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元素 wrote:基本的正義 ...(恕刪) 網路上很多資訊是錯的,假設一個區域國有比例佔大部分,你跟我說剩下的地主怎玩?政府玩一般徵收就好又何必玩區段徵收?因為大部分國有啊!不過區段徵收當然是對地主最好。最主要還是看地價,大部分是看「公告現值」這個水就很深了,然後地主也會拿實價登入出來講,那個40%是根據區段徵收目前地價換算出比例,不是一個絕對數據。
竹南人 wrote:大埔新市鎮停車場即將...(恕刪) 停車場改成收費代表停車需求很大,當然要改成收費撈一筆停車需求來自住的人變多了等你看到這個消息就代表大埔一坪10幾萬的房價已確定成為過去式最好的買點就是大家嫌到不行的,什麼事情都不確定的時候,屢試不爽相信那些看空言論遲遲不敢買房的人,我相信以後也不敢買
第十一元素 wrote:我有查到若原本農地過小,無法分得最低單元,必須自己找人合併或是只拿政府錢就走人請問通常最低單元是幾坪(我沒查到) ⬆️當年大埔新市鎮抽籤配地現場實景 1.不是面積上的限制,而是擇地的面寬;以大埔新市鎮而言,配回的抵價地面寬不得低於4米。2.被徵收的土地會被換算成權利價值,擇地面寬=權利價值/(擇地縱深X擇地評定單價)。備註:*自己找不到他人合併配地者,亦可委託用地機關撮合。**現階段關心徵收後配地事宜言之過早。
第十一元素 wrote:本來想問區段徵收跟一般徵收有何不同 一般徵收:被徵收的土地全歸公有,地主只能領現(公告現值+成數)。區段徵收:被徵收的土地扣除公共設施後,其餘土地(也就是抵價地)配回給地主(地主也可選擇以公告現值計價領現,但理性者不會這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