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價上漲,生育墊底,這裏很多人,徹底慌了!
2019年底,台灣人小艾在台中市北屯區買了一套預售房,每平方米成交價不到5萬元新台幣(約合人民幣1.16萬元)。等到今年3月,他發現同一區域、同一建築商承建的其他預售房,每平方米已經漲了3萬多元新台幣。
「房價1年半就漲這麼多,薪水再怎麼漲,工作再怎麼拼,都趕不上啊。」
小艾感慨道。
焦慮,失望?他更多地感到了慶幸,幸虧早早辭掉高科技公司的工程師職位,專門炒房。這一年多高漲的房價,更是讓他堅定了炒房的信念。
去年上半年開始,台灣地區房價就有上漲趨勢,第三季度上漲勢頭就較為明顯了。而且去年台灣地區樓市量價齊漲,整個台灣地區辦理買賣轉移手續的房產高達32.6萬棟,創下近7年新高。台北、新竹、桃園、台中、台南、高雄6個都會區房價全線上漲。桃園、新竹、台中漲幅都超過7%,新竹更是超過8%。
這一輪台灣地區房價上漲,是由多種因素引起的。
首先,台灣地區預售房購買門檻很低,容易成為炒房客的目標。預售房首付只需20%、貸款八成,利率只有1.5%左右。有的建築商甚至只向買家收取5%的首付,另外提供無息貸款15%,幫助購房者湊夠首付。
其次,受世界範圍內放水的影響,台灣地區資產價格普漲。不僅房價上漲,台灣地區股市也屢屢創下新高。近期調查顯示,42.2%的台灣地區民眾看好不動產是最抗跌保值的投資標的,股票排在了第二位。
在這一過程中,也有開發商炒作的因素。媒體發現,有新房開盤,就會宣稱銷售超過五成,導致民眾擔憂「現在不買,以後就會買不到」,出現了購房者搬凳子連夜排隊現象。
此外,地價及建築材料價格均在上漲,這就導致建築成本上漲,甚至有預售房暫緩售賣,調高價格。
最後,也少不了炒房客的推波助瀾。國際房地產顧問公司戴德梁行總經理顏炳立認為,房市如此必然是因投機客「炒房」所致,這些人只為了賺「過手錢」,剛性需求根本沒有如此大的量。
「炒房」這一具體行為是難以界定的,只能觀察有多少人在「囤房」,多少房屋閑置。統計數據顯示,島內住宅空置率達19.3%,且高達63%的空屋都在居住需求較高的都會區。2020年,台灣地區擁有4套以上的個人「囤房族」約31.9萬人,其中擁有10套以上房產的「囤房大戶」達1.95萬人。
房仲統計聯征中心房貸資料顯示,「40至50歲」及「50至60歲」兩個年齡段的台灣居民貸款購屋件數都較前一年大幅增長。這些人已經工作多年,有了一定積蓄,也有供房的現金流,在去年把錢拿出來參與了買房的歷史進程。
看來去年很多房子是被台灣中年人買了,那年輕人都去幹什麼了呢?
