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到酸味, 搬到這個區域的是地院, 檢察署, 行政執行處, 並沒有矯正署相關的看守所或監獄, 受刑犯案件審理走的是押解通道, 可不是一般民眾的出入通道, 另外這個地區以後是24小時輪班的駐衛警, 其他地區的治安未必比這裡好,

建議先去新竹市看看地方法院附近的生態是不是有你說的狀態, 不管你是站在地方法院看著附近的銀行, 代書事務所, 律師事務所, 代辦, 喜餅, 婚紗, 喜帖, 還是站在行政執行處附近的曙光女中, 曙光小學, 銀行...


Nelson5 wrote:
感受到酸味, 搬到這個區域的是地院, 檢察署, 行政執行處, 並沒有矯正署相關的看守所或監獄, 受刑犯案件審理走的是押解通道, 可不是一般民眾的出入通道, 另外這個地區以後是24小時輪班的駐衛警, 其他地區的治安未必比這裡好,

建議先去新竹市看看地方法院附近的生態是不是有你說的狀態, 不管你是站在地方法院看著附近的銀行, 代書事務所, 律師事務所, 代辦, 喜餅, 婚紗, 喜帖, 還是站在行政執行處附近的曙光女中, 曙光小學, 銀行...



補充一些資訊
住新竹久一點的人都知道:新竹少年監獄遷建案 鬧很多年了
口袋地點是湖口,造成很大紛爭,後來不了了之。
監獄是嫌惡設施,但是地院, 檢察署等機構不是。
前面已經有人說過,地院中正路那邊商家非常擔心地院遷走
小弟是認為
新竹地院搬遷走對於地院正門口中正路的商家以及北大路上的商辦有影響
但影響層面沒這麼大,畢竟附近還有城隍廟商圈以及經國路商圈
對地院那邊的住宅區反而有加分效果,因為停車空位變多
至於對新地院所在的竹北地區當然附近商業機能會變好
但治安方面我覺得沒差,因為地院的值班法警也不會幫你維護治安
(看看舊新竹地院附近中正路晚上還是聽得到飆車族的噪音)
我是覺得喜歡買在竹北認為環境好就去買
如果被某些人用法院搬遷當作房價飆漲的理由
實在是很不妥
(可以去觀察全台法院所在地是否是當地房市熱點)



法院基本上還是不太喜歡
法院是個是非之地
不論是原告或被告難免都有怨氣
雖然不致於算是嫌惡設施
但也非房市熱點的區域
全台灣的法院大部分來說都屬於舊市區, 我小時候居住的台南地院附近, 學區是忠義國小或者永福國小,國中則是建興國中和中山國中, 都屬於明星學區, 和新竹一樣的是, 法院的功能除了訴訟,還兼具公證, 行政處理的功能, 所以鄰近的府前路, 忠義路, 甚至南門路上面林立著婚紗店, 照相館, 喜餅店, 律師事務所, 代書相關的營業, 這一點倒是和新竹很相像, 我小時候常想不通為什麼附近我幾乎每個禮拜都去的金萬字書店這麼多二手的法律用書, 現在想想可能也是因為地院的關係, 目前台南地方法院搬到安平區, 因為離開台南已久, 只知道育平路附近大樓和透天很多(以前都是魚塭), 至於地方法院附近住家環境有何影響, 這裡不敢下斷言

竹北地院和相關的政府機關遷移到竹北, 並不會太影響竹北住宅區的房價, 因為附近的房價本來就不是依靠地方法院來支撐和哄抬, 會改變的是讓原本養地的建商可能改弦易轍, 把原本計畫規畫興建住宅轉變為興建辦公大樓或者綜商大樓, 另外的改變就是附近的餐廳和商店會變更多, 尤其是文興路, 自強南路, 莊敬南路, 和興隆路這個區塊上面


ntuce97 wrote:
小弟是認為新竹地院搬...(恕刪)

法院附近宜商不宜居 影響也不超過兩條街
應該不需擔心房價會再因之飆漲
因為竹北早飆漲過了 而且到處都漲
竹北會漲主要是因為1.高鐵2.鄰近竹科3.人口紅利
與法院關係不大
景氣冷,房市冷,討論也冷.
沒啥好吹了,只好吹法院.

