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地大門都有綠色立牌,上面有建築師的姓名,直接問他就好了,結構技師計算過要簽證,建築師審核後也要簽證,現在的建築只要是負載樑柱,正常施工不會裝沙拉油桶或保麗龍,但如果是裝飾柱、沒有負載的樓板,為了減輕重量,中間就會放這些東西。建築師與結構技師其實責任很重大的。我自己認為這不是大問題,但最後結果還是要看結構圖才知道。
porsche run wrote:30年!言盡至此!...(恕刪) 既然是老師傅, 那您一定能舉例出許多用這樣建柱子的案子吧?甚至可以在網路上找出文獻說明這種工法的高明之處?雖然很久不做, 但還是對這工法的進步(省成本的進步)覺的很有趣.
依照片看是真柱旁增築部份(鋼筋比較少) , 是可以的也是應該的 , 全部用混凝土灌(花一點錢省事,現在混凝土不是很貴,工資還比較貴) ,但對結構體更不好 , 只會額外增加載重 , 地震來左右搖擺上下震動 , 會增加原結構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