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uma-yo wrote:那你認為高鐵區有3個...(恕刪) 買房時,是看建商,仲介的資料裡面有告訴你要蓋新國小吧?有任何縣政府的文件, 告訴你何年何月要蓋新國小?你沒看到 "台大校地" 已經荒廢N年了, 照你的說法, 豈不是 "開心大農場" ?奉勸你,沒看到實際蓋好的,就當做是美夢,難道當初搬到高鐵區,還不知道附近最近的就是六家&東海?
如果由我來做決策, 文小預定地興建順序的決定考量 (假設前提是文小二和文小六擇一興建):1. 附近區域目前人口數, 三年後人口預估, 五年後人口預估, 十年後人口預估2. 利用附近區域目前文小的涵蓋圖, 其中包含距離的涵蓋圖, 例如學區畫分是以文小為中心, 半徑N公尺的區域涵蓋, 彼此否有重疊, 或有疏漏區塊, 只要在涵蓋區內, 不管最後所屬學區小學是那一間都可以保障學童可以最多不會超過家庭距離N公尺, 疏漏區塊, 縣政府則應該予以補助或其他補救計畫, 每個文小可依照規模設定可容納的學童數量調整和規畫, 考量各文小的理想容量, 和最大容量 (最大容量是依據校地面積, 教育資源算出未來最多可以接受的增班數目), 並依此決定重疊區內學童學區的畫分3. 放入文小二, 重劃涵蓋區域, 畫出出涵蓋範圍, 配合未來的人口預估多次試算, 計算出未來各文小是否可以容納, 當然必須搭配其他文小目前既有的校地範圍還有增班的能力4. 移除文小二, 放入文小六重作步驟3.5. 做出報告, 排定文小設定的順序和時間新設文小的目的除了紓解入學學童過於集中某幾個學校, 也有均衡各學校招生人數, 避免浪費教育資源, 例如, 該區域內有招生爆炸的學校, 也有招生不足的學校, 必須想辦法縮小招生爆炸學校的學區降低入學人數, 並且想辦法讓招生不足或者還有增班空間的學校可以善用教育資源, 調整的方法很多, 例如可以配合交通設計 (天橋, 地下道)調整招生不足學校的涵蓋半徑, 像是從原來的800公尺調整為1200公尺或更多,所以這個設校的優先考量是解決光明國小, 十興國小, 博愛國小學區內入學人口速度遠大於增班能力的狀況, 並適當的把這些增班壓力往目前還有校地可以擴建的國小紓解, 並且必要時再增加一個文小做整區域的入學人數的調整
國小的學區不是看這個國小位於那一個里, 是看他重劃後的涵蓋範圍, 如果涵蓋範圍包含十興里的部分, 那十興里也有可能部分區域的學童會被畫入屬於這個國小, 對於執行上容易的學校 (例如校地廣大), 有比較大的增班空間, 經常的作法就是畫大範圍, 然後搭配增建校舍, 配套安全交通設施 (天橋, 地下道, 紅綠燈, 速限, 禁止迴轉, 禁止左轉, 貨卡車通過時間限制, 上下課時間增設指揮哨等作法)讓這個學校可以達到紓解其他學區的作用u790911 wrote:很好玩六家國小位於嘉...(恕刪)
我還是相信科學數據, 決策公開, 也尊重各方的意見表達, 台灣不需要這種不合我意就去扯官商勾結, 建商捐款, 政治角力等等戴帽子抹黑的做法, 有實證就去檢舉吧, 沒有實證這樣的揣測和抹黑對你的子女教育也不一件好事, 而且說一句不禮貌的, 這種作法我是完全唾棄, 因為大家可以發現小到在mobile01裡面, 連幫不同廠牌的3C產品說句話或批評都可以被抹黑說是工讀生, 是某廠牌的員工, 大到任何政府決策都可以弄一個沒有證據的指控來戴帽子,如果您真的有這樣的發現, 我建議你備妥相關資料到法務部檢舉縣政府圖利, 貪汙, 瀆職, 如果你擔心司法單位不處理, 我建議你也可以同步對媒體公開這些資料mouthwood wrote:前面有人點出來 …文...(恕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