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該心裡有數, 知道為什麼現在還是空空蕩蕩...
這裡面幾乎全都是綠營的色彩, 包括前交大校長(搞璞玉計畫的),
也包括李遠哲 (把主導權由台大手中奪回來變成中研院的)...
這個歷史起源於阿扁時代,
當初由游錫堃當時的行政院院長, 在全台灣各地搞出了不下十個科學園區以及每個縣市都要有一個機場,
除了竹科這個園區外附近另一個大園區, 走過北部西濱公路的人應該見的到, 就是在靠海邊的觀音地區,
一整片面積還遠大於新竹這個生物園區, 目前除了已經完成的道路街燈外, 也是空空如也!!
新竹生醫園區從開始到現在已經投入超過 110 億, 為什麼會空空如也?
新竹已經有發展很好的電子科學園區, 能找的名目當然是往當時學界在炒的 "生醫科技" 園區去著手..
說實在, 台灣根本還沒有這個產業的發展能耐, 因為生物科技這個發展, 台灣落後其他已開發國家好幾個世代,
並且這個領域需要比電子更久更基礎的研究環境做後盾, 所以台灣的機會在哪裡?
口號是騙不過產業界需要實質面作投資考量的.
連醫學工程喊了十年以上都做不好...
畢竟台灣過去的聯考制度使得腦袋最靈光的年輕人要不去當醫師賺錢, 要不就一窩蜂跑去搞電子業~
在屏東還有另一個面積近 10 倍大的農業生物園區,
目前除了每年春節期間會辦個博覽會, 其它時間也是幾乎整片閒置!!
為什麼建這些園區? 這些園區在阿扁時代的總開發經費至少花了國家 2000 億以上, 但是結果幾乎是零!!
大家應該都看到了, 花這麼多錢可能原因是什麼, 這中間參與的當然層層都有人獲利豐富,
當然損失是全台灣納稅人的辛苦收入, 無奈只有一個領頭羊被關在牢裡, 還有很多人在逍遙...
姑不論這些園區開發背景, 但事實是因為不是真正產業需求的規劃, 所以當然找不到投資的人,
只是小老百姓大部分不知道, 所以還會有深切的寄望, 縱使 10 年, 30 年, 一直到老, 都還會期待一個空洞的未來...
如果新竹生科園區未來能轉換成為醫療臨床或研究用途, 與台灣這麼多個閒置的園區比起來, 也算是幸運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