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人在爭權利,爭福利的時候特別大聲,
但要盡義務的時候,就每個都裝死,不然就說用選票抵制.
去年已經談論過地價稅問題,今年又在談一次.有點像鬼打牆.
以下是去年舉的例子
以竹北光明六路東一段築科辦公大樓的住戶來說,
公告地價每平方公尺是7495元,以40坪的房子來說,土地面積佔不到15坪(50平方公尺)
這樣地價稅是7495*50=374750元,如果算是屬於私有土地第一類,每年的地價稅是3747元,
如果是自用住宅的話,是749元,一年的地價稅比一客夏慕尼牛排還便宜,差不多是饌巴黎吃一次的錢.
一次買5間同一個建案的房子,地價稅是7495*50*5=1873750元,
要繳的地價稅是22456元,在地價稅上只是一個碩班畢業進竹科半個月薪水左右.
調整地價稅算是加稅,會傷到自用住宅或是弱勢家庭,
但竹北近15年的重劃區,如果你土地持有坪數不到5坪的話,
這樣房子是自用住宅的話,一年的地價稅才300~500元,這差不多是一餐吃到飽.
就算調到30~40%,頂多多10倍.
但如果是非自用住宅的人,是50倍,等於每年要繳15000~25000的地價稅.
採用累進制的話,會更可觀.
但現在卻是反了,反而其他鄉鎮繳30~40%,竹北是3~4%,這等於是劫貧濟富.
如果你養的房子或土地沒辦法負擔,那表示財務規劃有問題.
出脫不動產合情合理.難道每個人都把錢放在不動產上,然後跟政府說沒錢繳不動產稅,
就可以讓政府養嗎.在台北可以以房養老,但新竹並沒有這個問題.
新竹也沒有所謂甚麼豪宅特區還是甚麼只有有錢人才可以生活的地方.
那根本就是把自己當天龍人一樣看待,把竹北當台北生活了.
關於資本利得來說,我認為是本質不變的情況下,短時間是應該課資本利得.
所以預售屋紅單這些應該被課稅,合情合理.
但不動產課資本利得,怎麼課.
10年前,縣二跟高鐵特區毛胚屋每坪12萬,假設現在賣20萬,
假設課40%的話,就等於實得16.8萬.
但這10年經歷的原物料大幅上漲,土地也被炒作起來.
以現在16.8萬還不一定可以買到毛胚屋.
再說,原本的房子賣20萬,這當中含裝潢了.
難道賣房子的時候系統櫃都拆掉嗎,冷氣跟一些很難拆的家電都拆掉嗎
如果要列舉到抵稅裡面,要怎麼算呢
何必把課稅弄得這麼複雜
調高公告現值跟地價是果,不是因.
如果覺得自己繳稅那麼多,結果要忍受塞車,那就搬到關光特區,
如果覺得稅都被台北市拿去用,那就搬去台北當天龍人.
其實調高地價稅更有利於在地人,因為這些稅收屬於地方政府而不是中央.
當然不是竹北需要調高底價稅問題,其他鄉鎮也應該要大幅調整公告現值.
不然像杞林重劃區公告現值每坪不到10萬,但都喊到25萬去.我想還沒調到市價八成,
一堆地主就會求售了.
hayato567 wrote:
人都是自私的,看到人...(恕刪)
贊成大大所說的
所以大大應該堅持理念, 有機會就講解讓身邊的人理解
我會發這文, 我說了, 我不在乎大家理念不同, 但大家想清楚了嗎?
如大大所舉的築科辦公室的案子, 現在很多喊打房的人知道他們現在喊的口號未來真的實施他們要繳這麼多錢嗎?
我猜大部分人現在的心態只想讓有錢人 "多花錢", 根本不是真的想未來
這心態是很可怕的, 這會造成擬定政策時這些人拍手拍的最熱烈, 等政策要實施了, 反對最力的一定也是這批人 (有點熟悉吧! 台灣長期空轉的原因之一)
後話
昨天看新聞, 推行房地合一舉得例子是 "一個高階主管.....,一個投資客....."
我看了真的是心痛!
宣導政策用的例子一定要這麼誇張嗎? 不能舉實例嗎?
台灣有多少高階主管和投資客五年賺2500萬? (當然有, 比例多嗎? 台灣炒房的主力一定不是這堆大象, 是一戶換過一戶的螞蟻雄兵)
難怪現在的網路言論也是有樣學樣,
"如果房價打對折,那....", "如果升息到5%,那....", "炒房者應該刑法......"
