商機,算中看不中用的失敗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