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加稅收才能養起其他鄉鎮市.
但其他的鄉鎮市人事費電費這屬於統籌分配款的鄉鎮市分配資源.
跟縣市的資源不一樣.
立委要不要為這些學校合理爭取經費,這是立委本身的考量.
爭取經費蓋學校不是大問題,養學校才是大問題.
除非新竹縣願意大幅度調升鬧區的公告現值跟地價.
另外,六家不是沒有國中校地可以念.但每每聽到的是要新學校而不是要六家國中.
至於昌益在竹東二重埔蓋房子,會不會導致學生沒學校可念的問題.
我想是會的,因為原本規劃的學校用地已經被開發商拿去重劃為住宅.
二重國中就更慘了,現在就因為校舍不夠用,連操場都沒了.
之後政府在用這種名義去徵收農地,製造更多的住宅.
這是政府製造假需求慣用的伎倆.
N大說的竹北賣地盈餘300多億,那可以請縣政府不要開發竹北就不會有這個問題了.
這種說法就跟有地政代書背景的竹北市長一樣,我第一次聽到有市長敢用盜賣竹北的地來賺錢這種說法.
至於盈餘300多億是我第一次聽到的說法,賣這些抵費地是為了周遭的公有設施.
希望N大能夠提供盈餘300多億的資料,願聞其詳.
至於開樓的樓主Jeff lin之前說副議長稱竹北繳稅佔新竹縣70%,
到現在還沒回應到底這70%是怎麼算的.
屬於地方稅的房屋稅地價稅
以下是我查到的這兩年增值稅跟地價稅,除了增值稅之外,地價稅也沒有繳特別多.
100年土地增值稅稅收:竹北17億4,876萬元,竹東5億3,769萬元,湖口2億2,936萬元,新豐3億7,974萬元。101年土地增值稅稅收:竹北13億6,764萬元,竹東1億8,440萬元,湖口5億2,528萬元,新豐1億6,584萬元。100年地價稅稅收:竹北2億7,701萬元,竹東1億6,137萬元,湖口1億7,244萬元,新豐7,329萬元。101年地價稅稅收:竹北2億7,718萬元,竹東1億5,440萬元,湖口1億7,622萬元,新豐8,194萬元。
至於竹北這幾年賣地的盈餘有多少?
高鐵附近重劃部分屬於內政部主導(國家拿60%, 地方政府40%), 這部分就超過200億 (邱縣長在之前政見提到的是 209億)
其他區域呢?
縣治二期當初區段徵收面積240.70公頃
台科大特區的區段徵收面積112.89公頃
縣治三期的區段徵收面積75.23公頃
華興社區的區段徵收面積20.53公頃
未來還有璞玉...
以這幾年幾次的標售價格來看, 扣除當初徵收補償和相關成本之後, 你覺得竹北賣地的盈餘會比300億多還是少? (備註 : 1公頃大約為3025坪)
hayato567 wrote:
N大還是老樣子,還是...(恕刪)
但是如果以地方稅收來看, 根據芎林鄉公所主計主任在民國99年的時候發表的報告來看, 竹北市的地方稅收(地價稅, 土增稅, 房屋稅, 契稅, 牌照稅, 田賦, 娛樂稅, 印花稅) 佔整個新竹縣24.32%, 但是整體新竹縣的財政盈餘部分, 竹北市則佔40.49%, 最近的數字我不清楚, 99年之後新竹縣的稅收和盈餘是逐年增加, 但是根據這篇報告的結論觀察, 這個各鄉鎮之間的收支差距只會越拉越大, 加上99年之後有大筆盈餘來自竹北的幾個重劃區售地, 所以我自己猜測應該超過50%
OK, 於是問題來了, 如果今天新竹縣通過了寶山的收入保留在寶山, 不管這個收入是來自賣地, 賣山, 還是各類稅收, 這樣的做法只會讓竹北暗自竊喜, 於是竹北市同時出現幾個"腦筋聰明", "心懷鄉土(or 選票)"的縣議員, 同樣提案比照辦理...於是....一下子, 新竹縣40.49%甚至更多的盈餘灌到竹北身上, 於是竹北的經費多了, 提案的議員可樂了, 不但有更多的工程可以包, 還會有很多在地選民說他是為民造福, 等於是人(票)財兩得
至於寶山呢? 大概是9%左右, 橫山最慘了, 他的盈餘佔比是負數......
hayato567 wrote:
N大還是老樣子,還是...(恕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