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弟新居入手已有一段時間了,前些日子也忙於裝潢事宜,比較沒有時間上來分享,不過倒是有上來看看大家針對各自住家裝潢的經驗談,也讓小弟我獲益良多,真是萬分感謝。
以下是小弟(←首購族之迷你小資男)針對裝潢規劃的一些想法,大家聽聽看看就好,畢竟小弟喜歡的型式、格局及構想不是大家所想要的,而且大家對於裝潢的感覺跟購屋的感覺一樣,都會有很多疑惑或是不確定感,小弟也有一樣的困惑。
裝潢泛指室內設計,是指為滿足一定的建造目的及需求而進行的準備工作,對現有的建築物內部空間進行深加工或是變更型式的工作,一般也可分為輕裝潢(修)或是重裝潢(修),區隔方式就看您購買的是否為毛胚屋(←廚具、衛浴、地磚、窗戶、大門及電路等等什麼都沒有),小弟就從動線規劃、空間營造、色彩搭配、燈光計畫、使用率及口袋預算等幾個面向來跟大家分享一下。
1.動線規劃:每個建案所構築的格局不盡相同,所能規劃構想的方向也因之改變,如剪力牆、管道間、窗戶配置、浴室設置、樑柱位置、集電箱、工作陽台及房屋面向等等,上述為主要房屋不可更動的因素,所以動線規劃就好像在已擺設好的路障上行駛道路;簡單來說,從一進家門小弟會先脫鞋、放置鑰匙、公事包及口袋中的雜物,開燈(小弟怕黑)、開電視(因為準備晚膳有點無聊)、換下身上的髒衣物拿去洗(可能在更衣室或是臥房更換衣物)、進廚房準備晚膳(←是的,沒錯小弟要準備晚膳給小弟的老婆),簡單細述上面幾個到達點就是動線規劃考量的重點,再來就是減少進行間的彎角,維持人行走所需的路寬、考慮後續可能大型家具或物品進出寬度及房間門跟櫃類開門的空間等等,所以在買好房子後可以先去在進入房屋大門口的地方簡單想一下自己以後進門後會怎麼走動,用自己的腳簡單規劃自己喜歡的動線,多走幾次就會慢慢有感覺了。
2.空間營造:在網路上常常可以看看某某房子是鄉村風、簡約風、歐式風、復古風、奢華風及十分複雜大颱風等等,對於第一次裝潢的朋友這是可以參考的風格,根據上述的風格可以簡約將自己的空間在腦海中構想出來;小弟本身比較喜歡不複雜及不擁擠的空間,因為上了一整天的班,回到家就是希望能放鬆,如果一回到家就感覺有壓迫感,那很快就會跟這個家說拜拜,簡單來說營造空間,不如說是營造視覺觀感的空間,當你的視覺不受阻礙,心也會開闊身體也會跟著放鬆,空間舒適感也會跟著出現,這就是人常常說要看遠方將視覺角度拉遠的道理一樣,比如一進門你的視覺角度應該是先平視之後才是往上或是往下,那如何幫助視覺角度拉遠呢?可以採用線條延伸的方式進行,比如櫃類木紋線條、天際線等等,將之線條方向與你視覺角度平行或是同方向就可以了,因為這會帶著你的視覺慢慢延伸,再者就是明暗程度,可以從腳底說起,假設地板或是地磚色澤過深、過重或是色彩複雜,會對視覺造成負擔,怎麼說呢?你看著同一個地方或是物品試著開燈跟不開燈,看著重色或是色系複雜的物品,眼睛費力程度應該會有所不一樣,這是人眼睛在面對燈光不足或是陰影處,眼睛瞳孔會放大去接納光源來辨識環境的道理一樣,相對而言會感覺那個點或物品距離自身比較遠(因為看不清楚),這個遠不是視覺的延伸,而是視覺像是掉進了無邊際的坑洞一般,那你會說我不看行不行,我會說走路不看路很容易跟路玩親親,但是你會問燈光不足或是陰影處是不是就不好,當然不是,這是要用在哪個地方而定(小弟會在燈光計畫跟大家分享),所以當視覺平視及上下仰俯視的空間搭配好了,空間舒適度就會有了,但空間營造常常會跟物品擺設有著強烈的衝突,有些朋友都會考量要把屋內所有的空間都利用完,做了一堆櫃子,擺放常用跟不常用還有不知道以後會不會用到的物品以及預留未來可能購買物品的空間,當有這樣的想法的時候(部分物品有如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留之無用的感觸),空間舒適感跟物品擺放空間就會有所拉拒,畢竟買房子是要給人住不是買來給物品住,上述並無對錯,只取決於個人的選擇。