1.綜合所得稅課徵的是不動產交易所得中"房屋交易所得"部份,不是全部
2.不動產交易所得中土地的部份,售屋時的土地增值稅已經課過,綜合所得稅中再扣一次,即是一稅多扣,現行狀況下是違法的。
3.實價課稅目前最難的是,實價登錄前無登錄資料,特別是大台北市一堆三十年以上房子,如何判定當時取得成本。
4.改用實價課稅配合土地房屋合一,不再土地,房屋分開計算,以目前"憲法"架構下是屬於違憲的,有違偉大國父遺教... 修憲?了乎?一但修憲,從啟動到完成,至少3年少不了。
5.現行的狀況很清楚,有實價登錄資料以及可以查的到貸款來源的,政府就狂打這類(短期交易為主),查無成本資料的,就依循往例以公告價格為本徵收。
另外,我真的不懂,住1E的房子和住100W的房子,為何持有稅率要有所差別?
賺到的錢多,稅率高些多繳一點還說的過去。房子住好好的沒賣,為何住1E的就要繳較高稅率?同以1%為例,1E的持有稅是100W,100W的稅是1W,人家住1E房子的就硬是多交了99W的稅,沒買賣沒賺錢加多繳稅,這還不夠?還要把稅率提高?
持有稅率該有所差異的是根據持有戶數而有所差異,而持有成本過低該做的是公平的調高土地及房屋的課徵現值,怎會是從房產價值高低上,去做出差別稅率?
民怨可畏,民氣可用,假著公平正義之名而行民粹之實,那這國家就可悲了。
icchenk wrote:
這就是住帝寶與鄉下公...(恕刪)
讓富人回饋社會的方法有很多種, 房地產抽重稅可以是選項之一
但如果抽重稅的心態是以下的言論, 實在不能苟同
(1)區區10w才看不在眼裡!!代表養的起是真的有錢人!! <= 這比較像沒錢人的觀點, 永遠認為有錢人的所作所為都是炫富
(2)計較稅制的都屬自私自利的人!!說白點就是不肯付出錢的富人!! <= 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 為什麼有錢人就該多繳稅
(3)都開賓士了還想享受開產車的保養維修費???真是夠了!!丟臉呀!! <= 我不知道這有什麼好丟臉的
換句話說好了
如果住帝寶就得多繳稅, 住鄉下公寓就代表比較沒錢該被同情, 那住鄉下公寓者
(1)不能用蘋果手機 <= 都沒錢了, 那麼浪費
(2)不能有私家車, 只能坐公車 <= 知道養車的 費用/收入 比對比有錢人多高嗎?
(3)請停止 "出國" 旅遊 <= 消遣可以, 國內玩一玩, 不准出國, 浪費錢
(4)請粗茶淡飯 <= 外面的餐廳不是你們該去的地方, 太浪費錢了
"分級抽稅" 可以是言論之一(雖然我不認同, 但言論自由, 但發言所提的抽稅心態實在太偏了, 連共產黨都知道要鼓勵有錢人投資, 而不是批鬥有錢人
mobile3803 wrote:
我不懂的是為何有人可...(恕刪)
我的觀念是
所得不是自己天縱英明, 是社會整體的合作
張忠謀厲害吧, 那明天起, 張忠謀自己到產線生產, 要水要電自己想辦法, 馬路自己開, 機場自己蓋,......因為他的財富來自社會的全體付出, 所以 "能者多繳稅", 這應該
房地產只是......你口袋剛好有錢, 剛好想買
有錢買豪宅, 首要條件當然是要有錢, 但還有一個重要條件你剛好想花這筆錢, 社會沒有對買豪宅這件事做出任何貢獻, 如果真講有貢獻, 就是他們必須常被罵 "炫富", "為富不仁", "常面臨被綁架的可能", "狗仔的偷拍"......
如果住豪宅就表示該多繳稅, 那
買i-phone6的人該不該多繳稅, 它很貴耶!
到高級餐廳吃飯的人服務費該不該多繳, 有很多人吃不起耶!
有錢讓小孩念雙語學校的人該不該多繳稅, 你很有錢喔!
有錢送小孩出國留學的該不該多繳稅, 多少學生申請助學貸款阿!
上面是我所認為兩者不同的原因
至於你所談車的問題, 原始的設計理念好像不是這樣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