事實上年輕人什麼都沒幹,連結婚生孩子都懶得幹了。
生育率倒數第一
美國中情局(CIA)日前公佈世界各國2021的年總和生育率預測數據,數據顯示,台灣地區是全球227個國家和地區中的最後一名,甚至低於鄰近台灣地區的日韓和大陸、港澳。
其實台灣地區生育率低這件事,也不是最近才發生的。台灣地區自2005年起,出生率多徘徊在1.1人之間,2010年則降到0.89人。2017年,為了應對台灣地區生育率在全球的國家和地區中排名倒數的現狀,成立了「少子化辦公室」,成立之初的短期目標要將持續低迷的生育率,拉高到「合理」的1.6人,長遠下來則要提高到「理想」的2.1人。
然而,「少子化辦公室」成立了四年之後,台灣地區總和生育率都墊底了。
以至於台灣地區預測年總和生育率數據倒數第一的新聞被發到PTT(一個台灣地區網路論壇)上,上面就充滿了陰陽怪氣。網友大胆開麥:
「少子研究室難道叫假的」
「少子化辦公室是在坐領乾薪嗎?」
「少子化辦公室不是都已經收掉很久了」
「少子化會議就跟台鐵改革,司法改革一樣,民進黨只會混吃等死,然後修法把檢舉違法變成勸導就好」
這評論都已經罵到蔡英文當局頭上了,以至於有人取笑道:
「蔡又幫歹丸拿了個世界第一,有神快拜」
可能所謂的「少子化辦公室」確實措施不得法,又或者真的在坐領乾薪吧。
台當局對年輕人為啥不生孩子這一問題,研究也未必得法。
台當局「中研院」社會所兼任研究員楊文山指出,不結婚是台灣地區生育率低的關鍵。所以要讓人生孩子,得先鼓勵人結婚。
這倒也沒錯,畢竟台灣地區年輕人越來越不想結婚也是明擺著的。台灣地區結婚對數自2015年起不斷下降,由15.4萬對下降至2020年的12.1萬對,2021年前三個月僅2.8萬對新人結婚。
至於年輕人為啥不結婚,台當局「中研院」社會所副研究員鄭雁馨認為,在現實生活中,就學就業時程拉長,以及擇偶的年齡偏好等都對提升結婚率不利。
這歸因……也不是完全不對,但感覺似乎還少了點啥。
為了讓年輕人結婚,措施也是採取了一些的。比如台中市最近推出了「銀髮族媒人養成班」,給退休人員進行成功經驗分享、兩性關係、交往與約會、感情發展、溝通藝術、家庭問題處理等課程培訓,希望把他們培養成合格的媒人,以給年輕人牽紅線。
就這種培訓班,還能被搶空,看來自願做媒人的老人還不少。
不過這做法,翻譯一下不就是「老一輩催婚」嗎?放到大陸,怎麼也都像個充滿爹味的操作,年輕人都避之不及。實在難以想像這種措施在台灣地區能起到啥好效果。
可能東亞社會對年輕人都不大放心,覺得年輕人需要「德高望重」的老人的指引,不服的話就「早該管管了」。
但是生孩子這個問題,顯然不是管能管好的,而且如果不聽聽年輕人的心聲,就連管的措施都會顯得滑稽可笑。
至於年輕人的心聲,也不難找,PTT上到處都是,為啥聽不進去,就是另一個問題了。
沒錢,怎麼結婚生孩子
PTT上年輕人對生育率預測倒數第一新聞的評論,就說了很多真話。
「現代人不婚不生不完全是經濟因素吧 很多人是連交女友都有困難了」
最根本的就是經濟問題,年輕人連談戀愛都沒錢,就別說結婚了,生孩子就更不用提了,從源頭就杜絕了。
還有評論稱,「房價炒那麼高鬼才敢生」
年輕人沒有錢,房價倒是越長越高,這也大大削弱了年輕人的結婚生子積極性。
PPT上有人回憶,自己小時候住在台北市光復南路巷子里的3房,大概66平方米,當時賣掉的價格約400多萬元新台幣。後來買了中和的房子,同樣3房,有100平方米左右,他記得「當年爸爸的薪水約3、4萬元」。
等到他長大到父親當年的歲數,台北市光復南路三十年的房子,總價已經漲到1540~1760萬元新台幣(約合336-407萬元人民幣),中和的房子總價也有1200~1500萬元新台幣(約合277-347萬元人民幣)。
父輩要貸款十多幾年到20年,輪到他就要貸款30年到40年了。
算完這筆賬,他寫道:
「過去我爸可以一個人工作養活全家,還可以順便付房貸,甚至有點結餘存起來,但現在同樣3、4萬的薪資,即便父母幫小夫妻出頭期款,房貸就把你的薪水給吃光了!另外一半不可能不去上班,那小孩呢?有爸媽幫顧省很多,若沒有,一個月開銷也是上萬,吃喝拉撒用完,你還能存下多少?」
這樣算下來,也就難怪他如今和他父親當年的薪水都是約4萬新台幣(約9000多元人民幣),但他父親卻可以一人工作養活全家,還能還清房貸,而自己在相同的年紀差不多的月收入,卻只能夠養活自己。
收入沒怎麼漲,房價卻漲了將近三倍。除此之外,這位網友還指出,雞排、便當、機車都漲得很誇張,連汽車也是一路上漲。
算完這筆賬,哪還敢結婚生孩子呢?
