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北市學區分配表 2016/2/19


TetsuNari wrote:

這太一廂情願了 都有人提過 都不了了之
1. 竹教大附中:
2. 清交大附中:
3. 台大附中:
4. 台科大附中:
可能明新大附中 比較可能吧(恕刪)


為了一些不願意就讀六家國中的居民
花大錢更新設備 改制 還是不唸
又要幫忙想新點子打造成看起來更高級的大學附中

我是無法理解花這麼多資源在此有何道理啦

hayato567 wrote:
但在竹北要認清一些現實,
以前在住縣一根本就沒甚麼人會住在大樓,所以縣一都是以透天為主,
到了縣二之後,鄰近光明六路的道路開始蓋了一些大樓,一些外來人能接受大樓也就入住了.
當然商業用地容積高本來就會蓋大樓.
高鐵因為範圍很大,所以很雜,大樓透天可以說更參半.
到了縣三跟台科就變得幾乎都是大樓群,所以住戶密度高.
如果學校學區還用同心圓來看而不是用學生分布的密集度來劃分,真的就會像這次的問題.
而且同心圓也不是一樣大小,要按照學校用地校舍容納數來畫大小才適當.


大致理解你的意思,最完美的狀況是以學校為圓心畫等距的同心圓,然後加入圓內人口來設立學校容量。
但是現實卻不可能如此,會反過來,要依照學校納量,再考慮人口密度畫圓。
所以就會如你說的,人口密度較低的,圓要大些。
比方說縣一密度低,
所以以博愛國中為圓心的同心圓應該要畫的大,
而成功國中附近密度高,
所以反而成功國中的同心圓應該畫小。
反觀鹿場里要將縣政二路以西的斗崙里排除於成功學區也不無道理。
將十興里畫至六家國中,
假設十興學區有 300 個小學畢業生,
可是六家國中目前只規劃6班,
若成功國中額滿,
最壞的情況下, 這些多出來的學生可能得轉介到博愛國中!
將心比心, 這距離好像有點太慘了!

所以我將優先順序調整一下 ~

第一優先
鹿場里+斗崙縣政2路以東(可再討論)

第二優先
十興里 (將六家國中填滿後, 剩餘的人數)

第三優先
斗崙縣政2路以西(可再討論)

十興里距離六家國中近,
不畫到六家國中, 是有點不合常理.
但若需轉介到博愛, 也不合人情!
所以希望十興居民體諒, 至少不要整碗捧去!
至於誰去六家, 誰去成功, 可以由十興里長和居民討論 (比入籍或公開抽籤)

斗崙縣政2路以西(可再討論),
在扣除第一順位及第二順位, 剩餘的名額可由斗崙縣政2路以西(可再討論)分配!
一樣由斗崙里里長和居民討論 (比入籍或公開抽籤)
斗崙以那為分界, 可以討論,事關是否在第一順位
也請斗崙居民體諒, 畢竟斗崙里有些鄰離博愛國中較近, 也希望不要整碗捧去!
將十興剩餘的學生排在第二順位,
是考量十興若需轉介到博愛, 距離是所有里到國中最遠的距離,
不符合我們就近入學的訴求!

最後看起來反倒是鹿場整碗捧去了...
以距離考量, 似乎也只能如此!
(鹿場邊邊角角的或許可以討論是否一定要在成功!)

不過鹿場條件上, 應該做些限制, 盡量做到公正公平! (大家可幫忙想)
例如公證的部份, 應該限制至少 X 年...
避免為了搶第一順位, 在就學前突然搬入!
不小心看到一篇高議員的文章,就自行分析吧!
https://m.facebook.com/photo.php?fbid=10153001706712099&id=143604422098&set=a.10150789494827099.405488.143604422098&refid=13

b108463 wrote:
不小心看到一篇高議...(恕刪)


好長一篇 ^^

還沒到高鋒期, 就已經如此, 未來真的不敢想像呀!

蓋新學校需要花費太多,
以成功國中來說,
是否可以使用旁邊垃圾場那塊地來做校舍擴充, 因應高鋒期來臨!

jgs wrote:
大致理解你的意思,最完美的狀況是以學校為圓心畫等距的同心圓,然後加入圓內人口來設立學校容量。
但是現實卻不可能如此,會反過來,要依照學校納量,再考慮人口密度畫圓。
所以就會如你說的,人口密度較低的,圓要大些。
比方說縣一密度低,
所以以博愛國中為圓心的同心圓應該要畫的大,
而成功國中附近密度高,
所以反而成功國中的同心圓應該畫小。
反觀鹿場里要將縣政二路以西的斗崙里排除於成功學區也不無道理。


成功學區同心圓內,十興里、斗崙里、鹿場里不在其中的鄰,應該都畫出其他較大同心圓學區(六家,博愛,東興)!
不該僅針對單一區域,也不要討論徵收地,共同學區,歷史背景...

