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隆跟十興 則有時有超額 有時無超額
六家目前而且已無教室 能在擴建,除非拆舊圖書館跟專科教室 增建校舍
圖書館教室來拿收超額學生,目前也不太可行
六家前二年有一次 原先也是八班,最後協調再開出一班出來,那時也是吵翻天,但目前的一年級,去年也只能開八班出來
前幾年 六家每個年級都只有班數很少,近幾年都開到八班或九班
除了新的圖書館外(上銀老闆捐的) ,小一開始就有外師英文,每學期開的社團也有100個左右,加上校園活動空間大,變得比較熱門
至於人數超過預期,應該是除了龍年外,應該是很多近期才入籍跟寄戶口的,之前我也遇過有不少家長租屋的 時間快到了,才趕快去辦公證
以高速公路以東,六家 東興 興隆 十興 安興 總體容量是夠的,縣府短期內是不會因為12年一次龍年人數比較多 再規劃新小學,
何況蓋一個小學要花4-5億,除非是連安興都塞滿. 目前文小一用地 聽說先會蓋幼兒園
短期內 還有些辦法
1.就是 改造東海國小(一個年級約兩班),成為特色小學,減輕東興國小負擔
2.總量管制 現行自有房屋跟租屋公證 是同一順序的(按時間),除非 自有房屋優先於租屋公證
之後的國中問題,東興國中是規劃 收六家,東海,東興畢業生為主,一個年級規劃20班,依目前規劃 應該是夠的(若前面三個小學不增班的話)
六家跟東興 是 比往年多許多
我就我之前的認知提供一下,學區的調整 通常來自各政治勢力的壓力,這些政治勢力的角力 其實也是來自各選民的壓力.之前十興國小如此,後來的成功國中也是如此.下一個 若東興國中 之後學測成績不錯 也會如此,教育機關 如果頂不住壓力,就會像當初十興國小不斷增班,結果連活動空間都變少(目前的1-6年級 從 9-13班)
像最早 光明,博愛國小最熱門,後來變成十興,後來變興隆,之後六家翻身成功,東興國小成立,接下來安興可能會最熱門(因為附近新建案很多)
但高鐵區 小學班級不足 是事實
以當年 我的理解,文小一 蓋小學順序應該是優於安興,結果應該是這幾年 那一帶 房子蓋太多,反而造就安興國小先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