也難怪PTT上有網友評論稱:
「經濟大好,但很現實,大家對台灣的未來沒信心」
有台灣地區小政黨的政客就質問道:
「那些祖上庇蔭、不用背房貸的政治人物,你們可懂年輕人的壓力?」
也不是沒有規模大一點的政黨注意到這些問題。年初國民黨就公佈了一項民調,顯示民眾認為年輕人面臨高房價、低薪、看不到未來等嚴重問題,有近九成人認為年輕人買不起房子的問題很嚴重,近六成擔憂公保、農保、勞保(類似於社保)將破產,近六成覺得未來在台灣的生活會越來越辛苦。
這民調結果,怎麼看怎麼像在野的國民黨給台上的民進黨上眼藥。要是民眾不滿將繼續積累,說不定民進黨當局也得翻車,畢竟民進黨的優勢也沒有我們之前在《炒房炒到民心盡失的國家》里提到的韓國共同民主黨那麼大。韓國共同民主黨能慘敗,民進黨也未必不能。
不斷加碼的調控
其實去年下半年民進黨當局就針對房價飛漲,採取了一些措施。
不過那個時候,台當局還考慮要搞危老重建、都市更新、社會住宅、台商回台、前瞻基礎建設等建設項目,想要讓房價「軟著陸」,而不是一直飛上天或一下重重摔在地上。
所以台當局去年10月底進行了首次跨縣市大規模聯合稽查行動,打擊的只是房屋交易過程中的違規行為,包括預售屋建案在尚未取得建造執照前就擅自銷售、刊登廣告不實或誤導消費者認知、預售屋買賣契約不符合規定應記載及不得記載事項、代銷人員執業過程不符合法令規範、接待中心或樣品屋未取得雜項執照等。
這種措施,相信有點經驗的讀者朋友都明白,是無法給樓市降溫的。
然後房價繼續漲了幾個月,民眾愈發不滿。
所以調控不成,還得加碼調控。
今年4月,台立法機構修改房地產所得稅稅率,明確7月1日之後,自2016年起買入的房屋,若在持有5年內出售會被課重稅。持有2年內出售會被課45%所得稅,2至5年課徵35%的稅,5至10年則需交20%所得稅,10年以上則為15%。
提高了房地產所得稅稅率,可能會對房價產生一定的抑製作用。但是無論是藍營還是綠營的在野黨,都為了獲取民眾支持,提出「囤房稅」修法。
「囤房稅」的意見聽上去還是有些道理的,畢竟台灣住宅空置率達19.3%,且高達63%的空屋都在居住需求較高的都會區,同時擁有4套以上的個人「囤房族」約31.9萬人,說明囤房成本很低,讓很多人把房子囤積起來準備出售,抬高了房產價格。出台「囤房稅」,能提高囤房成本,迫使這些房子流入市場,壓低房價。
為了解釋為何「囤房稅」不出,台「行政院長」蘇貞昌稱,韓國施行《囤房稅》后,房東提高房租,把負擔轉嫁給房客,因此台灣不敢貿然施行。但在野黨打臉稱,近年韓國房價漲幅還比台灣地區低。
國民黨「不分區立委」吳怡玎則反駁稱,以實坪計算,台北大安區房價比倫敦市中心、日本東京還貴。她這麼說已經很給蘇貞昌面子了,畢竟她還沒有對比英國、日本和台灣地區的民眾薪資,如果把收入水平也算進去,那台灣青年相對剝奪感會更強。
顯然,建築業和房產中介都是政治獻金的重要來源,民進黨顯然不敢得罪它們。但只要在野黨不斷提出「囤房稅」動議,就能形成「至少我們願意提案、而執政黨連提案都不敢提」的態勢,給民進黨壓力。
我們之前在《炒房炒到民心盡失的國家》里提到,原本優勢很大的韓國共同民主黨都能輸給老對手,就是因為房價在一年裡飛漲,讓局勢在短短一年時間里劇變。明年就是台灣地區縣市首長選舉的時候了,民進黨要想贏下選舉,恐怕還是得平復民眾對房價上漲的怨氣。
只不過不少台灣地區年輕人已經喪了,唱著:
「這個風風雨雨的社會要怎麼花開?少年家怎樣落地?」
作者:豆腐乳兒
編輯:局座