1.十興里1-35鄰不需要全部劃出成功學區,檢討靠近六家學區的鄰劃出
2.斗崙里23-35鄰已劃在博愛學區,1-22鄰共同學區應該取消,作法同1,檢討靠近博愛學區的鄰再劃出
第1,2項就近入學標準要一致
3.鹿場里在1,2劃分後仍超過總量一樣需比設籍時間,檢討寄籍是另一個議題

optoalex wrote:
將十興里畫至六家國...(恕刪)

雖然我是住在縣政二路西邊的在地斗崙人也覺得你學區劃分條件是可以接受的,但是其實不應該用里來劃分,應該用住家跟學校的距離來劃分,有些十興里距離成功比較近就應該劃入成功,有些距離六家比較近就應該劃入六家,相同的斗崙里距離博愛比較近的就劃博愛,距離成功比較近的就劃入成功,鹿場里距離成功比較近的就劃入成功,距離東興比較近就劃入東興,竹北的人口只會越來多,先把學區劃清楚,不要因為學校的新舊又改變,未來如果六家或東興學校變好了,是不是有一 堆里希望學區變到那裡去,我還是覺得就近入學是最基礎的條件,不要因學校而異

jhon wrote:
'之前,已經有斗崙...(恕刪)


區段徵收不是在比賽哪個里或是哪個地主出地,
那是照規矩就是要把一定比例的土地做為公設用,
如果沒有公設,全部都是蓋房子,那幹嘛區段徵收.
所以不要老是在想誰出地.
另外也要跟您說一下,有蓋房子的建地在區段徵收之後不會只配回40%,
除非農舍因為地目還是田,土地才會被當農地處理.

silvest wrote:
縣二(十興里)有台...(恕刪)


"為什麼十興里人口密度會高呢
因為原本是商業用地的區劃, 被建商巧立名目蓋成高容積率偽住商大樓"

建商並沒有巧立名目蓋成高容積,而是依都市計畫法容積本來就比住宅高.
印象中縣二住宅是60/180,商業是80/320的樣子,我懶的查了.

當然法規是有規定只有50%能做住宅,但全部當住宅,政府不處理也沒辦法.
最好是只要沒照地目使用就要提高地價稅10倍,
另一篇竹東的環宇環球市的房屋所有人就要跳出來哭哭了.


jgs wrote:
大致理解你的意思,...(恕刪)


"最完美的狀況是以學校為圓心畫等距的同心圓,然後加入圓內人口來設立學校容量。
但是現實卻不可能如此,會反過來,要依照學校納量,再考慮人口密度畫圓。"
劃圓心不是完美的情況,是最懶惰的方法.因為街道不會是圓形規畫,所以還是要用街道範圍來做距離規畫.

"所以以博愛國中為圓心的同心圓應該要畫的大,而成功國中附近密度高,所以反而成功國中的同心圓應該畫小。"
老師前面在說你都沒認真聽.畫的大小還要看校舍大小而定,不是說哪裡住密度高或密度低就該畫大或畫小.
因為在當初規劃就不知道哪邊的建築是密度高還是低了.像縣一的住宅建蔽容積是60/200,還比縣二高.
縣二之所以可以多蓋那麼多是政府放水搞一對容積獎勵多出來的.
再者,仁愛校地是2.4公頃,博愛是2.6公頃,成功是3.8公頃.
照你的說法成功畫小一點,不進然是對的,要看學生的密集來宏觀調控才對.
當然那些寄讀的要優先踢掉,不然新豐,新埔,芎林,竹東的學生都跑去念了,
縣政府永遠都會說這些地方沒需求,所以校舍永遠停在30~40老舊建築.


optoalex wrote:
將十興里畫至六家國...(恕刪)

"可是六家國中目前只規劃6班,若成功國中額滿, 最壞的情況下, 這些多出來的學生可能得轉介到博愛國中!"

六家不只可以規劃6個班,就算有4個班的六家高中來說,六家國中規畫到12個班都沒問題,
但從以前到現在幾乎沒看過5字頭.
太少班級只會讓少數家長受委屈,當然少數家長不是笨蛋,會跑去竹北或是博愛的.

hsu3173 wrote:
雖然我是住在縣政二...(恕刪)



取消共同學區, 明確畫分學區是必要的!
依圖看,
十興居民主要的居住區塊是在右側圈圈處 (若有錯誤請更正)
左側區塊為台大預定地, 十興國小, 以及未來的遠百!
所以我個人認為, 十興沒有比較靠近成功國中的鄰!