天氣轉涼了
別再提法院這種冷笑話好嗎?
好冷喔
借個版面,請大家討論一下,以下是否符合新竹縣版
=======================================================



台灣房地產也許會這樣!!! ¬¬¬











這是一篇對台灣房地產分析極為透澈的文章,值得大家參考!
尹衍樑已對今年下半年的房市閉口不提、手上建案轉賣別的建設公司。
對台灣房地產分析極為透澈的文章,值得大家參考!
這篇文章與我的看法不謀而合~最近跟人聊起房地產~幾乎沒人認同我的看法~泡沫終會破滅,大家都沉浸在我的房子又漲了多少的空泛喜悅中,都不去思考為什麼要隨建商及投資客起舞? 人口減少及收入的不對等,這種基本邏輯大家都應知道,只是不願誠實面對受害的還是我們的下一代,最近遠雄在大陸嚴重套牢~就是一個很大的警訊!!告訴要買房子的親友~戒急用忍吧!!別為一個殼陪葬一輩子
10年後,很快就會見分曉啦
這是一篇對台灣房地產分析極為透澈的文章,值得大家參考!
2年後勞動人口衰退!資金大逃殺,房虚L線恐崩七成!
蔡佑駿╱北美智權報編輯部
根據經建會的數據,台灣的勞動人口比例將在2014與2015年開始衰退,表示台灣的人口紅利屆時將消失;而且2023年 的時候台灣死亡的人會比出生的多,總人口數開始減少。在這個影響下,台灣的房貸風暴最快在明年就會發生。
比對日本、美國、西班牙等各國經驗,一步步走入人口紅利消失的階段、國際資金就開始大撤退、經濟進入長期低迷,房地產價格更是走向崩潰,因此只要台灣少子化與人口衰退的趨勢不變,未來3年內,2015年之前,房市大跌3成是機率極高的現象;以10年的長線來看,台灣這一波的房市下修更可能高達7成,而這是台灣過去50年來所沒有的經驗,過去民眾對房地產的印象恐怕要大調整,否則在這一波台灣的人口與房地產巨變中, 一般民眾將成為財富縮水最大的族群。
在各國房地產崩盤的經驗中,最著名莫過於日本。1985年9月的日本,與美國、法國、德國、英國等國財政首長簽訂「廣場協議」,五國財長同意讓美元貶值;美元貶值後,由於當時德國政府全面防堵熱錢流入房地產,所以國際資本選擇進入當時全球最強勢的日本國內,其中大部分又流進日本的不動產,大量? 徨X炒作迫使日本房價上漲,日幣大幅升值,而當時日本政府為了刺激經濟,施行相對寬鬆的貨幣政策, 鼓勵資金流入房地產以及股票市場(與過去四年的馬政府相同),飆漲的房地產,引誘許多日本人紛紛拿出畢生積蓄投資不動產(與台灣有積蓄的公教、菜籃族紛紛搶當投資客相同),1990年3月,日本六大城市(東京、名古屋、大阪、神户、橫濱、京都)房地產價格達到不可思議的價格,這是空前的產業榮景,談房地產泡沫只會被笑話。
當時日本全國土地面積只有美國面積約4%, 大約等於美國加州(California)面積大小,但整個房地產市值總額卻相當於當時整個美國房價的四倍,美國全國的房地產總價也不過等於東京的房地產價值,普通勞工階層即使花費畢生積蓄也沒辦法在日本主要城市買下一套住宅。
與台灣很類似的,當時多數日本人「相信不動產價格只升不降」的神話, 爭相購買房地產。但很可惜,泡沫總有破滅的時候,從無商品例外。