3.色彩調配:配合上述兩點的說法,動線規劃有如在設計圖上繪畫出平面圖,空間營造有如將平面圖轉繪為3D圖,再來就是將之上色了;小弟的想法是,色系不跳脫、不衝突,具有減輕眼睛負擔為主要考量,也就是淡色系為主,這也是配合空間舒適感考量,那你會說這個好像很難想像的樣子,如果你有找設計師或是裝潢或是木工師傅,請他們畫圖出來,不然就是找網路上相近的色系來參考就好了,再來就是將家具、電器及大型物品的顏色納入一起討論。
4.燈光計畫:這個複雜性就更多了,小弟看了一些案子,層板燈、嵌燈、吸頂燈、吊燈及壁燈等等(種類太多小弟所需甚少),大多數的朋友都會以層板燈及嵌燈為主,小弟分享自己的想法,燈光應該是要跟著人的動線及常駐足點去設置為主,比如房子裡面你不常使用的地方打了一堆燈,是不是真的浪費了(除非你家裡每個角落你每天都會有固定配給時間去使用,那就另當別論),上述空間營造有提到,燈光打設方向也可以營造空間感出來,小弟用層板燈舉例,一般而言這燈光線打設方向是直接打在天化板上然後再投射下來,整個天花板會變的很明亮再加上嵌燈及吸頂燈,你的電費會變的很驚訝,可能整個天花板在視覺上會變的好像比較近,有點壓迫,當然如果室內空間很大那層板燈就會比較有正面的效果產生,小弟建議在客廳燈源聚集的地方可以在沙發、茶几、電視所連的線的中心點,也可以說是靠近茶几上方即可,因為在客廳大多數的人都會在沙發上看電視、聊天、講電話等等事情,另外就是用餐的地方,再者就是營造天花板的空間感,可沿天際線設置燈槽,光線斜打靠近天花板的牆面,部分天花板就藉此保留一點陰影感,減輕壓迫感;另外就是臥室,因為臥室是人每天要休息的地方,燈源的聚集性就顯的比較不必要。
5.使用率:端看個人的生活習慣而定,以小弟為例,小弟回家看電視、吃東西、洗衣服、備膳、洗澡、睡覺等等,所以小弟會使用到的東西有,電視、茶几、冰箱、洗衣機、沙發、床、衣櫃、書桌等等(因為小弟買的不是毛胚屋,所以廚具跟衛浴都有),將裝潢所需經費預留在使用率頻繁的東西上面,應該會在預算控制上收到不錯的效果。
6.口袋預算:綜合上述5點應該就可以概估可能裝潢的預算座落在哪,貴與不貴取決於個人的負擔程度,你可以找設計師或是裝潢公司,也可以自立自強一手包辦(自己找系統櫃、木工、水電、窗簾、傢俱、寢具、油漆、地板、家電等等,還要一家一家比品質比價格,然後要整合各家所長,所以還要自己買幾本裝潢的書,在網路上做功課,充實不屬於自己本職學能的知識),前者輕鬆但是預算還要包含設計及監管費,後者辛苦但是可以少掉設計及監管費,再來就是報價是不是符合市場價(雖然裝潢材料市場,材料商或是裝潢公司對價格有志一同,畢竟多數人都不願打壞行情,算是一個利益共同圈),所以常常都會產生品質跟價格呈現反比。
小弟比較懶,但是也很幸運有設計相關背景的朋友從頭到尾的幫忙,讓小弟從一個不知道的門外漢,到現在對裝潢有一點點粗淺的認知,以上分享給大家,或許小弟的想法跟觀點與各位不一樣,純屬個人觀感跟需求,大家看一半聽一半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