同樣的, 鹿場有些是比較靠近六家或東興,
所以我有提, 鹿場邊邊角角的或許可以討論是否一定要在成功!

斗崙確實有些是離成功國中較近,
可是似乎也不應該只到縣政二路以東,
這也是我覺得可以討論的地方!

因為六家國中目前只有六班,
所以我才提出看法!
或許六家可以增班,
但我記得增班的條件應該是在所有國中都滿額時才會增班!
(不可能在博愛召不滿的情況下, 對六家甚至成功增班)
以距離來看, 博愛也只能由斗崙里較靠近的居民去填滿!
不能由十興轉介的學生去填滿!


jhon wrote:
我知道你不懂原因了,源自於你對於新竹縣的區段徵收不了解!成功國中校現址位於原鹿場里不是位於原十興里,
我說的是 成國國中校地 來自十興里及鹿場里 徵收配地而來!
二期區段徵收 範圍我有標出來, 徵收時 在那範圍內地主無償把土地捐出,有住家就拆房子(政府有給拆遷費300萬)
政府拿到土地後,統一規劃配置 馬路 公園 學校, 扣除開發成本(以地底價),最後才再把剩餘地配回給地主.土地面積就這麼多,
前項的公共設施越多,地主配回的地就越少,多設一個國中,地主的配地就變少. 台科大徵收地區只設一所國小 不再設所國中原因就在這! )
那地主配地變少,怎熄民怨?簡單...政府就把配回的地價拉高,讓賣地的地主覺得沒損失!
有農地的這看來很像沒損失,但只有房子的拆遷戶就很慘了!假設 拆遷戶原有房子有四十坪,政府大概會配回 16坪 ,那不夠怎辦
再拿錢跟政府買24坪. 拆遷戶原本房子在馬路邊的地如福星路 開發前政府評定一坪1.5萬,換到成功六街 ,政府評定6萬,重蓋一樣的房子要花500萬, 又要給政府144萬,而拆遷費原本只有300萬,莫名其妙因徵收多花300多萬 可是地方會有公園學校!也許有人會說地價提高,但對自住的人有何幫助?何況當初購地實際一坪也不止1.5萬!
再假設當初如果少設一個 成功國中 ,拆遷戶配回的地也許多個1坪變17坪,政府配地多一點, 地價會低一點,也許變5.8萬,那拆遷戶要花錢就少一點!
以上舉例說明 不知大家能否理解 十興跟鹿場里拆遷戶對成功國中見效的貢獻?
但這些 貢獻及說明 對剛買在興隆國小附近居民(自己小孩不能念成功國中的) 一點意義都沒有,他們要的只有小孩能進成功,十興的拆遷戶 干我屁事!
我貼的那張圖 能證明成功校地不是來自斗崙里, 懂區段徵收的 自然能理解 成功校地來自十興跟鹿場的徵收!
從整體考量,我也主張 成功學區要調整,但應先公告幾年後執行, 這樣較符合公平正義!
調整學區 如能兼顧情理,反彈力道會小一點!
其實學區調整干我屁事,大家愛怎樣就這樣吧,不發言了!


我要回覆的是徵收戶絕對沒有損失,因為我姑姑就是符合你說的馬路旁巷子的房子,因為單身所以買一戶100多萬來收租(非常舊的房

子),一個月收1萬左右,徵收後配了勝利五街54坪的地,有27坪是要花每坪6萬跟政府買,因為姑姑單身,叔叔還沒有房子,所以土

地直接賣給他,就是每坪6*27=162萬(給政府),再分期付162萬給姑姑,以上324萬是土地的錢,蓋了90多坪的房子約花了500萬,

以上324+500=824萬,算總數1000萬好了,請問現在那一戶多少錢?我一輩子不吃不喝不知道賺不賺的到?不要說我不知道有拆遷

補助300萬,扣除政府補助的費用,實際花費多少?花少少的錢,可以住新房子又更大,誰不要?竹北會有那麼多有錢人就是科學園

區,再加上這幾次的土地徵收配地來的,所以舉這個例子做為就讀成功學區的依據,應該不是很合理。

我的訴求很簡單就是孩子上學方便、安全,我不需要每天開車接送她,課業隨緣吧!會讀書不代表會賺錢,會賺錢不代表有人品,但

是現今的社會好像就是會吵得有糖吃,大聲就是對的,都是這些政治人物搞出來的。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3)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