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k0827 wrote:
中空樓版肯定比18cm樓版來的貴...(恕刪)


是有貴一些些....
中空樓板工法開發最大目的是要"結構輕量化",
大跨度的設計是中空樓板最大的優勢,
利用足夠韌性面積的延展,力量平均,取代過多的樑,

若要隔音,建商要再加隔音墊,
如 http://mypaper.pchome.com.tw/realtyer/post/1339885977

棄用中空樓板 中部豪宅不豪了,銷售不如以往 改採加厚RC省成本 :
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headline/20120901/34478319/
填充防火保麗龍,使樓板厚度至22.5或25公分(是指全層樓喔,大多建案只裝一半)
15公分厚度的傳統RC樓板,每坪成本較中空樓板省減少 1300~1500元的建築成本。
將傳統RC樓板加厚至20公分,每坪成本較中空樓板減少600~900元的建築成本。
註: 以上成本費用是蘋果粗估,我問營造業說跟建商所用材料在費用上還是有差距,
如保麗龍球若用日本品牌的,價格就差很多!
或保麗龍球上面與瓷磚中間若再加防震隔音毯,才是全套的隔音又減重!當然...更貴!

但所有的銷售跟建商會說,中空樓板每坪貴1萬以上喔.
嗯...似是而非,對也不對,
因為1W 裡面除了增加2000的材料外,
還有廣告費,上架費,銷售通路商的抽成,
還有建商宣導"品質高貴"需要價格撐托才合理的利潤,

就像裝璜用的天花板材料:矽酸鈣板...
日本麗仕每片300初頭,台灣南亞/台灣麗仕每片250初頭,
二者每坪材料差100上下,其他施工都一樣,
但你去找裝潢or設計師報價,
二者每坪差500以上喔~~~
更貪心的是用麗仕矽酸鈣板,但價格報日本,東西用台灣,
黑心的就用大陸製的每片200或以下,然後報價是日本的,
反正很多屋主外行,又不會每天監工驗貨!

sb683928 wrote:
建議板大,直接去接...(恕刪)



去問了,看一些資料好像賣的不差應該有4-5成(不知有沒有騙人),但以2015/11-12月賣到現在來說,
賣的速度算ok但應該沒有賣的很熱銷。而且,完工要2-2.5年來說,現在買算預售屋吧!
可是低樓層+B2的車位還要快800來說有點貴,雖然挖地基了但要2-2.5年來說算預售屋了吧!!
有人有買可以討論一下嗎!?
lkap wrote:
買那家都差不多我之...還有別買到漏水,驗屋很重要,記得堵水孔放水三天...(恕刪)


現在的營造新屋浴室地板會漏是很扯的!
浴室,陽台只要多1-2萬元的防水漆預算!
地板多幾道防水,陽台往上漆30cm以上,浴室往上漆150cm以上,
但天花板角落靠外牆樓板能驗嗎?窗框下沿能驗嗎?
過個幾年就滲水的建案比比皆是~
結構偷點,水泥強度少點,外牆防水差點,施工就快多了....
反正保固期內出問題約1-2成,打針..塗防水又可應付幾年!
等多年後更多屋主出問題時已經過了防水保固了!


路見不平拔腿就跑 wrote:
去問了,看一些資料好像賣的不差應該有4-5成(不知有沒有騙人)...(恕刪)


應該賣了20多間,我有認識幾個買此建案的!
不過此建案才50多間,已挖地基賣5成算賣很慢了!
前幾年都是挖地基時就賣完了,不然就剩沒幾間可以挑!
可能價格高跟不景氣吧!
不過運動公園跟東站的預售屋,
要找到700W以下含平車的三房也不多了,
都差不多要7xx了~
看很多都不是浴室漏
是頂樓或工程用鼠洞還有你講的窗緣
所以有陽台外推的就自己小心
沒有的話基本上還有陽台擋一下不至於會漏水
chin_eh wrote:
現在的營造新屋浴室...(恕刪)

chin_eh wrote:
應該賣了20多間,...(恕刪)


去看了,A1/A2好像比較多人買(45坪),因為我有看到車位售出的編號

感覺還是賣一半多了

價格真的硬

竹南頭份的建案聽說就源富跟群悅建設的評價還不錯

chin_eh wrote:
應該賣了20多間,...(恕刪)


有同感,但以最近爬文來看,即使是二年多前,因台積電傳聞要來的那波高點來看,

那時買預售屋的人買的建案的價錢,比對我後來有去問剩下的價錢來說,其實買

預售屋本來就會是成屋的8折-9折價才對(有比較2-3個建案了,平均都有8.5折才對)

畢竟預售屋有風險,再者現在的房市不明朗,再加上買預售屋還要先給1xx萬來看,

難道不用給買預售屋的人一點回饋嗎!?

.............源富還賣這麼貴,是對房市太有信心嗎!?[安慰



路見不平拔腿就跑 wrote:
有同感,但以最近爬................源富還賣這麼貴,是對房市太有信心嗎(恕刪)


是丫...每間建商都貴,只有大埔跟海口跟勝旺可以殺多一點~
自由經濟吧,嫌貴還是有很多其他區域便宜的建案可以買呀~~~

但反向思考,貴又硬...買的人都是姓"潘"嗎?
值得探討這些異於常人(買俗擱大碗)的消費行為...Why?

chin_eh wrote:
是丫...每間建商...(恕刪)



你誤會了,我最主要想表達的是

1、預售屋價格就應該跟成屋價有所區別,不是嗎!?
如果現在17-18成屋後不就19-21可能嗎!?這應該是運動公園第一排的價錢了吧!(中低樓層)

2、景氣不好,建商下修一些,買方上修一些,各取所需不是很好嗎!?

路見不平拔腿就跑 wrote:
你誤會了,我最主要...
1、預售屋價格就應該跟成屋價有所區別,不是嗎!?
如果現在17-18成屋後不就19-21可能嗎!?這應該是運動公園第一排的價錢了吧!(中低樓層)
2、景氣不好,建商下修一些,買方上修一些,各取所需不是很好嗎!?...(恕刪)


不一定,一切依市場機制~
成屋也有可能不漲反跌,如大浦~
建商案子好賣就不下修反上修,賣不好就有可能下修~
建案是比較來的,跟附近建案比較一下,
看你要比價格?還是比品質?還是售後服務?
若覺得不划算就挑有划算or有下修的~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0)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