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台灣存在一個大問題,想必大家心知肚明,但是苦無對策,那就是薪資偏低,不論是白領,還是藍領,不論是比韓國,香港,新加坡,如果比起白領,大陸沿海大城,如北京,上海,廣州,甚至泰國曼谷,馬來西亞吉隆坡,都已經比台灣薪資待遇要高了,雖然竹北房價相對來說,要比有些城市低,但是長遠來看,如果台灣前景依然不明,薪資待遇偏低,而不能有所改變,要期待房價持續正面發展,恐怕有其困難,如果您在園區工作超過二十年,想一想,一個大學畢業生,二十年前後,起始薪資差多少?
竹北房價要起來,如果年輕人起始薪資能做較大幅度調整,這才是正本清源之道.
您說呢?
Jakie491500 wrote:
竹北房價高低?說實在...(恕刪)
我想我來回覆一下你的疑問吧.
首先,我們要關心的是"現在的房價", 或者說是最近未來兩年的房價, 而不是二十年後的房價.時間太長, 沒有人可以看清楚, 所以, 人口紅利, 少子化的問題, 可以讓社會學家, 內政部他們去傷腦筋該怎麼辦. 我們既看不清楚也沒能力處理, 而且離現在太遠, 除了可以確定多存點錢會比較安全之外, 我不知道我們要怎麼去因應這個二十年後的問題.
而現在的房價跟薪水為什麼脫鉤的厲害? 明明薪水就沒甚麼漲, 為什麼房價拼命飆高? 這是因為, 買房子的人, 很多不是"薪水族", 而是"銀髮族".
我在前文已經說了我的觀察, 現在房市主力, 其實是爹媽買給孩子的! 目前房市 M 型化的兩端, 豪宅端是銀髮族買給自己的, 首購端是銀髮族替小孩置產的. 其實, M 型化的兩端, 都是同一批人在買的!
其實建商跟房仲更早看到這一點, 所以才會把蛋黃區的首購總額設定目標在 1300~1500 萬, 不論坪數多寡, 總價不會偏離這個數字. (這是我觀察到的數字). 這是經過計算跟統計的. 如果沒有父母出手, 要讓一般薪水首購族來承擔, 以目前的薪資水準來講. 這是不可能的.
或許你覺得這樣不公平, 但是這是我觀察到的事實. 正因為買房子的主力不是薪水族, 所以, 當大家一直用"房價所得比"去估算房市, 卻屢屢錯估, 這是因為現在真正買房的人, 沒有薪資所得! 而且, 如果你是建商, 有兩組買家在你面前, 你會蓋房子賣給誰呢?
所以, 不要再用薪資水準去質疑目前的房價, 甚至認定這就是泡沫...其實, 目前房價還在買受人可以承擔的範圍, 離泡沫還有一段距離...
ps: 薪資太低的問題, 我也覺得很 Sad.
基本上, 這批銀髮族投資的標的不會僅侷限於房市,其實股市, 匯市他們都有著墨. 但是, 股匯市有太多政策痕跡, 不是只看基本面就可以的, 今天柏南克講幾句話, 明天安倍又宣示了甚麼, 後天歐洲央行又有話講, 股匯市就起伏跌宕, 今天還看多, 明天突然冒出個新聞, 立刻反轉急下, 剛剛才放空幾口, 結果又有人放話, 要放出多少億資金, 結果又暴漲...意外狀況太多, 所以操作起來格外辛苦.
而我另外看到新聞, 類似像壽險啦, 財團啦, 計較於金管會的一個獲利幾趴的公式, 來決定他們可以放多少錢在房市...好像從 2.2% 升高到 2.8%, 壽險業就哀鴻遍野, 幾個月後, 金管會又鬆手, 馬上又說多少億資金可以投入房市了, 因而額手稱慶. 這代表目前大量資金持有者(包括銀髮族), 其實投資首選標的是放在房市的, 卻不是央行希望的股市.
我也曾想過房市, 股市, 匯市之間的資金排擠效應, 但是, 從我的觀察來看, 目前股匯市前景難測, 操作難度過高的狀況下,有相當比例的資金是停留或者加碼在房市的. 而且由於美國的QE, 安倍的三支箭, 又有大量資金流到市面上來, 使得這個現象又被這種游離資金給放大的情況. 這也形成一個讓很多專家分析搞不清楚的現象, 明明股市就不好, 為什麼房市一枝獨秀, 不僅不跌還會持續上漲.
目前 QE 宣稱要縮小規模, 大家就嚇得如驚弓之鳥, 覺得資產類就要反轉了, 但是我還是想請大家注意幾件事:
1. QE 是縮小每月釋出資金的規模, 還不是停止釋出, 更不是回收原先放出的資金. 也就是說, 之前水量開很大(每個月 850 億美金), 現在要關小一點(可能縮小成 500 億美金), 但不是說要把水龍頭關緊. 所以, 游資還在變多, 更談不上"減少".
2.QE 回收的時機點, 主要要看景氣, 而景氣的窗口就是股市. 所以, 當股市開始紅火了(特別是美國股市), 而 FED 也抓到抽資金的機會了, 這時候, 房市會被雙重抽血, 一方面游資開始回收, 另一方面錢會從轉而流向股市去. 所以, 我估計將來可能很弔詭的, 景氣變好了, 可能反而是房市反轉向下的時候...
對與不對, 都僅作參考...
如果竹北房市,需要園區從業人員來支撐,想必是靠工程師們及中低階主管,而不是靠高階主管,如果這個想法可以支持的話,竹北房市前途實在不容易樂觀.
小弟的論點還是,工程師們及管理師們,尤其是較低階的工程師們,園區很多公司,一般來說,平均年薪約40 - 50萬左右(一年約14個月薪水).少數分紅大公司,無法估算.
如果竹北房市,三房動則800到900萬,年輕的工程師們安身立命,談何容易,如果竹北房市,三房價格在十年後,還是800到900萬,又有誰會同意這個論點呢?
所以,企業主們,如果可以大發慈悲,把目前薪資可以逐年上調,如此年輕的工程師們及管理師們,才能做竹北房市的支撐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