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北省道旁的店面 大概價值多少?請各位大大不吝指教好嗎 感激不盡

中華路那邊車流量大
但人都下不來~~大不了就是臨停買個檳榔或飲料
停太久會被罵~往六家及新豐湖口的車都走這條
而且去中正西路的車也無法分流

因為店面不大
基本上連便利店都不太能設..
因為只是車流大
所以租金方面可能也無法太高
相對賣價也是...

快40年的房子了---
折舊也沒法了...價格可能沒有辨法太漂亮
唯一有可能的
就是土地有26坪...3坪國有姑且不論
應該以賣土地的模式來推可能比較好
若土地一坪賣20萬.25萬~~這就由你來訂了
來推算價格

房屋另外算一個價...因為屋齡久了..用賣屋的角度來看會被嫌
就用買土地送房屋的噱頭來號召好了

用以上角度讓我來估--
26坪土地-一坪算20萬-----520萬
房屋35坪.一坪算3萬---105萬
大約625萬吧
但國產局的3坪沒扣哦
扣掉的話---差不多565萬



以上僅供參考
TIM CHOU wrote:
回應pan6282大...(恕刪)


更新一個訊息:

中華路,福興路口往北150M左右.中華路透天店面一樣地36坪,3層,角間.成交不久,買主已經把那排房子買下來好幾間了.
(如果你家在那附近應該知道我在說哪一間,而且買主你應該都猜得出來)
聽說成交價是1500萬.真令人訝異~~~差沒多遠價格差這麼多!!唯一能解釋的...環境差別吧!!賣不出去那間旁邊又是理容院,又是檳榔攤!!

向仲介打聽行情,仲介說中華路東邊我說的那一帶店面.一坪約20萬.這是仲介說的....(我不清楚是不是真的)
kempshous wrote:
快40年的房子了---
折舊也沒法了...價格可能沒有辨法太漂亮
唯一有可能的
就是土地有26坪...3坪國有姑且不論
應該以賣土地的模式來推可能比較好
若土地一坪賣20萬.25萬~~這就由你來訂了
來推算價格

房屋另外算一個價...因為屋齡久了..用賣屋的角度來看會被嫌
就用買土地送房屋的噱頭來號召好了
...(恕刪)


那一帶的老房子都是加強磚造.房屋本身已沒有價值只剩土地價值.
再更新訊息.問土銀人員..這一帶的土地鑑價約一坪25萬.
如果土地以25萬來算,再加上地上物...地坪36坪,3層樓...1000多萬也不為過!!
多謝 kempshous 大

感謝你的熱心建議

也讓我大概心裡有一個底

其實自己本來未來對此屋有兩個方案計畫

一是留著將來翻修後自己自住

二是留下來自己做生意

可是想想畢竟自己似乎不是塊做生意的料

也就作罷

但要翻修是一個浩大的工程

加上自己對此也一竅不通

甚至是預算要多少都不了解

可以把它賣掉自己另外再找一個安居的地方似乎是最佳的選擇

買土地送房屋的構想很好

到時應該會聽從你的建議去著手

如果要找人去估價的話應該要找哪個單位比較有公信力呢?

估價又需要什麼樣的手續費?

再次煩請各位大大給點建議

感恩!!


pan6282 wrote:
再更新訊息.問土銀人...(恕刪)


pan6282大大

謝謝你熱心的給予答覆

我們家沒有你說的那個成教點來的大

你說的應該是過了福興路口烤鴨店旁邊那排的房子吧? 吉星檳榔攤這一排?

那邊的條件似乎比我們這邊要好一點

因為路旁也比較好停車

不過你說的價格跟我們打聽到的似乎差不多

我可以問個假設性的問題

若果是你 你會怎樣處理這樣的舊房子呢?

有好的建議可以提供嗎

謝謝嚕
常逛01網的人都熟知本人竹縣不動產經紀人多年,
先就不動產估價來段定單以土地成本來做整體估價是不公平,
建物再舊都還是有其附加價值存在,
店面型產品定位應先單純評估每月租賃價值性來做銷售價值再查訪附近幾年有過成交價作依據才是王道.

另外建議屋主銷售前就簡單清潔整個屋況,
無需做全面粉刷
(這樣只會增加成本另外也誤導買方對屋況的疑慮延緩購屋甚至商機的消逝)
門,窗,戶的清潔就格外重要,
用最少的費用增加整體室內亮度相對也增加產品無形的賣相&價值性.

估價的部份可以找銀行
銀行的放款部門基本上都有估價師
若有認識的朋友在銀行
可以請他們幫忙代為估價~~
基本上公銀行庫估的會比較保守
私銀估的會比較高一些
可以多比較幾家後
做個加總平均
心裡也會有個底

有認識的
基本上就不會什麼費用了

找仲介的 話
個人不是很認同.(針對估價)..
畢竟對仲介而言
他們的目的是成交
很容易低估價格

TIM CHOU wrote:
如果要找人去估價的話應該要找哪個單位比較有公信力呢?

估價又需要什麼樣的手續費?

再次煩請各位大大給點建議

感恩!!


至於房屋拉皮
基本上就牽扯到水電.裝潢.泥作這幾個部份
但這些行業基本上都有關連
有認識的水電行問一下
相信會有很好的答案
單就竹北而言,
除了比較久的台灣銀行,合作金庫,渣打&三信外很多都是新成立銀行,
所以對於竹北省道旁的不動產估價根本都接觸建檔很少,
另外所謂金融體系的估價師根本不會對一般分行所謂的粗估做任何評價,
講白點估價師大都在總行居多.
通常金融體系估價方式大都分行主管自行評估ok後(通常此時消費者就可知道,再上報總行核准,這才算數但也常發生意外就是分行準但總行不允諾房屋總價認定以及額度問題,發生一些糾紛也屢見不鮮)
除過往放款紀錄外,
就是做市調,
例如跟房仲做電聯詢價....
所謂的鑑價分行做粗估也都是以承買人標的物外加成買對象的信用作核定,
這都會影響到一個不動產鑑價的價值性判斷.
地方分行接到承買人通常都會要求檢附土地建物謄本以及買賣契約書,試問為試探不動產價值性而甘願自冒委造文書風險,值得?
資料檢附越完備對價值鑑定越正確的情況下也會要求承買貸款人的在職以及薪資證明方便測試貸款人有無還款能力.
建議樓主用買方或是賣方兩種角色去跟附近房仲做詢價以及私下訪查最近標的物附近的成交案件也是辦法之一.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