1990年秋季,東京房地產交易量突然大幅下滑,然後價格從東京為中心開始崩盤,1991年,六大都市房地產價格平均下跌20%,隨著國際資本獲利了結後撤退,由外來資產與本土資金一起狂炒的日本房地產泡沫迅速破滅,日本人一輩子沒看過房地產崩盤的現象,直到2000年日本商業不動產平均價格跌幅達到70%以上。當時的銀行放款只顧拼命做業績、卻疏忽了房市一但趨勢反轉的風險,持續不斷地提供源源不絕的房貸,而且認為這些企業或個人出現資金緊縮時,只需將手裡的房地產賣掉就可以解決問題,整個銀行的房地產抵押貸款就這樣像滾雪球一樣迅速擴大,最後,全日本的銀行一個一個淪陷、落進呆帳與壞帳的噩夢中,房地產業和金融業徹底全面崩潰。
直到現在,日本的房地產不僅還未止跌,甚至還有走跌空間,2050年以前, 日本房地產長線仍是走跌。 房地產的衰退程度決定在該國人口紅利的分布。
當國家勞動力源源不絕時,外資會選擇進國內投資,市場景氣一片榮景,反之,當該國勞動力達到顛峰的前夕,外資就會將資金轉往下個人口紅利正在上漲的地區,該國缺少了外國資產的投資,資金被釜底抽薪,不管實施任何政策,房地產都無法再恢復。
日本的勞動人口上漲是分成兩段的,一段是1970年,另一段是1993年,經濟體規模在全球前40的國家,人口紅利上漲是房地產上漲的必要條件,資金流是導火線,1973年日本房地產衰退不致於太嚴重是因為日本還有第二波人口紅利上漲期,第二點則是當時全球資金還未大量流入日本,日本房地產還不至於出現劇烈性的膨脹,但1991年日本即將失去人口紅利的優勢,加上利率調升至通貨膨脹水準之上時,這些資金便大舉撤離房地產,轉而進入其他投資項目。
接著來看美國房地產
美國人口結構,1988~1993剛好是人口紅利緩和走弱的時期,後來到了Bush時代,透過向全球大舉債的方式,搭上美國的人口結構轉好的順風車,房地產一舉大幅上漲,到了2008年人口紅利高點一到,龐大的貸款壓力在維持一年的相對高利率情況下,利空引爆次級房貸,美國房地產終於崩潰。
觀察美國1950年後3波房地產的升值,幾乎都是搭上人口紅利的順風車,加上當時市場充足資金的點火,才能讓房地產大幅攀升,2008年以後,美國房地產暴跌未嘗不是好事,近幾年內美國房地產可以出現小規模反彈,但超過前波高點只怕現況是沒辦法了。
至於台灣勞動人口比例在2011~2014達到顛峰,2014開始就往下走,這四年內勞動人口佔全國總人口約穩定停在74.4%的比例,2015年加快往下降,使台灣的人口結構正快速進行轉變,新生兒出生數量快速下降,2023年開始,就算加入外來移民,台灣總人口數依然會開始減少,國家的勞動人口衰退速度幾乎是全球最快,與日本比較,台灣未來的衰退速度將超越日本,人口快速減少。
最重要的是台灣的人口紅利在2014年就要反轉向下,國際資金在這一兩年內就會陸續撤離,房市根本支撐不到2年。
因為人口紅利才是真正吸引國際資金來台投資炒作的主力,沒有人口紅利的掩護,表示國家缺乏經濟成長的動能,不管利率高低,都不容易吸引國際資金進來投資,現有的國際資金也都將陸續撤出,轉往其他有更高成長機會的國家。
處在2012年的台灣,投資客買盤在無利可圖下、「進場即套牢」;而手上物件被奢侈稅套牢; 想「以租代變」的投資客則還在苦苦等待解套的時機。 現在的房市,是靠著建商以廣告、買遍媒體的置入性 行銷新聞,來唬弄消費者繼續苦撐。



嚴禁唬濫 wrote:
景氣冷,房市冷,討論也冷.
沒啥好吹了,只好吹法院.



唬濫哥~~
明天有塞車嗎?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